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對於人類文明的影響是什麼?

而且更加依賴小麥的西方世界為什麼麵食反而比東方單調?


以前斷斷續續看過一個韓國紀錄片叫《麵條之路》。

很好看的,那裡面講得比較詳細。

總結一下大概是這樣:

1、小麥是近3000年來對人類飲食影響最大的作物。

2、小麥促成了人和土地建立溫和親密的關係,直接拉低了戰爭頻率,推動了以地理為劃分的國家觀念誕生在地球上。

3、小麥的三大相關產物是麵食、啤酒、烈酒。

4、麵食文化的足跡即是人流和物流的軌跡,在絲綢之路上有相對最完整的麵食發展足跡。

5、較早出現集市文明的區域往往麵食文化發達。

6、麵食的最高境界是各種麵條,它與集市特有的社交息息相關,可以坐下來慢慢吃。

7、中國;被中國經絲綢之路傳染的中東;又被阿拉伯人打過的義大利、西班牙等;又被西班牙人打過的南美,阿根廷、墨西哥等地,這些地方都麵條文化發達。

8、麵包、餅類與麵條不同,是便攜的游牧食物,並在集市中演變出蛋糕類面點,希臘、羅馬、英倫、法國都有這個特徵,並傳染了現在的美國。

9、現在麵食文化最聚集的地方是西西里。這裡被稱為人類麵食活化石,濕麵條、乾麵條、粗麵條、細麵條、極細麵條、面片兒、面揪揪、麵疙瘩、麵糊糊、麵餅、麵包、糕點、泡芙~哎呀泡芙~~奶油泡芙~~~然後撒一點點面布~~~~~,再加上多種酒,是一個小麥文化大家族。

(去不到西西里可以去新疆,你會發現也是相似的。)

查了一下這個除了紀錄片也有書看:

買一本吧。真挺好的。


農業養育了科學


這才是中國最牛的四大發明

「知識就是力量」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但對這句話的背景,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太多了。

這句話出自一本書,叫《新工具》(1620年),作者是英國的培根。培根的注意力被當時新近傳入西歐的三樣東西吸引,指南針、火藥、印刷術。他驚嘆於這些技術的巧妙和威力,不禁發出這樣的概嘆:這些新發明、新知識的力量大於人類歷史上的任何一個帝國。但當時,培根並不知道,這三樣東西無一例外均來自中國。

也就是說,「知識就是力量」中的知識,實際上就是來自中國的知識。是受到來自中國的新產品、新技術、新知識的刺激,培根才對歐洲人大聲疾呼的。

培根的一個重要身份是歐洲近代哲學開創者。這意味著,整個所謂的歐洲近代哲學的出現,乃至近代社會的出現,都與中國的影響和刺激擺脫不列干係。

一般認為,歐洲近代哲學有兩位開創者,另一位是法國的笛卡爾,此人的理論實際上也是學習中國知識的結果。但影響笛卡爾的不是器物的知識,而是心性知識,是宋明理學。《明心寶鑒》是元明時期中國少兒版的心性學,因當時來華傳教士的努力,此書的西文版1595年就在西歐出現。

為何培根只注意到四大發明中的三個,而遺漏了造紙術?原因很簡單,造紙術傳入歐洲的時間更早,在培根的時代已經不那麼新鮮了,而且印刷術的基本前提就是造紙術。

儘管中國的「四大發明」的確對歐洲和世界文明發生了重大影響。但是今天我要告訴諸位的是,中國最牛的大發明並非這四樣,而是另外四個。它們分別是:陶器、灌溉、數學、人格獨立。這些知識的力量更威猛,它們對人類文明的影響也更根本。

陶器

考古學已經證實,陶器最早出現在中國。在江西萬年仙人洞遺址,出土了20000年前的陶片。大約16000年前,陶器出現在東北亞的日本和俄羅斯一帶。數據分析顯示,這裡的陶器不是獨立出現的,更可能是中國陶器北傳的結果。這是北大考古教授吳小紅的觀點。

西亞的古兩河流域一帶,一直被歐美人稱為人類文明的起源地,很多中國人也跟著信了,然而這裡的陶器卻晚的驚人,直至8000多年前才出現,比中國要晚10000多年。

不僅時間晚,更重要的是,從一開始西亞的陶器技術就是成熟的,而且很快就進入更發達的彩陶階段。這些事實都說明,象俄羅斯和日本一樣,西亞的陶器也不可能是獨立起源的,更可能是中國陶器西傳的結果。

事實上,在8000多年前,在西方突然出現的來自中國的東西不止陶器一樣,還有灌溉和小米。目前歐洲已經發掘出8000年前至7000年前之間的多處小米遺存。灌溉下文再詳談。

這意味著在8000多年前,中國和西方之間可能發生一場大規模的文化交流,中國的小米、灌溉技術、陶器傳入西方。

就整個人類文明而言,陶器的影響體現在三個方面:食物保障、醫藥衛生、金屬冶煉技術。

早期陶器的最主要功能是用來烹煮食物,就是當做鍋。鐵在中國出現是很晚的事情,不過2000多年。之前的10000多年,中國人做飯用的鍋一直是陶鍋。而且即便鐵鍋出現,也並非立馬淘汰陶鍋,即便現在還有砂鍋飯。

8000多年前,陶器傳入西方後,那裡的食物結構無疑得到極大的改善。但是,那時西方的烹調和飲食習慣已經成型。他們已經習慣於不用鍋的燒烤,這一點並沒有因為陶鍋的引入而發生根本改變。所以,至今中西飲食文化的分野依然很明顯:中國喜歡用鍋的蒸煮爆炒,而西方喜歡不用鍋的燒烤。同樣是小麥,中國喜歡拿來蒸饅頭,西方則喜歡烤麵包。

同時,陶鍋的出現還提高了飲食和生活的衛生程度,並催生了醫藥業的誕生。

用鍋做飯有一個高溫消毒作用,同時用鍋還可以燒開水,這些都會提高飲食的衛生程度,降低人們的發病率,提高整體的健康程度。直至目前,中國人依然保持著喝開水的習慣,而西方人則更喜歡喝冷水。

在現代化學工業出現以前,人類的藥品主要是草藥。而大部分草藥都需要一個熬制加工過程,其工具就是鍋。鍋是醫藥業出現的基本前提。所以,毫不奇怪的是,全世界只有中國保存了醫藥業起源的合理傳說和記載,那就是「葯食同源」、「醫易同源」。而西方則認為,醫藥知識是神賜予給人類的。

為什麼是「葯食同源」,原因很簡單,在中國做飯和熬藥所用的工具都是陶鍋。

中國還有記載說,醫藥業是起源於伏羲時代。「醫易同源」說也與之相印證。「醫易同源」有兩重意思。一是,醫學和《易經》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都是講陰陽的平衡和轉化;二是,醫學和《易經》的起源時代是相同的,都是在伏羲時代。

伏羲在神農之前,神農是農業出現的時代。所以,醫藥業在農業出現之前,即10000年前就產生了。這個時候,西亞還沒有陶器。這意味著醫藥業的起源地,只可能是中國,而且只可能有中國一家。

正是陶鍋的存在,讓中國人即便在農業產生之前,也可以過上健康而穩定的生活。這使得中國人對世界的穩定性高度信賴,對自然而然的世界高度信賴。所以,中國相信自然的道,而不信自然背後還有神。

西方人在文明的早期沒有陶鍋,他們的生活的穩定性要差很多,所以,導致他們認為世界是不穩定的,不值得信賴,而神經兮兮地堅信世界的背後,自然的背後還有一個神。

最後,陶器的燒制需要陶窯,這後衍生出了金屬冶煉業。

灌溉

目前對灌溉的最大誤解是,灌溉一定要大規模開挖溝渠。所以正是農業灌溉的需求導致專制政府的出現,因為唯有專制政府才可調動人規模的人力。

事實上,早期的灌溉主要是依賴自然的水源和溝渠,少數幾個人就可承擔。依靠大規模挖河去灌溉的現象在人類文明中出現的很晚,恰恰出現在專制政府形成之後。古兩河文明、古埃及文明都是如此。

現在歐美人認為古兩河文明,或者還可再加上古埃及文明,是人類文明的開始,很多中國人也跟著信。然而無論古兩河文明,還是古埃及文明,都是移民文明,而非原生文明。

這個文明的經濟基礎是小麥農業。而要搞小麥農業,就需要兩個基本條件。一個是小麥種植技術,另一個是灌溉技術。而這兩個技術都非在這兩地形成的,而是從外地引入的。

無論是兩河流域還是埃及,都不是小麥的原產地,這裡沒有野生小麥。因為這兩地的環境並不適宜小麥的生長,因為幾乎都終年不雨。

小麥種植技術是在兩河流域的周邊地帶形成的,一個在西、北、東半包圍它的狹長地帶,形狀象一彎新月,故被稱作「肥沃新月地帶」。時間大約在10000年前。但是灌溉技術在哪裡形成,以及如何形成,一直是個迷。

憑藉考古證據可以知道的是,灌溉技術是被一個叫「薩馬臘」文化群體帶到兩河地區的,時間大約在8000年前。至於這個「薩馬臘」文化來自何方是不清楚的,只知道他們好像來自東方。有研究者猜測可能與中國有關,其中包括中國研究古兩河文明的權威,東北師範大學的吳宇虹教授。

如果將視野放寬一些,就可看出這種猜測是有堅實的證據基礎的。前文已經指出。在8000多年前,小米、陶器、灌溉技術幾乎同時地突然出現在西方。而這三樣東西的起源地都是中國,都可追溯至10000多年前,甚至20000年前。

很可能的是,8000多年前,中西文明之間發生了一次持續時間很久的,大規模的文明交流,原產自中國的灌溉技術、陶器、小米傳入了西方。為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的出現提供了前提和可能。

為什麼說,灌溉技術起源於中國,原因很簡單,考古學已經證實,水稻是起源於中國的。而水稻就是生長在水田裡,水稻種植技術里就包含著灌溉技術。成熟的水稻農業形成於10000年前,但是水稻的栽培嘗試已經可以追溯至驚人的15000年前。這些也是當然是灌溉技術在中國的起源和成熟時間。

所以,如果說古兩河文明、古埃及文明是現代西方文明的母親的話,那麼古中國文明無疑可能就是它母親的母親,它姥姥。(微信:新心性主義)


推薦閱讀:

魔法文明的極限在哪裡?
瑪雅文明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如果你是上帝,你會想什麼辦法讓現代文明終結?
如何評價「江蘇豐縣『鄉賢』自治」,進步還是倒退?
人類智能和人工智慧的區別以及人類文明的終極命運

TAG:食物 | 植物 | 文明 | 糧食 | 人類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