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性自私論」是錯誤的?

馬克思主義認為資本主義的理論「人性自私論」是錯誤的。人性自私論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基本理論,是制定方針政策的出發點。他們稱為「無賴原則」。假定人人都是無賴,作為管理社會的前提。(人性自私論是認定所有人都是自私的,無賴原則是假定某些人可能是自私的,所以前後邏輯不成立。)


駁人性自私論

人性自私嗎?但資本主義的經濟學,即西方經濟學認為人性自私——人是經濟人,理性人。經濟且理性的人只為實現個人利益最大化服務。不過「私」作何解?現實中人們認同的人性自私的私指家庭。所謂個人利益最大化普遍被理解為家庭利益。由此可見人性自私在西方經濟學的磚家叫獸那裡跟在普通群眾這裡的理解是不同的。磚家的理解現實中得不到認同——誰會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而拋妻棄子呢?這種情況有,但不是主流。且是作為社會道德的反面案例。

自私若是指家庭,那麼這個「自私」還是不徹底的。在家庭內部,自私還是談不上,在社會上斤斤計較,但在家裡則是需要無私和慷慨了。為什麼家庭內部談不上自私?因為家庭,是個共產的小社會。為什麼共產?這一方面是社會習慣,一方面是個人的需要,需要共產。為什麼?因為普通勞動者,面對剝削社會的壓迫和威脅,只有風雨同舟,相互慰藉,才能抵禦這種強大的來自剝削階級的強大壓力。風雨同舟就需要共產,患難與共。家庭能給勞動者何種慰藉呢?就是關心,愛護,無償的相互服務,這裡沒有商品貨幣關係。只有無償的家庭的相互服務,相互幫助,才能讓普通勞動者感到家庭的溫暖,面對冰冷的社會有個情感的寄居地,心靈的庇護所。這才是真正體現人性的——共產才能體現人性。

由此我們就能夠理解家庭的出軌為什麼會導致感情的破滅了,因為只有性的專一,能為家庭的共產提供支撐——家庭外是不共產的,當性的專一被打破了,那麼家庭共產的小天地也就要破滅了,就與家庭外部的私有社會等同了。夫妻之間沒有了基本的信任,也就不能再有共產的能力,這導致的總是情感的痛苦和嚴重的心理打擊。自古以來對家庭觀念的強調,都是基於此點的。而到了資本主義社會,夫妻財產也不再共產,這是逐步的,那麼夫妻之間就沒有基本的信任關係,而是相互猜疑,那麼家務事也就變成累人的事,心無所歸,這才是徹底的冷漠。自私就轉向了冷酷變態的一面。

缺少家庭的人,嚴格說是缺少家庭共產的人,那麼其本身是感受不到共產的價值的,人格障礙就要出現。自古到今,哪種人是最徹底的沒有家庭的經濟人理性人?只有太監,太監或曰宦官,只此一點與常人不同,那麼其行為特點就與常人不同,他們是工心算計,徹底利己的。因此也是封建時代最腐朽反動的階層。

家庭的存在對普通勞動者並非僅僅是財產關係,重要的是風雨同舟的共患難中相互無償的服務。那麼什麼東西逼迫他們必須風雨同舟,而不能擴大共產範圍呢?是社會層面上私有制的制度,家庭外部是剝削和壓迫,這就是風雨和患難的來源。普通勞動者時刻處於生存鬥爭之中,這本身就是剝削壓迫的結果,剝削者要求實現他們利益最大化,自然就要把勞動者置於生存鬥爭的位置上,否則被剝削的勞動者怎麼會心甘情願地為剝削者幹活呢?剝削者的家庭,這裡說大剝削者,是與普通勞動者的家庭不同的,他們不需要風雨同舟,也不需要家庭共產,他們隨時可以動用自己的資本來買春,包養,以金錢的情人關係替代共產的夫妻關係。他們家財萬貫,不需要無償服務,他們是感受不到家庭共產的氛圍的,因為他們不是在共產,而是在拿金錢統治。富豪與情人的關係,實際是奴役關係。這跟主人與寵物關係類似。

要找尋不必夫妻風雨同舟的人類記憶,那麼這就只能在家庭形成之前的社會去尋找。即部落公社的社會,這個社會裡沒有剝削和壓迫,共患難的是整個公社。而一夫一妻尚未形成,人們都過著以社為家的生活,公社內部是無償的相互服務,這是共產的社會。因為共產,才有了公社強有力的凝聚力,這是人們自發維護的,如同現在普通勞動者維護自己的家庭一樣。至於性關係,則是群婚制度。這在當下是違背人倫的,但這個人倫,是家庭觀念即家庭共產基礎上的,並不是公社共產基礎上的。

人性自私么?家庭存在已經表明人性的自私是建立在家庭共產基礎上的,家庭外部的自私是為了家庭內部的無私。而參照歷史,人性的自私是建立在公社共產基礎上的,公社和部落外部的自私是為了公社和部落內部的無私。純粹的自私,徹底的表現在於太監,沒有家庭,但其作用並不美好。

那麼反對人性自私,就是以共產為依據,倘若實現了社會的共產,那麼人性自私就不能在這個社會來體現了。家庭內無私,家庭外自私,「私」是家庭。國家內自私,國家外無私,「私」指國家。「私」的概念是不斷轉變的,設若全球都實行了公有,那麼直接利於某社會集團的「私」本身就排除了。由此可證,自私並不是人類的本性,相反共產從未遠離人民。家庭表明了共產才是人類的本性。我們要實現共產主義,就是要在社會層面上實現共產,讓社會成為大家庭。

這是能夠成功的嗎?如果社會能成為大家庭,那麼為什麼自公社瓦解以來就從來沒有成功過?因為在農業社會,只適合家庭單位的共產,一夫一妻,自給自足,沒有普遍的社會聯繫,就談不上普遍的社會共產,必然都要進入家庭範疇。社會財富成為家庭私產。只有到了工業社會,普遍的生產聯繫得以建立。且家庭內部的無償服務都能在社會層面上擴大進行,這才有了真正的社會共產的根基。資本主義這種積累的主義構建了工業社會的基礎,但它將人與人的關係變成了赤裸裸的自私的商業關係,而只要將這些已經成為普遍社會服務的商業關係轉變為無償的服務,廢除貨幣商品關係,那麼社會的共產同樣能夠做到。

這沒有嘗試過嗎?如蘇聯東歐?是的,嘗試過,但當時生產力水平所限,家庭本身並未開始瓦解,家庭內部的服務社會化程度有限,且社會層面的商品貨幣等資本主義商業關係也並未廢除。因此當時做不到共產。但即便如此,這也已經表明了共產主義社會到來的曙光——這只是不成熟的前奏,即便這個不成熟的前奏,勞動者之間的社會關係也大大好於典型資本主義本身的社會關係,這是個方向。共產主義社會,在未來,需要普通勞動者共同的奮鬥,資本主義社會,要革命,革命才能共產。

駁人性自私論要點

人性自私的「私」是指家庭的私,還談不上個人的私。家庭的私建立在家庭內部共產的基礎上。

家庭內部共產為什麼就值得勞動者為之奮鬥呢?因為家庭內部共產,相互無償的服務,才能讓人感受到家庭的溫暖,這就與社會有償的商品貨幣的服務別個不同。真正體現人性的溫暖。家庭外的自私,是為了家庭內部的無私。

值得勞動者奮鬥的,是共產嗎?難道不是愛嗎?但這並不衝突,共產以體現人性的愛。愛是無私的,在家庭內部,愛是自私的,在家庭外部。無私的,就是共產的。

家庭尚未形成時,人們過著以公社為家的部落生活,公社是個共產的社會,相互愛護,這裡談不上人性的自私了。

原始社會的共產,是由於部落成員共患難,少了共患難的條件,就不行了,剝削有了,社會層面就自私了,家庭形成了,共產範圍就縮小到家庭內部了——家庭成了共患難的新形式。人們就以為自私了,但自私依舊是建立在無私基礎上。

共產的核心概念就在於個人利益最大化建立在集體利益最大化的基礎上,在家庭共產範圍內,歷來如此。個人利益總是建立在讓家庭這個小集體利益最大化的基礎上。

社會統一的無私變成了社會家庭的無私,社會本身就變得自私了,就私有制了。而社會的家庭的無私重又變成社會的統一的無私,那麼社會本身就無私了,就共產了。這需要條件,即生產力條件。

農業社會沒有這個社會無私的條件,分散的自給自足的農業生產本身就只能造就家庭的共產。工業社會才有這個社會無私的條件,因為工業生產是集中的,生產緊密聯繫的。只要家庭內部的無償的服務上升到社會層面上來進行,那麼社會就能實現共產,家庭的溫暖就變成了社會的溫暖,患難的社會條件沒有了,家庭共產的基礎也就沒有了。家庭共產上升為社會共產。


謝邀。在知乎這樣的自由派大營回答這樣的問題,我感到誠惶誠恐。

1 什麼是「人性」?

從小被主人養大的寵物貓和寵物老鼠玩的很好,是否違反「貓逮耗子」的「貓性」?

兔子急了也咬人,是否違反「兔性」?

2 什麼是「自私」?

利己利人?利己不損人?損己利人?損人利己?還是就算不利己也要損人?最後一種人恐怕找不到老婆,他們是進化要淘汰的對象。如果你看過博弈論也知道,面對囚徒困境,最好的選擇是第一回合作,之後每輪和對方上回的選擇一樣即可。這能否定義為「自私」?

3 「人性自私」是誰告訴你的?他有沒有什麼目的?

如果他真的沒有什麼目的,純粹只是要把他的科學發現無私的告訴你,那豈不是和他自己的理論衝突了么。

另外,「所有人的人性都是自私的」的否命題是「有些人的人性是無私的」,不是「所有人的人性都是無私的」。貌似是高中數學的內容?

問題又改啦。

「為了防止國家和國家機關由社會公僕變為社會主人——這種現象在至今所有的國家中都是不可避免的,公社採取了兩個正確的辦法。第一,它把行政,司法和國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職

位交給由普選選出的人擔任,而且規定選舉者可以隨時撤換被選舉者。第二,它對所有公職人員,不論職位高低,都只付給跟其他工人同樣的工資。」

「為了防止國家和國家機關由社會公僕變為社會主人」這句話,你看算不算預先假定每個人都是無賴的制度設計?

另外,無賴原則只是具體制度設計的一種「術」。它不是「道」本身。要是那個制度設計者本人就是無賴該怎麼辦?

再另外,真正的政治制度是社會各個階級階層相互博弈的結果。你看我大明,除了海瑞,還有誰把太祖爺制定的《大明律》當回事啊。


個人認為自私與自利是不一樣的。

自私更有一種損人利己的含義在裡面,也就是說這種行為是被其他人不齒並會在長期損害自己的利益的;而自利則更偏向於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這可能會通過在短期的自我犧牲來實現。自私會更有一種短視的觀點在裡面,這不是理性的經濟人所追求的。因此說自私主義其實還是有一種貶義的意味在裡面的。


5馬克思主義者不承認絕對的「人性」,所以人絕對是自私自利的是一種極端假設,類似於數學裡的取極值(特殊值)來簡化問題。

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說,「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這就是說,人的本質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後天的生活實踐中形成的。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的,而是通過各種關係交織在一直的。他們的一切行為不可避免地要與周圍所有的人發生各種各樣的關係,如生產關係、性愛關係、親屬關係、同事關係等等。生活在現實社會中的人,必然是生活在一定社會關係中的人。人的本質不是抽象的永恆不變的,而是具體的歷史的、處在不斷發展之中的。人是具體的、生活於現實生活中的人。這種複雜的社會關係就決定了人的本質,形成了人的社會屬性。 ——百度


人同時存在著自私和無私兩種行為,自私和無私都是相對的,如果自私不存在了,那麼無私也不存在了,世界也無法前進,宇宙的起源是正負能量的撞擊,人也是自私和無私的撞擊,能表現出來那種狀態,就看這個人是如何認知這個世界的。


先說人性自私是錯誤的嗎。。。。


推薦閱讀:

簡析三篇「正統」馬哲論文
對朱光潛《對<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譯文的商榷》一文的學習筆記和商榷
廣記:未來世界中的馬克思主義基因(上)
左圈啟示錄

TAG:人性 | 思維 | 馬克思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