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音樂,電影,動畫有關的理工科專業?

我是理科女,非常喜歡電影,音樂,動畫,但是又沒有藝術基礎,只能走理工科道路,請問有沒有和這些有關的大學專業?謝各位!


呃,謝謝邀請,雖然並不知道為什麼會被邀請到……

看這麼長時間沒人回答,我還是稍微提出一點自己的想法吧,希望能當作參考。

據我所知,你所想要參與的這些專業都是文科,別看是藝術類的,涉及這方面的問題很多。你所說的理科女的概念是在高中延續下來的吧,我馬上大四了,我還是認為,高中的文理科僅僅只是對所學領域的某種精化,理科偏重邏輯,文科偏重辨析,所以在這方面我並不想做太多的評論。

然後我真的很想說:大學的專業,和你高中真的一點關係都沒有。

不要把高中的狀態當作你人生中的參考,你一定要認識到在中國,高考的價值只在於把全中國每年近乎一千萬人的青少年群體劃分到各個省市中,而且你要意識到,中國的高等教育(大學)是極度匱乏的,容易給你或你的家人造成錯誤的觀念。

好了,我們基於上面這樣的觀點,得出的結論就是:高中什麼的並沒有什麼卵用,以後想學什麼學什麼。我覺得你可能最近聽長輩說的最多的話,或者有所耳聞的話就是,你即便學這個專業也不一定能從事這個行業。這句話雖然在理,如果不從事,我只能說這樣的人做了很多的無用功,產生了很多的沉沒成本,倒不如去選擇你原本就喜愛的道路。高中時能明確自己未來的目標的人是非常少的,很多同學都是在迷茫中度過高中三年,然後跟親朋好友一樣,選擇了一個看似名氣很好的大學,比如愛抄襲的上海復旦(參見復旦大學宣傳片抄襲事件),搶學生炫富的北大清華(中國的教育資源還沒豐富到那種地步,這麼做真心讓我覺得很失常理也很不公平),然而對自己的未來依然是迷茫的。

這樣的人到了大學之後會發現,其實還有三種不同類型的人,這四種人交織在一起便形成了中國大學的特色:

1.我只是來混日子的,玩的好,學的一般,未來有保障:現在這樣的學生倒並不多,但是在他們身上你會知道,你和他們的起跑線不一樣,所以沒必要計較。

2.迷茫的人:肯定有很多是不知道自己想學什麼跟風報專業的人,這樣的人多半會迷茫一個大學,然後糊裡糊塗的進了社會,大部分是庸庸碌碌的,不過還得看個人悟性。

3.狂熱的精英分子:這種人我接觸的比較多,對自己的專業的喜好程度甚至高於友情,雖然這麼說有些過於偏激,但事實就是這樣,面對這些人,你永遠覺得自愧不如,因為這是他們的愛好,興趣,他們選擇的屬於自己的道路,並且正在奮鬥的途中。

4.我想「棄醫從文」:打個比方,像魯迅這樣為了一個新的目標(拯救世界,拯救全中國)而放棄了自己原本的目標的人不在少數,在高中定不下目標的人選擇了一個還算不錯的黃金專業,而到大學發現了自己的新歡,從而有了另一項目標,我就是這種人,不過從某些方面講,我屬於很淺薄的多面手。

說到這裡,我想你應該明白我的意思了吧。不要因為你自身現有的條件束縛你自己的選擇,高考並不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節點,它還不足以決定你的一生,或者說,高考就是個屁,有時候連屁都不是。前面也說了,在高中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或目標的人並不多,但興趣愛好能決定很多事情。現在說就業難的問題,實質是因為很多人希望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但並沒有相應的能力,好高騖遠的年輕人還是too young too simple。而你,有了自己喜歡的東西,但我覺得可能並沒有那麼的深刻到能讓你動搖的地步,不妨選擇其中一個行業去嘗試,你所說的電影(娛樂型與管理型),動畫(特指衍生產品開發和形象設計,偏重設計和管理)是未來的黃金行業,至於音樂,國內的音樂行業發展的並不是很成熟,是在斷層中摸索出來的道路,而且作品參差,風格迥異,我有時候很想說這些作曲人是否走心了。在中國很火熱的通俗歌曲幾乎都流著日本血統,讓人汗顏。

現在來說說藝術基礎這個問題,其實這並不是什麼問題,從事文化產業的工作者,如果不涉及「產業」的部分,藝術基礎並不是很重要,但藝術基礎往往是通往某項藝術文化高端境界的必經之路,可以慢慢的培養和體驗,而且這個東西很抽象。就拿我來說,我從幼兒園開始學國畫,學到工筆的同時間學習素描,之後就並沒有再參與過任何繪畫的評獎活動,高中時期做過一段時間的插畫工作,到了大學就不了了之了,而我現在經常做的一件事是攝影。我從小學學習電子琴(家裡買不起鋼琴),也只是讓我對音樂鑒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實際上我並沒有去考級。也許如你所說,功底很重要,但你最終能決定的東西還是未來會發生的事情。我的結果就是,學了那麼多年的繪畫,然後我不再畫畫了,學了那麼多年的音樂,我也不做音樂,我本科學的還是工商管理,是不是覺得很混亂呢?而之後我的道路就是MFA藝術管理了,這也是我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考慮才找到的,大學浪費了很多時間。

所以我覺得你現在做選擇並不晚,做不了選擇也不用擔心藝術功底的問題,有些事情從宏觀的角度看和從微觀的角度看是不一樣的,也許你只關注了繪畫,而忘記了攝像師和劇作家的功勞,也許你只關注了電影鏡頭的運用,而不知道其實國產電影都是達芬奇調色軟體調出來的,也不知道賈樟柯的電影其實是世界電影金字塔中最尖端的部分(即藝術化的電影),但這些都無所謂,在大學裡你會了解更多此類的事情,任何一個行業都有技術型、管理型、創作型三種類型的人出現,社會還會有鑒賞人員,作家去評論,構成一個完整的文化循環,找找你關注的點,也許你能獲得需要的答案。

綜上:按專業選學校,不要按學校選專業,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之一就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這樣也會事半功倍。如果你有更多的想法請留言給我交流,我並不是在吹捧自己,只是希望能給你一個參考,我其實是一個很失敗的人,也做過很多錯誤的選擇,希望這樣的我,能夠幫到你。


音樂技術相關(Stanford、Gatech、CMU、UCSD、NYU等都有開設)

媒體藝術與技術相關(Mit、Ucsb等)


數字媒體技術


推薦閱讀:

做科研心態崩了,請問大家是如何調節心態的?
作為理工科學生不會編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TAG:電影 | 音樂 | 動畫 | 大學專業 | 理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