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靜靜的頓河》——熱血悲歌

別爾嘉耶夫說:「哥薩克的自由逃民是俄國歷史上十分出色的現象, 它最能體現俄羅斯民族性格中的兩極性、矛盾性」。 「對於俄羅斯人來說, 塵世的道路就是潛逃的道路, 或者朝聖者的道路」。「朝聖是一種很特殊的俄羅斯現象。……始終不定居, ……總是有對另一種生活、另一個世界的渴望, 總是有對現存的東西的不滿情緒。……不可能在任何有限的東西上靜止, 它追求的是無限。」這個無限即理想的精神家園。

這是一篇非典型書評,隨筆者思路落筆成文。

戰國末期,楚國南公喊出了「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口號,悲壯的顯示出了楚人熱血之精神。而活躍在俄羅斯的哥薩克,則更為悲壯。哥薩克一詞起源於詞源於突厥語,含義是「自由自在的人」或「勇敢的人」。起初一些不願意被沙皇和波蘭的地主貴族統治而逃脫出來到俄南平原地區的貧窮游牧青壯年,即是哥薩克的起源,因此他們一定程度上是亡命之徒,也是馬背上的民族。歷史上記載他們以驍勇善戰著稱,也是沙俄擴張國土的重要力量。戰爭從來不以浪漫著稱,好戰善戰名聲下的哥薩克必然因戰而亡,十月革命後不久,哥薩克因不滿蘇聯政策而遭到了嚴重的清洗,僅僅頓河地區就被處決了45000人……宏觀數據下更顯示了微觀下無比慘烈的家庭, 《靜靜的頓河》作者肖洛霍夫以細膩的筆觸描繪出了哥薩克十室九空的畫面和各個階層家庭的形象。本書雖然是發生在異國他鄉的故事,而故事的內核乃至人物的情感卻是共通的,追求的是愛情、親情、自由等最真摯最為需求的情感。

《靜》1700頁的篇幅,內容基本為景色描寫、70%以上的戰爭場面描寫、以及剩下的親情感情描寫,寫景無不是為了推動情節,表現人物個性,也給讀者展示了頓河一帶平原風光,為腦補畫面搭設了優美的環境。前段時間看到的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和《駱駝祥子》也是如此的樸實寫法,適合表現一個動蕩時代下眾多人物的悲歡離合。這本小說讀下來卻不容易,通俗來比喻就是類似看台劇感覺,動輒幾百集,主線人物故事並不集中,穿插人物太多,絕對不是爽文類的小說,因此看看豆瓣書評、看看百度百科介紹就好,沒有什麼書是人生中非讀不可。

哥薩克的男人們

俄劇《葉卡捷琳娜大帝》里一句台詞講到「戰爭的浪漫主義精神都是沒有經歷過戰爭的人編造的」鎮壓哥薩克的紅軍仁慈嗎?一點都不仁慈,捉到俘虜哥薩克即沒有審判,沒有思想改造,手起刀落殺無赦,進駐頓河兩岸的紅軍如同鬼子進村,搶馬、捉雞、擾民手段一應俱全,這些因素促成了書里的男主葛利高里脫離了紅軍,他在沙皇軍隊中受到過布爾什維克的共產主義教育,卻在紅軍中被現實活生生的打臉,他非常不滿不得不脫離紅軍,投入了捍衛哥薩克自由的白軍。當我讀到蘇聯紅軍種種劣行而激起了當地哥薩克巨大的反抗浪潮時候,我想起一開始師從蘇聯的中國紅軍必然會吸取相關經驗,查閱資料果不其然。歷史資料是這麼闡述的:明確規定了紅軍的三大任務, 指出「 離了對群眾的宜傳、組織、武裝和建設革命政權等項目標, 就是失去了打仗的意義, 也就是失去了紅軍存在的意義。」民間有個說法是「摸著毛熊過河」,中國的工農紅軍以及解放軍的建設還真是吸取了蘇聯紅軍的教訓。真正意義上做到了人民軍隊、現代軍隊,這也是普通百姓之福。

葛利高里又加入了白軍,這一次他還是沒有滿足,白軍名為捍衛自由,而行的依舊是中世紀軍隊作風,虐殺俘虜、搶劫財物、強姦等惡事不斷,而禁止部下作惡的葛反而成為了異類不被高層所信任。

葛就是這樣如同風中無奈搖曳的牆頭草,推開一扇門的一面是冰窖,而另一面卻是火坑,沒有中立,沒有選擇權。哥薩克民族全民皆兵,葛的父親一個瘸子老頭子也必須要服兵役,葛無處可逃,只能兩面之間不斷的來回跳。他的內心實際上是柔軟而溫柔的,遇到橫死與戰場上衣衫不整的姑娘,葛會說服手下一起幫她穿好衣服並埋葬好,也會以寡敵眾阻止粗魯的哥薩克強姦年輕的姑娘。

書中多次寫到這樣的橫屍於路上而無人收拾的炮灰,當好戰之人想像中自己是騎著駿馬一身戎裝出現於戰場上英姿勃發,實際上可能是灰頭土臉兩眼無神的躺在泥濘里。《靜》里還講了一個特殊的人物,肖洛霍夫用了一章專門來寫他。季莫費是俄國普通城市一個生活拮据的青年哥薩克,追到一個姑娘擁有了短暫而失敗的愛情之後為療情傷而奔赴一戰戰場,書里以日記形式展現了他作為新兵的見聞,當他適應了戰爭處於狂熱的狀態「此時此刻,誰向我開槍,我都高興!……」日記截然而至,葛利高里從他屍體上拿到了日記本,給死者臉部蓋上了手絹,最後章節以「於是他們就擠在一起一面讀著這本日記,一面嘲笑它的主人短促的一生及其對人世的迷戀」作為結束語。

哥薩克的女人們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哥薩克的女人們熱烈而奔放,即使靦腆的性格中內心也會有一團熾熱的火焰在燃燒。

阿克西尼亞出嫁之前被父親強姦,嫁給司捷潘後忍受著無休止的勞動與家庭暴力,根本毫無愛情可言,被年輕的葛利高里鍥而不捨的追求,她的愛情之花綻放了,用書里的話說就是「女人晚來的愛情並不是紫紅色的花朵,而是瘋狂的、像道旁迷人的野花」,她是義無反顧的、徹底的愛上了葛。阿克西尼亞大概是我見過在愛情上最複雜的女主,她和缺乏安全感而懷疑沃倫斯基的愛情安娜卡列尼娜不同,從一至終都相信葛的愛情,但是她卻並不是從一至終的女人,女兒的夭折以及葛的出徵令她投入到地主兒子的懷抱中。從旁觀者角度來看,並不認可她的行為,卻增加了故事的可信度,乘虛而入這個詞是無比真實的。

愛情生活中,理解是無比重要的一個辭彙,阿克西尼亞能吸引葛除了本身的少婦魅力之外,就是他能懂的葛的心態,能抓住葛的心。《紅樓夢》里寶黛釵之間關係一定程度上可以比喻葛利高里與阿克西尼亞、原配夫人娜塔莉亞之間的關係。阿克西尼亞如同黛玉,對於世俗的條規陳俗完全不在意,追求並遵守自己的內心的愛情,而娜塔莉亞則是如同寶釵,她做的並沒有錯,只是思路和葛不在同一個軌道上。葛在叛軍中身不由己的打著無謂的仗,鬼門關里來回走著,回家休假第一個晚上既忍受著娜塔莉亞的嫉妒心與醋意,而她只有抱怨壓根沒有去理解他,因此關係就更疏遠了。互相不理解導致了娜的悲劇,也令葛承受了更多痛苦,他更愛阿克多一點,但是對於結髮之妻,成熟後的葛利高里也是非常珍惜。肖洛霍夫以高超的寫作技巧與情節安排,刻畫了兩個女人怨念交織的一生。

杜麗亞也是個有趣卻不守婦道的女人,以高超的手段來對付公公的管制,隨心所欲以自己的喜好來生活,最後染上了性病自知無藥可救,以無比從容的態度自殺而香消玉殞。

哥薩克民族是馬背上的民族,耕時為農,閑時為兵,戰爭中的掠奪搶劫為他們帶來了很多財富,戰爭的惡果也絲毫沒放過他們。書中無數人早死或者晚死、家破人亡,這個就是無比慘烈的悲劇。

一年多以來,我讀了多本俄國小說,也看了一些俄國的歷史與電視劇,這個民族與眾不同之處似乎是永遠在追求類似一種偏激的完美,葛利高里在不同陣營的不斷搖擺,其實就是一定程度上反應了作者的思想,他能認識到十月革命毫無疑問是進步的,然而其中存在的粗暴以及徹底打亂無辜百姓生活的現象是其質疑的理由,因此葛一直在追求,天下大定後還是繼續在匪幫里生活內在推動因素之一。葛雖然文化程度很低,之後的經歷不斷的豐富了他的思想,在各種思潮與事件的衝擊下他邊的複雜起來,人一旦開始思考,而又縫這種亂世時節,精神上的折磨會隨之而來並伴隨一生。葛最後走投無路,撫養唯一的孩子長大,小說也在此時收尾了,但是他之前的探索之火或許會被刻意的壓下來,安心的成為地道的農夫,因此,本書實際上可以作為一個悲劇來理解。

部分參考: 社會變革和人的命運——《靜靜的頓河》中葛利高里·麥列霍夫形象再探 作者:常江虹(惠州學院 中文系, 廣東 惠州516007)

哥薩克百度百科

《中國工農紅軍建設的特點》作者:吳榮宣 教學與研究1984年第4期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在美國名著《小婦人》中喬最後和老教授在一起而沒有和勞里在一起,是個好的選擇嗎?
【名著】那些經典童話改編的電影
到底應不應該重讀名著?
有哪些歷史著作,經過漫長的時間證明它所闡述的理論是錯誤的,但是依然經久不衰,被後人捧得很高?

TAG:文学 | 名著 | 书籍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