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歷史簡述——巨人倒下了

其實我當初寫的時候這叫做「巨人與侏儒的角斗場——下」,然而文章太長總是惹人厭煩,啰里啰嗦又不得重點,還是短♂一點好。


隨著德奧聯軍的推進,烏克蘭中央拉達也回到基輔,發表了烏克蘭「艷電」,宣稱:

第一點,為善鄰友好。德奧對於烏克蘭無領土之要求。

第二點,為共同防共。德、奧王師將駐紮烏克蘭,防止布爾什維克之擾亂與陰謀。

第三點,為提攜合作。在德奧王師提攜下,烏克蘭將組成自己的部隊(主要是來自奧匈帝國的加利西亞烏克蘭賽契火槍手與其它忠於烏克蘭中央拉達的哥薩克),俾以維持地方安寧。

然而.....終究.....還是......痴人說夢。

德奧不僅要軍事佔領烏克蘭,還要掠奪烏克蘭的資源。

1、德軍佔領區包括基輔省、切爾尼戈夫省、波爾塔瓦省、塔夫里亞省和沃倫省東北部,以及克里木;奧匈軍佔據波多利省、赫爾松省、葉卡捷琳諾斯拉夫省和沃倫省西南部。尼古拉耶夫、馬里烏波爾和(頓河畔)羅斯托夫駐紮混合警備隊。

2、煤炭工業與煉鐵工業歸兩國共管。①

3、將農副產品源源不斷運送到國內,以供西線作戰使用。

中央拉達不僅不敢反抗,而且不知道怎麼反抗。

中央拉達是由一群只有理念且不知如何治國的知識分子組成,執政效率低下,一團散沙。就農民問題而言,中央拉達為了爭取農民,承諾布爾什維克時期的土地分配不變。但軍事佔領下農民通過革命獲得的原農場主土地無法保持;農場主依靠德國佔領軍進行反攻倒算,德國佔領軍也樂意通過農場主來管理更不溫順的農民,造成了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中央拉達卻一籌莫展。這種低效率、無威信的政府並不是德奧想要的高效傀儡。改弦更張遂不可避免。

德奧內部協商後,德軍佔領當局下定了換馬的決心。在4月初德軍基輔代表發回柏林的電報中,他聲稱:"目前這個烏克蘭政府當初是簽署和約的適當工具,但是當前它的權力所及也並不比我們刺刀下的權力所及更遠。"①因此,先是德軍佔領當局發出土地政令,農民不得耕種超過自己能力的土地;農民不得妨礙地主耕種土地;農民和地主共同耕種的土地的收成由二者平分。這一記耳光狠狠的打在中央拉達的臉上,算是對中央拉達的警告;但中央拉達的理想主義者們不知就裡,發出照會,嚴厲譴責德國佔領軍:一國之內豈能有二主耶?

喪鐘敲響了。德國人決定尋找更具有獨裁傾向、在烏克蘭軍隊中更有威望的「馬」。但這匹馬不會是彼得留拉;彼得留拉是支持中央拉達的軍官,他是匹野馬,是個威脅,因此德國人稍後把他打入了監獄;那麼斯科羅帕茨基呢?這匹馬是個不錯的選擇。

斯科羅帕茨基祖上追隨赫梅利尼茨基,是後來投奔俄羅斯的烏克蘭哥薩克貴族。作為權N代,斯科羅帕茨基本人打小就進入了貴族軍官學校,而且對烏克蘭傳統文化情有獨鍾,因此不會向白軍或者布爾什維克靠攏;他又是中將軍銜,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曾經任軍長,手下有4萬之眾的烏克蘭軍隊。他還是烏克蘭富農地主的代表,要求將中央拉達、布爾什維克治下解放的土地和生產資料再還給地主,並且擔任了烏克蘭人民村社代表團的領導。有槍、獨裁且反對中央拉達、布爾什維克,沒有大俄羅斯傾向--這真是極好的。

4月24日,德軍佔領當局秘密會見了帕·斯科羅帕茨基為首的"烏克蘭人民村社"代表團,決定以斯科羅帕茨基為新傀儡政權的首腦,並開出了條件:

承認《布列斯特和約》,解散中央拉達,放棄召開立憲大會,在全境"完全穩定下來"之前不得進行立法機構的選舉,恢復對土地的私人所有權,從政權機構中清除土地委員會和一切"不可靠分子",由烏克蘭支付德國與奧匈帝國佔領軍的費用。①

斯科羅帕茨基照單全收。經過德皇首肯後,4月27日德軍將基輔城內的中央拉達軍隊迅速繳械,4月28日驅散中央拉達官員,4月29日斯科羅帕茨基在基輔」登基「,會場上」蓋特曼萬歲」之聲不絕於耳。4月30日,斯科羅帕茨基的蓋特曼政權就此建立。比起軟弱但理想主義的中央拉達政權,斯科羅帕茨基的蓋特曼政權,註定是個地富反壞右的政權。

斯科羅帕茨基

1917年俄軍的災難和革命、1918年政權不斷更迭的亂象,使得整個烏克蘭的地主、富農、企業主、資本家、官僚階層已經無法承受下去了;他們需要一個鐵拳政府來收回自己損失的財富,恢復從前的秩序。其中立憲民主黨人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們對當局恢復土地私有制和支持貿易與投資自由等主張表示歡迎,要求國家貸款支持大莊園恢復生產,協助地主追回被沒收的財產"並給予賠償",要求撤消罷工自由的法律,制止工人干預企業主經營的行為等①。隨即,蓋特曼政權通過了《烏克蘭臨時國家體製法》等一系列法律,打擊中產階級以下的所有人,受打擊對象的代表黨派包括溫和右翼的烏克蘭社會聯邦黨、溫和左翼的烏克蘭社會民主工人黨、以及布爾什維克。

前兩個黨派沒有發動武裝鬥爭,並且在經過激烈的內部討論後內部發生了分裂;只有布爾什維克這種高組織度的黨派開始了卓有成效的活動。雖然在德國人佔領初期,布爾什維克受到了極大的打擊,但烏克蘭政局更迭,蓋特曼政權又不得人心,使得革命形勢居然一片大好。

蓋特曼5月10日組建的內閣中,總理利佐古布決定必須立即將從地主手中沒收的一切動產財物物歸原主,對違令不從者可以採取強制手段,動用警察或軍隊,並追究違令者的刑事責任。這無疑引起了烏克蘭農民的憤怒;蓋特曼政權又恢復了沙俄時期的《懲治罷工法》,降低工人的生活標準,將工人工作時間延長到9個小時乃至12個小時,這又激怒了工人。布爾什維克在不放棄工人陣地的同時,開始向烏克蘭農村滲透。烏克蘭被佔領後僅四個月,據不完全統計,布爾什維克就已經建立起二百多個地下組織、小組和支部,而且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活躍在農村地區。①烏克蘭布爾什維克內部還以投票方式,接受蘇俄布爾什維克領導派以微弱多數佔了上風,通過了接受列寧指導的決議。

在烏克蘭布爾什維克以及社會民主黨人的帶領下,烏克蘭農民頻繁起義,其中在基輔地區的規模最大;7、8月間烏克蘭工人的罷工也達到了20萬人的規模,牢牢吸引了德國和奧匈帝國佔領軍的注意力。德國人對蓋特曼龐大的擴軍計劃感到十分擔心,因此寧可選擇自己赤膊上陣也不讓蓋特曼趁機翻盤。德國在烏克蘭保持六個軍的兵力,奧匈帝國也保持著四個軍及兩個獨立騎兵師;德國人在烏克蘭更是付出了兩萬人的代價。即便如此,起義規模不但沒有縮小,反而越來越大,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因此,德國人決定適當放鬆對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的限制,將他們納入到蓋特曼政權中。1918年6月,德國佔領當局在與斯科羅帕茨基的談話中表示願意看到利佐古布內閣的改組。斯科羅帕茨基遵循德國人的命令,企圖將右翼政黨和烏克蘭民族黨派聯合形成的烏克蘭民族同盟納入到自己的軌道中;可是執行命令後的局勢卻並不是斯科羅帕茨基能夠左右的。

斯科羅帕茨基時期的烏克蘭局勢。

民族同盟要求烏克蘭不再干涉俄羅斯的事務,儘快進行土地改革;而斯科羅帕茨基的支柱是親俄的立憲民主黨人,他們要求烏克蘭不能僅僅局限在自己的民族主義框架內,要干涉布爾什維克,要在與俄羅斯的聯合中得到自身的發展。而這恰恰是協約國干涉的看法。立憲民主黨人並不是一時頭腦發熱,而是因為侏儒背後的巨人行將就木,船上的耗子又要逃跑了。

巨人不在家,侏儒稱大王。

1、烏克蘭的西方。蓋特曼堅稱要吞併奧匈帝國治下的烏克蘭。然而在1918年10月、11月奧匈帝國崩潰時,奧匈帝國在波蘭議員的壓力下,仍不樂於見到統一不可分的烏克蘭,堅稱布格河以西波蘭民族人口占當地人口一半,不滿足烏克蘭所堅持的民族疆界規則,烏克蘭的疆界應限於布格河以東。帝國垮台後,布格河以西隨即為波蘭政府管轄。這埋下了烏波爭端的根源。

2、烏克蘭的東方。蓋特曼在東方仍然堅持民族疆界原則,還並且與頓河地區的白軍取得了聯繫,這又惹怒了列寧。

3、烏克蘭的南方。蓋特曼強佔了克里木半島的韃靼人土地,規定克里木可以實現自治,但要與烏克蘭聯合。

1919年巴黎和會上烏克蘭政府提出的、按照民族疆界原則形成的烏克蘭版圖

即便如此,侏儒仍然是侏儒。

沒有國外力量的支持,再好的戲也唱不出來。於是斯科羅帕茨基準備轉而投入協約國和白軍的名下。但協約國並不喜歡這個政權--他們已經有鄧尼金了,為什麼還要找一個立場相似但政權不同的組織?這不是要動搖鄧尼金的中心指揮地位嘛?斯科羅帕茨基是同盟國扶植起來的傀儡,是不是可靠?斯科羅帕茨基的軍事實力足以讓他反對布爾什維克嗎?這些問題交匯在一起,決定了斯科羅帕茨基被拋棄的命運。斯科羅帕茨基最後錯誤的選擇了親俄羅斯的立憲民主黨人,使得最後連烏克蘭國內的民族同盟也拋棄了他。民族同盟形成了以溫尼琴科為首的執政內閣,於1918年11月14日發表了《告人民書》,宣布斯科羅帕茨基政府乃是非法、反動、反對烏克蘭人民的政權,號召民族起義,推翻這個傀儡政權;彼得留拉從監獄中出來,趕赴塞契步兵射手師駐地白采爾科維,策反了這個師,他的威望也帶動了其它原本忠於蓋特曼政權的部隊紛紛反正;最後民族執政內閣形成合力,進攻基輔,斯科羅帕茨基化妝出逃。1918年12月19日,執政內閣從文尼察遷至基輔,重新恢復了烏克蘭人民共和國。


推薦閱讀:

轉捩點——博都雅和巴西聯合帝國
舊影瑣憶·只管殺生,人畜不分
舊影瑣憶·2B大兵歡樂多
舊影瑣憶·生死之間

TAG:乌克兰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欧洲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