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小趙》這部電影你們怎麼看?

《少年小趙》是一部關於90後年輕人小趙的紀錄片。影片跟隨19歲的小趙,一路從他生長的平遙來到他讀書的四川成都、支教的涼山州彝族自治區等地區,記錄了他從高中到大學二年級這四年間的生活以及情感的變化,也借小趙的視角見證中國的變化。杜海濱表示,和小趙的相遇很偶然,他在千萬人中對小趙「一見鍾情」,他被他的熱情激昂的愛國熱情所感染,想要了解他更多。杜海濱在該片官網「導演的話」中寫道:「之後一段時間,小趙成為我頭腦中揮之不去的形象,我想,這也許是天意,上天安排我通過小趙來了解今天的年輕人,於是乎,我和我的團隊再度出發,而這一次,居然用了近5年時間。從小趙身上,我不僅清楚地看到自己,也真切地體會到今天的年輕人的生存狀況以及他們的所思所想……這期間,中國社會也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各種暗流洶湧,身處其中的我們既感到深深的無力,也有一種莫名的興奮。」


《少年小趙》杜海濱作品:這是我看過最好的紀錄片。

他是山西平遙縣21世紀的紅小兵,一言不合就唱起歌頌毛主席。扛著國旗,揮舞著胳膊,愛國遊行。

2009-2012,杜導跟拍了他四年,真實記錄他的思想,一點一滴改變。

他曾是山區支教志願者,教孩子們念普通話,第一句就是: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他讓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山區小學的操場上,高聲唱國歌,熱淚盈滿眶。

可是四年改變了太多,唱紅打黑,BXL下課,拆遷…

他賴以生存的家園被拆走,他賴以支撐的信仰在崩塌。他的眼神,透出了迷茫和彷徨,懷疑和憤懣壓倒了他最初的理想。

這電影所以好,是因為它太過真實,情感轉變太過強烈。讓我疑惑,曾經有過那樣一段恰同學少年的崢嶸歲月的我們,那聽著紅歌熱血沸騰的我們,那行著少先隊禮眼神發亮的我們,是什麼時候,讓懷疑的種子開始深埋心底的?


《少年小趙》用五年時間,記錄了一個少年的成長故事。

有意思的是,在最初,導演是因為這個90後特別「小粉紅」的行為而注意到他;但五年過後,這個少年身上更多展現出的,是「憤青」氣質。

這不是劇本。

五年時間內,他改變了對日本人的看法,對當兵、入黨有了不一樣的想法或者乾脆說沒有想法,他對大學由不切實際的想像,到走入大學,不以「主觀」意識為轉移的談了一場戀愛,參加和主動退學生會,去旅遊、支教體驗生活,在大學完成了蛻變和成長的第一步。

19歲的他直面鏡頭,滔滔不絕、說話不假思索,五年時間裡,他的目光一步步偏離鏡頭,最後是望向其他地方,說話開始思考、欲語還休。

19歲的他,對世界缺乏認識,做事流於形式,但是自信、充滿活力;五年後的他,正遭遇第一次成長的陣痛和迷茫,但始終愛堅持著愛好,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

我喜歡這個少年這五年的每一個過程,因為他讓我經常讓我看見某個階段的自己。

與此同時,在一個少年的成長中,這部影片也讓我們看到了現代中國的冰山一角。

————————————————————————————————————————

90年的小趙,今年應該27了。

聽說他畢業後留在了成都,開了一家攝影工作室,不再戴迷彩帽,也不再憤青,但還會給大涼山的孩子做一些公益。

這部紀錄片我是在視頻網站上看的。

希望未來,能在電影院里看到《青年小趙》。

不一定還是以小趙為主角,但表現的,一定是真實的人物,真實的中國。


想起一句話:「生活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看透生活的真相以後仍然熱愛生活」

生活是複雜的,又尤其是政治。

1、作為有理想的年輕人,應當適當地參與政治。

人是具有社會性的,我們可以避免關注政治理論、實踐,但我們永遠無法徹底避開政治對我們生活的影響。與其做一隻鴕鳥,不如適當地學習政治的理論、接觸政治實踐,以此指導自己的生活實踐,或者至少當政治事件波及到自己的生活細節時不至於仍然不知所謂。

所以,小趙就是這樣一個主動去接觸政治實踐的少年,他並沒有學習足夠廣泛、深入的政治理論知識,沒有深刻地辨析其中的複雜、僅僅憑著一腔熱血激情和簡單的是非觀念參與其中,尋找自己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2、 政治的實踐中,原則的、大是大非的界線是分明的。

大到國家之間,不同國家之間的競爭甚至敵對關係中,作為一國國民天然就應當站在本國利益的一面,如果站在敵對國家的利益面必然是會受到本國的敵視的,而且做不得兩邊討好的牆頭草;

小到不同集體之間,不同意識形態就決定了成員需要為其所在集體的利益站台才是理所當然的,比如作為共產黨員就應該堅定地支持無神論而不是信仰任何宗教,比如作為普通勞動者就該為普通勞動者考慮利益而不是為權貴們考慮利益得失。

小趙會參與愛國遊行,會去山區支教,因為他心中帶著樸素的是非原則,憑著一腔熱情選擇自己認為的"是",由於這些政治實踐相對單純、沒有過多的鬥爭,所以也很容易起找到自己認同的價值。

3、政治實踐中,很多細節的操作卻是複雜的,無法辯清明確的是非。

政治的鬥爭是複雜的、人性也是多變的,所以不論是國家之間還是任何群體之間都必然存在你來我往、不可能徹底地敵我分明,充滿了各種利益的交換甚至背叛。比如國家之間的漢奸、間諜,比如市場經濟下的行賄受賄,權力的爭奪也許是為了享受權力帶來的利益、但也可能是為了利用權力才能施展自己的政治理想.....

唱紅打黑、拆遷等等一切,其中充滿了各種複雜的政治鬥爭,對於一個成熟、深諳世事的長者來說都無法明辨其中的是非,更何況一個單純的熱血少年?沒有豐富的政治理論知識、沒有足夠的人生經驗,更何況還一點兒都不了解這一切背後看不見的複雜的來龍去脈,又沒有足夠的調查信息,他憑什麼不迷茫?

4、最重要的,其實是迷茫之後的反思。

反思什麼很重要:

是否應該反思自身理論知識的欠缺,想辦法提高理論知識加強思辨的能力?

是否應該反思提取信息的欠缺,想辦法去調查、了解更多的信息,抓住表象背後的本質和主體,幫助自己實事求是地分析問題,而不是僅憑一腔熱血和簡單的想法來做出判斷?

或者乾脆就否定一切過去所認為是的東西、走向另一個反面?

。。。。。。

所以對於小趙來說,迷茫不可怕,可怕的是迷茫之後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

其實,小趙又何嘗不是我們每個人自己的剪影?大到政治,小到生活的細節,都是一樣的道理:年少的時候,對於一切都充滿了激情、帶著一腔熱血,用簡單的是非而觀來判斷一切;稍微經歷了一些人生的挫折,發現很多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甚至有些結論顛覆了我們以往的觀點。於是我們可能迷茫了,那麼迷茫之後呢?我們該何去何從?

於是,我想到一句話,就用它作為的總結或者感想吧:「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畫了一波

1. 紅衛兵喝可樂、愛國青年遭強拆、反日青年後來大大讚揚日本顧客……真是魔幻的中國。

2.片中幾處配音恰到好處烘托出了政治符號的作用。

3. 欣賞導演的毅力。我也有過思想的轉變,導演怎麼不來拍我。

4. 小趙女朋友不錯,很清純。


由賈樟柯創辦的平遙國際電影節公布了入選片單,其中開幕影片為馮小剛的《芳華》

電影節頓時讓這座有著2700餘年歷史的古城又煥發了新的活力。

不過今天說的不是這次電影節也不是這座古城,而是這座古城當中一個極其普通的少年:小趙。

他是一個普通的高中生,即將迎來人生中重要的一關:高考,同時他也跟絕大多數同齡人一樣擁有者樸素的愛國情感。

或者用一個現在的辭彙來形容就叫做「小粉紅」

只不過當年小趙還沒有接觸到如今更加發達的網路世界,沒有與同一片天空下的其他「小粉紅」進行串聯。

那是2010年,9月7日,我國漁船在釣魚島區域遭日方無理扣押。

小趙當時所做的就是穿上一身65式軍裝,手舉紅旗,來到商業街上,搖旗吶喊

「還我釣魚寶島,放我船長,中國加油!」

路過的人們也一同喊著加油。

在他身上,能看到那些未經世事的樸素愛國情緒。

比如說他手拿可口可樂的時候,會認為這罐來自「資本主義」的糖水與他的愛國吶喊不匹配,應該謹慎的藏起來。

愛講一些空洞卻又挑不出任何毛病的愛國宣言。

他的夢想,則是當兵。

那是他還未步入大學的時候,他一直都生活在山西平遙這座古城。

他是家裡唯一一個念書的孩子,他的弟弟早早輟學,進入到社會當中,在小趙的升學宴上,他講起這件事情,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哭著說打心裡對不起弟弟。

他在打工的賓館所遇到的各色人等,也讓他對外界有了不一樣的轉變,比如親力親為的日本遊客就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這與往日里那些影視劇當中刻板印象的日本人有所不同,畢竟,那裡的日本人形象距今都已經超過五十年了。

他說:「愛國不僅是個人的品質,也是個人的追求」

他對這個世界的一些看法,在邁入大學校門那一天起,就開始逐漸有所改變。

加入學生會的他,初衷是渴望得到鍛煉,但是他卻要面對更加瑣碎的事情。

有人告訴他如果走一些關係,可以入黨,這樣也便於他之後的一些工作發展。

這些都與小趙想像的社會有一些出入。

他開始思考一些問題,是過去自己過於幼稚還是所面對的社會太過現實。

在大學中,他也收穫了自己的戀情,與一名女生交往。

一直按照普通大學生的生活軌跡行走。

這期間他還與同學一同參加過一次支教活動,初衷就是希望盡自己的微薄之力,來讓更多的人關注那些沒有學上的孩子們。

那應該是他們首次踏入偏遠山區,面對中國最為貧困的村莊、

面對這些渴望知識的孩子們,小趙以及他的同學們盡最大的努力來講好每一堂課。

這期間,他們要與當地人同吃同住,窗戶上沒有玻璃,只有彩條布遮擋著外面的風。

支撐他們堅持下去的,是一腔熱情。

大學期間,小趙的家鄉開始城鎮化改革,一批房屋要被拆除,這其中包括他爺爺的住所。

小趙說:「村長之類的球貨他們占著好幾個指標」

在面對所謂的「強拆」時,他拿著設備記錄下畫面,同時,他也流下了眼淚。

小趙的爺爺當了一輩子鐵路工人,晉劇愛好者,小趙的父親則打工為生,年輕時因打麻將輸了很多錢,讓小趙一直記著,這也是他為什麼最恨麻將的原因。

在拆遷問題上,因賠償款原因家中與開發商一直沒有達成共識,小趙的爺爺成為了釘子戶。牆外就是拆遷的機械轟鳴聲,牆內的爺爺垂垂老矣,那些因拆除而導致的瓦礫灰塵還會隨著空氣飄散到院內屋中,老人們到成了孤城中最後的守護者,對外宣告這裡的居住權。

不過最終他們的堅持也沒有換來開發商的退步,一切賠償照舊,似乎每一個面臨拆遷補償的家庭都進行過這樣的拉鋸戰,而每一個大型小區,在高樓林立之間都能看到一座無人居住的破舊平房。

拆遷這件事對小趙的觸動很大,當然這也只是一個點而已。

他開始由最初的熱血少年變成了思考青年。

他換了髮型,面對鏡頭又一次的重新梳理自己的想法,對於這個社會,國家的想法,同樣的,與其他人並沒有什麼不同,獨特的經歷換來的則是選擇相信一些,不相信一些。

《少年.小趙》是導演杜海濱的又一部作品。

用鏡頭記錄了小趙從高三至大學的生活軌跡,時間不長,4年左右的光景。

但導演也並非全程跟拍,只是在固定時間當中去進行拍攝,還有更多經歷沒有記錄在鏡頭當中的。小趙雖然沒有面對鏡頭透露具體訊息,但從對待一些事情的看法上可以明顯察覺出小趙與當初的小趙的明顯改變。

由「理想化」的逐漸演變成「現實化」的。

也就是所謂的成長的陣痛。

最開始小趙搖旗吶喊時,他的著裝以及胸前所佩戴的毛主席像章都是符號化的象徵,來自於又紅又專的年代,一副紅小將的裝扮。講起愛國,眉飛色舞,面對現實,又有些許失意,這不僅僅是小趙,同時也是我們每一個人。

很難用幾句話說清小趙的轉變究竟意味著什麼。

或許與小趙年齡相仿的人都有此體會,在試圖用語言來表達宏大情感時的那種突然語塞,所有的情緒都堆積在胸腔里,但是卻無法在腦海里有效的轉化成優美的語言,只留下一個感動自己的表象,所有的旁觀者都無法感同身受,完全沒有與講述者達成哪怕一絲絲的情感共鳴。

但至少情感的真摯的,只不過僅僅陶冶了自己而已。

堂吉訶德式的浪漫騎士,終將要面對人世間的瑣事無常。

與其說是愛國者的「死亡」不如說是「浪漫主義」的死亡,沒有過生活經歷,世界觀必將發炎,胡適早在一百年前就說了《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

小趙如此,你我也應該如此。


我是前段時間在CNEX的微店買的DVD,我覺得最主要的是小趙從小粉紅變成憤青的這個過程,太悄無聲息了,而且小趙他對於政治的態度也很曖昧不清。但是我們的生活就是這樣的啊,總是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對某一個事物的態度產生了改變,而且生活也不會是非黑即白的。總體而言,在電腦上看這部片子挺容易走神的,因為這個故事本身就不像《高三》、《書記》那樣具有戲劇性。但是導演的選材是好的,而且跟隨拍攝的時間很長,也很不易。


快點再出一部《中年小趙》吧!


各位如果喜歡,不妨去官方微店購買支持,下載是沒辦法的辦法,雖然已經司空見慣

CNEX微店正式上線(地址:https://weidian.com/s/1147993311?wfr=cifr=shopdetail),《衝天》《少年小趙》《種植人生》導演簽名版全面到貨,所剩數量不多,歡迎各位同行人選購


看了這部片子,當時導演和小趙都在現場。

《少年*小趙》,其實片面出現的時候,*是一個紅色的五角星。這其實也暗示了少年小趙是以一個愛國者的身份出現的。英文名A Young Patriot本身也是年輕的愛國者的意思。當時觀影時有個老師就提出質疑,是否改為A Young man更好一些。

當然,我更喜歡原來的英文名,因為它本身暗含了導演的動機,去了解一個年輕的愛國者是怎麼樣的。如果一個年輕人,那麼一抓一大把。導演原來意圖是拍攝形形色色的愛國者,但是最後機緣巧合只抓取了小趙這樣一個人物。如果是前者,導演將要付出的是精力、人力和錢財,而拍小趙,導演付出的肯定是耐心。5年的時間做一個紀錄片也並非個案,但是紀錄片在中國的發展的確還是比較單一的、片面、缺少支持的。

作為一個90後,剛開始看到影片里對小趙的採訪,內心以為這麼愛國的90後不是標準的90後吧。90後不會這麼熱切地參與這種和紅色掛鉤的東西。然而,隨著時間的推進,在小趙身上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原來我的青春也是這麼變化的。從一個有理想的青年,到憤青,再到平靜地看待一切社會現象。很多人的青春都是這麼過來的吧。紀錄片改變了小趙(他已經是杜導的攝影助理),如果他沒有參與這場紀錄片的拍攝,他的結局應該和大多數曾經有理想的青年一樣,歸於平庸。導演也說,這才是紀錄片最殘酷的地方。

影片一方面從時間線上推進,一方面也分成了幾個片段,戀愛、支教、拆遷、憤青等,這種結合讓這部片子,更加完整、敘事也很到位。國內紀錄片受到資金、條件的限制,經常看到最後會出現這種情況,「啊,這就完了。」但是這部片子就很有可看性。比如小趙在大涼山升國旗和北京天安門看國旗升起的對比,還有他爺爺看到家門前房子推到的那一剎那。這種剪輯和捕捉都是比較用心的。

現場還有很多人問了導演和小趙問題。有人問小趙,紀錄片可能無法做到完全客觀,當有鏡頭在你面前時,是否會帶著演或者迴避的成分?小趙說剛開始有鏡頭,可能會不習慣,但是慢慢地會把它作為生活的一部分,會熟悉它,忘了它的存在,雖然沒法說精確到100%的不存在演,但是那時候的他還是那個樣子的。導演是這麼回答的,他說可以把小趙分成兩個階段,大學以前和上大學後,高中的時候小趙會更袒露一點,大學後,他已經懂得修飾自己,但是這個修飾依然還是他本來的面目,隨著成長,人在外人面前本來就會善於修飾。

以上。


時間,經歷可以改變一個人。變動的社會,每個人都是經歷者。高中時我撿到了學校不用的一面國旗,就激動的掛在了宿舍的窗戶上,現在想來,有點魔幻,其實不知不覺中就陷入了一種氛圍中。大學才是真正打開一個人思想的地方,正如李敖先生在北大演講時所說,政治只是現實的,文化才是最久遠的。


還沒下架,愛奇藝能看,要悶聲。


所以人會活的越來越迷茫。這個時候找到自己這一生想要的,無論是名望財富地位還是權利,信仰的時候,你會為之奮鬥一生。然後你會發現匆匆百年,又是一個輪迴。


拍的很好,細節都撲捉到了,不拖沓


小趙 (仿張楚的趙小姐)

小趙姓趙 是趙錢孫李的那個趙
他的名字不看你不知道
你可以叫他小趙 昶通 趙昶通
他沒法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
童年的房子已被拆掉無法在那休息

他找了一個女朋友 
可以去對一個女人哭泣
他有過幾份不長久的工作
錢不多他也不會去做到老
在一種時候他會真的感到傷心
就是現實總把理想的氣泡戳破

他想他的志向是可以讚美的
他還夠有毅力夠爺們的骨氣
他的未來應該有幸福和詩意
孩子們會在大山裡念著自己

在懂手段的人面前他會沉不住氣
他知道這太危險他會吃虧的
最後昶通終於想通了
世上沒有永遠不落的太陽


誰有? 我購買 。微信 460579084


講真,這部紀錄片看到的更多的是自己以前的思想印痕,當然現實經歷和紀錄片中的小趙相比較就少的多了。但是自己高中時候的那種愛國情懷也是蠻多的。08年奧運會著實讓自己感動了一把,還有那年的四川地震,真的有種為國家甘願奉獻一切的衝動。幸好,膽子小沒有衝動起來。直到自己上了大學。人說的真不假,大學就是打開了通往世界的一扇門,在大學裡面看的書多了,也就漸漸的對愛國這件事淡忘了。到了2012年,也就是日本將所謂的釣魚島國有化,然後就是國內遊行示威。自己也稀里糊塗的看到了遊行的隊伍,跟著走了一段路,看到他們的所作所為,真是呵呵了。說實話,百聞不如一見,不是沒有道理的。然後就是思想60度大轉彎,然後就開始了所謂的崇洋媚外的道路。到現在,在這條路上雖有修正,但也是越走越遠。

也是有幸看到這樣一部紀錄片,為你叫好喝彩,也希望跟多的人能夠突破限制看到這部記錄片。


男主最可笑的一句話就是「國家就是政府」。政府可以是大秦,大漢,大隋,大唐,大宋,大明,還可以是中華民國,但國家永遠是中國。


推薦閱讀:

TAG:電影 | 影視評論 | 電影與現實 | 如何看待評價X | 少年小趙杜海濱導演紀錄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