「驚弓之鳥」的故事只是無稽之談,古代弓箭真有這麼嬌貴?

「驚弓之鳥」是一個人們耳熟能詳的成語,很多人也都知道這個「用空弓嚇死大雁」的故事。但事實上,這個成語里包含著一個十分明顯的誤區,那就是一把正常使用的弓其實是不能這麼做的,這麼做是對弓的極大傷害。

▲驚弓之鳥的故事其實誤導了很多人

弓箭雖然在今天已經徹底退出了各國軍隊的武備序列,但是在冷兵器時代,弓箭可以說是古代世界各大強國的重要武器,尤其是打下古代世界最大疆域的蒙古帝國,弓箭更是在其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弓箭的重要意義決定了任何一個智商正常的軍人,都會力求能讓弓箭在戰場上保持最好的狀態,發揮最大的作用。於是如何保養弓箭,就成了一門很重要的軍事知識。

▲禮射圖

要保持弓的完好狀態,首先第一點就是不能學「驚弓之鳥」里的射手,把弓進行「空放」。眾所周知,弓是依靠弓片的形變來蓄能,通過弓弦將力傳導到箭上將其射出的。那麼如果弓弦上沒有搭箭,而是空放,弓片的蓄能就不能通過離弦的箭來釋放大部分,反而弓片本身要承擔這些力量的釋放,便必然會對弓本身造成傷害。弓力越大的弓,空放造成的傷害就越大。同理,如果一把弓的力量很大,但是配用的箭質量很輕,那就很難幫助弓片進行「卸力」,對弓也會造成傷害,所以自古以來就有「重箭養弓」的說法。

▲射箭原理

寫到這裡,筆者就想到某個武俠導演在自己的電影里,安排了一個大反派空放男主角的弓的情節。大反派空放男主的弓,可能就有要毀掉男主賴以生存的武器的意思在裡面。而「驚弓之鳥」的故事如果真的存在,那位更羸在嚇死一隻大雁後一定會遭到弓主人的暴揍吧,「你竟然敢空放!」

▲如果不能保證不會空放,拉弓時一定要搭箭

除了不能空放外,弓在不用時,往往也要卸掉弓弦(俗稱「下弦」,古語「馳弓」)。因為如果長期讓弓保持上弦狀態,無異於長期讓弓處在緊繃狀態,也不利於弓的保養,更可能導致弓力下降。所謂「一張一弛才是文武之道」,就是典型的以弓的上弦與下弦狀態來進行比喻的一句俗語,也能從側面反映出中華民族傳統上就是與弓箭關係密切的民族。

▲中華民族自古其實就與弓箭結下了很深的關係

古人在不用弓時往往將弓弦卸下,在一些古代繪畫中也有體現。一些古代繪畫中武士腰間的「不明彎妝物」,其實就是處於下弦狀態的弓,但是一些人不明就裡,往往將其當作武士的刀劍。

▲唐代武士繪畫,腰間包著獸皮的其實就是他們的弓

因為中國古代的戰弓往往是使用動物的筋、角與木、竹通過生物質膠(魚鰾膠)粘合而成的(古詩中用「角弓」來指弓也是這個原因),整體均由生物材料製成,所以也就會遇到很多其他生物質材料製成的物品一樣的發霉問題。根據《天工開物》的記載,弓最怕「霉濕」,尤其是到了潮濕多雨的中國南方地區,問題就更是明顯。所以在空氣潮濕的地區,弓在保存時往往要安置在專門的烘烤箱上,將炭火放置在弓的下方,以減少潮氣從而防霉,如果沒有專門的烘烤箱,也要放在爐灶的煙道附近。

▲依靠現代材料的幫助,買一把弓已經不是那麼觸不可及了,也不會像古代的角弓那般難以維護

古代的角弓雖然效能強勁,但是在今人看來,其超長的製作周期(三年一批)和較為複雜的保養方式都會讓人覺得過於「嬌嫩」。好在今天的人們如果對射箭感興趣的話,有眾多使用現代材料製作的弓箭,不需要那麼複雜的保養手段,價格也便宜得多。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正義必勝,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冷兵器的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冷兵器研究所(lbqyjs)


推薦閱讀:

古代一種酷刑,不需要有人施行,殘忍程度卻堪比凌遲,能將人逼瘋
為何中國沒有類似於歐洲城堡或是日本天守之類的建築?
和尚說:古今
史上最大規模的六次人口遷移,每一次都是中華的血淚!
為什麼春秋戰國時期有一些諸侯國的太子或公子在其他國家待著?

TAG:弓箭 | 冷兵器 | 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