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鼓勵孩子,更有助於孩子的成長?

孩子應該都希望父母的認同和鼓勵吧,又怕驕傲自滿呢?這個尺度應該怎麼把握?


我了解的,在蒙氏教育中,會強調沒有獎懲,只有鼓勵和讚揚。

鼓勵和獎勵的區別就在於鼓勵在做事之前,獎勵在做事之後。

讚揚和獎勵的區別在於,用微笑和基於實際的話語「鼓勵」孩子且只在孩子需要的時候才給予。

舉一個實際例子,小朋友在幼兒園畫畫,一歲多吧,手指畫而已,就是各種顏色的塗抹。有個小朋友塗了一團黑,然後舉著拿給老師看,老師蹲了下來(六十多的老太太,腿早年因交通事故還略有殘疾),平視著小朋友,微笑著對他說:「我看到了,你創造了一種很嚴肅的顏色。」

我理解,就是這樣,每一個細節都是範本。


1、鼓勵是一個詞。但它的內涵卻很豐富。

2、 鼓勵包含:同理心、不吝嗇讚許、夥伴式的伴隨、明確的誇獎、信心的榜樣、實現目標的勇氣,以愛作為最高的宗旨。

3、鼓勵對孩子有沒有用呢?

凡事不能絕對,我只能說正確的鼓勵對於大多數孩子有正面積極的作用。


來,我們先來做個選擇題,再來看答案分析~

你覺得,通過稱讚孩子多麼聰明,他們會變得更符合以下哪種情況?

A:滿足期望,獲得學業上的成功。

B:獲得自信,有助於他們日後的生活。

C:成績直線下降。

D:變得自負。

=============================我是答案分割線=========================

答案解析:

如果您選擇了C,那麼恭喜您,答對了。

對於孩子的成功,如果你總是誇獎他有多麼聰明,那麼當他一旦受到挫折,他的表現將會變得更糟。這被稱為固化心態行為。

當你的孩子考試拿了100分,你會如何誇獎他?

使用固化心態行為,你會誇他:哦~你真聰明~就像你媽(爸)當年一樣聰明。

當他下次考試得了60分,他就會自卑的想:我以前考得好是因為我聰明,現在我考不好,肯定是因為我變笨……我笨……我笨……我這麼笨,一定沒有希望了。

使用成長心態行為,你會誇他:哦~你真棒,你一定非常用功的學習才得到了這麼好的分數,我真為你自豪。

當他下次考試得了60分,他就會積極地想:以前我考得好是因為我努力學習了,現在我考不好,肯定是因為我沒有努力學習,以後我一定要努力學習,我不會放棄的!

所以,當孩子成功的時候,父母要將其歸功於自身的努力,而不是天資。

看上去是不是很簡單?但其實大部分家長很難做到這一點~

以上來自微信公眾號:八卦心理研究所


不當表揚可能導致的兩個常見問題:

孩子會為了表揚和獎勵做事而不是真想做。外部獎勵也容易上癮,孩子可能會無休止尋求關注而過於依賴別人。一旦他們無法從別人那裡感覺到自身的價值,就會產生失敗感。孩子可能會驕傲、不能接受批評、不能承受挫折、找不到自己的價值。

隨著孩子長大,他會認為家長有的獎勵和表揚是在試圖操縱他的行為。他會表面上裝作合作或者乾脆對表揚置之不理甚至反感。家長可能轉而用懲罰或者提高物質獎勵籌碼的方式管教孩子,親子關係越來越差。

那麼應該如何正確鼓勵孩子?以下是四個簡單有效的方法:

引導孩子關注他的感受。

即使很小的孩子,自己吃飯、穿鞋、畫一幅畫,完成一件小任務都能體會到成就感。我們只需要說「你看起來好像很高興」「你覺得你畫得怎麼樣」,強化孩子內心的成就感就好。

如果孩子告訴你他在學校是老師的小助手,可以問「你喜歡這項工作嗎」「你喜歡幫助別人嗎」,讓孩子看到你的對他的感受和經歷感興趣,還會增進你們之間的感情。

多使用「我」為主語的語句,真實表達自己的感受。當我們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的時候,孩子會感受到我們的真誠並回報以真誠,而不會認為我們試圖用表揚操縱他。例如:

「我真高興你把書收得這麼整齊」而不是「你會收拾書真是個好孩子」

「我愛看你打球時的樣子」而不是「你是個很優秀的球員」

「我很高興你回家就先做完了作業,這樣我們就可以一起玩了」而不是「你做完了作業真是個乖孩子」。

對事不對人,越具體越好,不要給孩子下論斷。對孩子表現出興趣和認可。如果孩子展示他的畫,不要說「你將來一定是個大畫家」「你真是太聰明了」。只需告訴他你有多喜歡他的畫,尤其是色彩、創意、或者是他的簽名。

關注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

孩子常常好心辦「壞事」。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干,吃完飯自己去洗碗,不小心把碗打破了。這時家長一頓批評,孩子也許就不敢嘗試自己做事了。如果家長說:「你想自己做事很好,但廚房路滑,要小心!」孩子的心情就放鬆了,慢慢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因此,只要孩子是「好心」就要鼓勵,再幫他分析造成「壞事」的原因,並告訴他如何改進,這樣效果較好。

讓孩子從小就真切感受到我們對他的鼓勵和愛是無條件的,這樣能大大減少他將來面對挑戰和困難時的痛苦和焦慮,給他更多勇氣和信心,

轉載請註明出處漫悠遊公眾號。「慢養孩子,悠遊人生」歡迎關注


樓上有講到部分細節, 但還是先弄清楚大方向,再去糾正那些吧

一、先摸清自己孩子需要的、想要的鼓勵是什麼?是精神還是物質?而不是給了個蘋果,孩子想要的卻是梨。當然倡導的還是精神鼓勵,培養孩子的精神層面,物質只是surprise,只是驚喜。

二、知道了孩子想要的,思考對應孩子的性格等特點,什麼樣的精神鼓勵語言或者物質才是恰到好處的,我想這裡沒人比你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如果你仔細觀察,肯定會發現當你說了哪些鼓勵的時候他會特別有幹勁。

三、判斷評估這個鼓勵/獎勵是馬上兌現給孩子還是要先觀察一段時間再給?這個根據你每一次的經驗進行調整,這也是說鼓勵的尺度怎麼把握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兒童有他的大規律可循,但具體問題還是具體分析。就比如給物質鼓勵,見過一家長三天兩頭給孩子買的,當然我知道樓主不會這樣做,經常給物質的結果就是孩子麻木了,對獎勵也不會有內心觸動,以後看到什麼也不會有驚喜的感覺,更不會有努力、奮鬥的想法跟追求。

四、不要打擊積極性,例如邊鼓勵邊說別驕傲,孩子可能會想很多,比如你怎麼可以這麼不信任我之類的,孩子普遍都有敏感性,只是點不同。

所以想說因人而異,還是遇到一件事處理一件事,聽到看到發現孩子驕傲的痕迹,及時溝通糾正他的想法和行為,這裡一定要及時,及時,及時,重要的事說三遍!

別等到丫孩子已經自滿地無比明顯張揚,實在看不下去才採取行動,這時候普通的措施肯定是不管用了,那早幹嘛去了呢,對吧。孩子也無語,我之前驕傲的時候不來管我,現在倒要了,你也心裡不平衡,老爺子我早就看出端倪了,你還有恃無恐的一如既往驕傲。哎,都何必呢

好了,想到的就這麼多。覺得好就點贊吧,我這種純公益純手打的,對吧


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德雷克斯

  其實,我們每天都在鼓勵孩子。只是我們掉入了一個又一個陷阱,一直在用錯誤的方式,致使孩子變成我們期待相反的模樣。

  我們先來看一下我們掉入了哪些鼓勵的陷阱。這些陷阱是你正確鼓勵孩子的障礙。請繞開它們。請注意,以下這些情況都不是在鼓勵孩子——

賄賂——利誘孩子。我們常說:「你做好了,我給你獎勵」。這是賄賂孩子經典的模式。孩子不是在被鼓勵,是在被利誘。他們被剝奪了價值感和責任感。這跟馬戲團訓練動物沒有什麼兩樣。

說教——你喜歡聽別人的說教嗎?你不喜歡你的孩子更厭惡。你反覆的叨念那些至理真言,很容易讓孩子想起電影《大話西遊》里的唐僧。道理誰都懂,就是觸動不了心靈。其實孩子根本沒有聽進去。不是嗎?

表揚——我們給孩子一個美化或滿意的定義。表揚使孩子錯誤的認為,他們做好事情唯一的目的是尋求他人的認可與肯定。他們會養成活在別人的評價里的習慣。經常過渡的表揚會製造一個依賴、依附他人、抗挫折能力差的人。

懲罰——懲罰只會讓孩子叛逆或順從,但不會改變孩子。

孩子的成長需要鼓勵,需要每天的鼓勵。鼓勵是孩子成長的養分,鼓勵是在保護孩子內心深處「做一個好孩子的」天性。鼓勵是給人信心、勇氣、幫助找到方向和目標。不僅是在孩子成功的時候,更應該是在失敗和遇到挫折的時候鼓勵。

以下是正確給予孩子鼓勵的四種形式:

1.啟發式鼓勵

公式:問孩子現在的感受+問孩子完成的過程與方法+問孩子下一步行動

形式:向孩子提問。問句形式:你感覺怎麼樣?你是怎麼做到的?你現在有沒有什麼想法,下一步你打算怎麼做?

實例:場景,當孩子語文考了100,回家,你鼓勵他

寶貝,你語文成績考得不錯,你現在感覺如何?(問孩子的感覺,讓孩子體會做得好時的感覺)

——我感覺很開心,興奮

那你是怎麼做到的?(給孩子展現自我價值的機會,引導孩子總結正確的做法)

——我上課認真聽講……(孩子會馬上跟你說出很多關於她努力的過程)

寶貝,你語文成績考得很好,那你這些方法能讓你的數學成績進步嗎?(引導孩子出說願景,鼓勵他下一步行動)

2.描述式鼓勵

公式:描述客觀實事+總結或感受

形式:直接告訴孩子。

實例一:場景,孩子主動拖地,你鼓勵他

寶貝,我看見你主動的把我們家的地板拖得很乾凈,媽媽感到很開心。(告訴孩子這樣做的良好結果,引導他繼續這樣做)

實例二:場景,孩子把自己房間的搞得很亂。你鼓勵他

寶貝,我看見你的房間非常的亂,這是不講衛生的表現,媽媽感到很難過。(告訴孩子這樣做別人不會喜歡,但又不會傷害孩子的自尊)

3.感謝式鼓勵

公式:描述客觀實事+感謝

形式:直接告訴孩子

實例:場景,孩子今天很快的在規定的時間完成了作業,你鼓勵他

寶貝,你今天在規定的時間完成了作業,謝謝你執行了我們約定。(當孩子執行了你們相互的約定時,你應當表示感謝,但感謝的是他執行了約定而不是感謝他完成了作業。給孩子正面的回應)

4.授權式鼓勵

公式:向孩子授權

形式:直接告訴孩子

實例一:場景,孩子參加比賽

寶貝,媽媽相信你一定能做得最好。(給孩子信心)

實例二:場景,孩子在做選擇時

寶貝,媽媽相信你的判斷(給孩子勇氣)

  如果真有所謂的公式的話,可以稱以上的四種鼓勵形式為「鼓勵孩子的萬能公式」。這四種形式經過實踐的檢驗,行之有效,你可以收藏它,並照著反覆練習。當然,你也許會質疑,如果我這樣說,孩子也許並不跟我交流怎麼辦?但請相信,任何有效的交流都是建立在心與心連接的基礎之上的,你需要反覆的練習,才能尋找鼓勵的靈感與竅門。不過也不用太擔心練不會,生活中孩子會給我們很多練習的機會。

更多關於鼓勵的話題,詳見我的公眾號:湘洲老師

http://weixin.qq.com/r/gzjr8ynEAnR9rW2Q922R (二維碼自動識別)


謝邀

對於孩子來說,鼓勵和讚美的意義在於讓孩子感到自己被關注,被肯定。

大部分父母都喜歡通過打罵來管教孩子,這是控制欲強的表現,更是一種破壞親子關係的行為,會讓孩子變得自卑,變得不誠實。

相對於打罵,鼓勵和讚美對孩子的成長意義更大,而且對親子關係的和諧有巨大的作用。

其實讚美和鼓勵的原則非常簡單:

1、讚美所做的事情,而不是寬泛的品格。

2、讚美能負責任處理的事,而不是不能改變的事;

3、需要真誠,發自內心;

4、當面欣賞很重要。

5、只描述,不評判。

描述你所看見的:

「地板很乾凈,床很平整,書都整齊地碼在了書架上」

描述你的感受:

「走進這間屋子,感覺很舒服。」

把孩子值得欣賞的行為總結成一個詞:

「你把筆都分類了,彩筆、鋼筆都放在了不同的盒子里。看起真有」條理」。

鼓勵讚美的時候,一定要走心,看著孩子的眼睛,讓他感覺到你的態度。而不是一邊玩手機一邊跟他說,或者語氣非常隨意。

當然,還有一點,可以多做,就是在有其他人在場的時候,表揚孩子。

寬泛的讚美,鼓勵的作用,就比較不明顯,經常重複,效果更微小。

常見的寬泛讚美,如:你真能幹,你真體貼,你真細心,你真負責。

雖然有用,但不夠下切,如果能把事情的細節和感受都描繪出現,孩子會感覺到自己做的一切,父母都有留意到,會變得更加自信,更有存在感,更享受付出的感覺。

更多關於親子育兒的知識,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卓越父母指南


家長要明白一件事:一味的鼓勵不僅不會有正面作用,甚至會讓孩子更加悲觀,無助,抑鬱。

如何才是正確的鼓勵?

當孩子在生活中發生一件事情時,作為家長的我們,肯定希望好事的鼓勵能塑造孩子樂觀的心態;不好的事,也希望通過我們的鼓勵能讓孩子重建信心。

第一 家長要客觀的評價事實

在孩子做成某件事情時,大部分家長都是以你很棒!你真厲害!等來鼓勵孩子。在孩子遇到挫折時,也是用,不用怕,你其實很棒!等類似的來鼓勵孩子。

這種方式對不對?明確的說,不對!為什麼?因為你沒有給出證據和事實告訴孩子你哪裡棒,做了什麼就厲害了。長此以往,正面的作用還好,但對遇到挫折的孩子,會讓他們更加煩悶,難過。

尤其是在孩子遇到挫折時,我們首先要客觀的評價這個事實。比如,孩子做一個手工作業,沒有成功,很沮喪。這時,我們要客觀的與孩子交流。xx,手工作業是不是遇到難題了?

第二 幫助孩子提出解決思路

在這裡,請明白,是提出解決思路,幫助孩子思考,而不是幫助孩子去做。可能有的家長好心,對孩子說,來,我幫你做一個。但是,這種行為,在無形中在孩子的思維中就會形成我做不了的事會有人幫我做的。對孩子的思維和發展都是有阻礙的。所以,在這裡,我們只需要幫助孩子樹立解決問題的思路。如果必要,可以講一下自身以前的經驗或經歷,告訴孩子該如何做。

第三 提供證據,正確的鼓勵孩子

要鼓勵孩子,需要提供證據。怎麼說?就可以這麼說,這次遇到的難題是個問題。但是,你以前遇到問題的時候也都能自己解決,就像上次你自己能做出來一個xx東西,還幫助姐姐/弟弟完成了xx事。你看,你很棒!所以,這次問題,讓我們來找方法,一定可以解決。

其實這也只是育兒的一部分,在實際生活中,我們肯定會遇到各種問題。那麼我們該如何教養孩子呢?關注微信【8090我當家】ID:wdj8090。成功男人必備家庭育兒手冊!


玩。

能玩是身體健康,會玩是聰明伶俐,愛玩是活潑開朗。

所以應該鼓勵孩子玩,創造條件幫助孩子玩,並且獲得玩中的成就感。


將自己和孩子擺在一樣的位置,用朋友的身份去鼓勵。自尊,自立,自愛!


正確的事情,正確的想法,不要吝嗇誇獎,錯誤的事情別看孩子哭就哄著,尺度這事從來不存在,只是對應不同情況罷了。

孩子屬於定性定向不足的時候,我覺得只要教會他們良好的道德觀,然後多了解他們在哪方面興趣大,加以引導,引導孩子別定向引導。


一個實驗:

給兩組孩子做同樣一套題目,孩子做完之後:

實驗者對第一組孩子說:『這個成績真好。你真聰明。』

對第二組孩子說:『這個成績真好。你一定付出了很多努力。』

然後,實驗者問兩組孩子願不願意嘗試更難的一套題目。

第一組孩子拒絕了,而第二組表示很期待做第二組題目。

接著,實驗者給這兩組孩子塞了第二套題目。結果第二組做的比第一組還要好,第一組的自信反而更低。

為什麼?如果第一組孩子繼續做題目,並且做不出來的話,豈不就可能說明他們其實並不聰明?如果第一組孩子做的題目永遠都足夠簡單,他們的『聰明才智』也會被他們的行為『驗證』。但是,如果他們得到了一套他們做不出,更難的題目,他們的『聰明』就可能有弱點,有危險。他們只能懷疑,也許我並不聰明

------------------------------------------------------------------------------------------------------------------------

原文是下面的圖片,翻譯了個大概。(歡迎大家補充上面的翻譯)這篇章節主要描寫鼓勵孩子要說出孩子做的行為,而不是給他們貼標籤。書名下面解釋。作者之一是個教育家,她的父母也是(也寫過關於教育孩子的書)。另外一位作者是她的好朋友。

-----------------------------------------------------------------------------------------------------------------------

這本書叫How To Talk So Little Kids Will Listen,作者分別為:Joanna Faber,Julie King

中文題目:《怎麼說孩子才會聽》

原文300多頁,如果網上找中文翻譯沒有那麼多頁,一定是在概括文章


是不是很多家長把「讚揚」和「鼓勵」弄混淆了?之前在公眾號發過的,貼上來給大家看一下吧

咱們先了解一下讚揚(praise)和鼓勵(encouragement)各自的特徵。

讚揚

  1. 它著眼於事情和結果而非努力。例如:你穿那件衣服很好誒。

  2. 它是大人的感受,而非孩子的。例如:你太令我驕傲了。

  3. 讚揚是抽象的。例如 」你是最棒的!「 」做得好!「

  4. 讚揚通常帶有誇張意味。例如」你是我見過的最棒的運動員「

讚揚為什麼會有害

心理學家定義過一個詞叫「控制傾向」。它分為「內部控制傾向」和「外部控制傾向」。具備內部傾向的人較少受到周圍人的影響,他們基於自身的價值觀做決定,是自己生活的主人。而具備外部傾向的人正相反,他們高度依賴他人,無法成為自己生活的主人。簡而言之,就是面對失敗時具備內部傾向的人會從自身找原因,而具備外在傾向的人則把失敗歸咎於他人和外在環境。持續的讚揚會導致外部控制傾向的形成,鼓勵則幫助形成內在控制傾向。

鼓勵

再來說說鼓勵的特徵:

  1. 它是具體的。 例如:哇,你都畫了一個小時畫呢。

  2. 它著眼於孩子的感受,而非成人的。例如:「你之前還覺得8點前做不完,但是你做到了呀」

  3. 它著眼於努力,而非結果。例如:「我看得出來你真的很認真,就算有干擾你也沒有分散注意力。」

  4. 它基於事實。「你進步不少啊,之前扔球都扔不了那麼遠」

看完上面的例子,你能注意到讚揚和鼓勵的不同了嗎?一些父母之所以過多地讚揚是因為讚揚比鼓勵要簡單得多,讚揚根本不需要太多的思考!隨手拈來就行,但它卻無法帶來鼓勵的效果:讓孩子自信,堅強的成長。

下面再舉幾個實際的例子供參考:

1. 當孩子尋求你的讚揚時,他其實是想獲得正面的反饋。父母或老師盡量根據自己看到的反饋,避免直接評價,引導孩子自己評價。

孩子:媽媽,你喜歡我畫的這幅畫嗎?

鼓勵性的回答:我看見你用了很多種顏色誒,你最喜歡哪一部分?

2. 當孩子做得很好,但還是不滿意的時候。父母或老師要明白孩子的感受,看到他所完成的部分。

孩子:這篇作文寫不好了,真鬱悶!

鼓勵性的回答:什麼作文這麼難哪,我來看看。嗯......你已經寫好了大部分了啊,你看開頭,中間和結尾都有了。

3. 當孩子感覺受挫的時候,父母或老師要明白他的感受。聽取他表達自己的感受。幫助他著眼於自己能做什麼。

孩子: 我不想做這個,我也做不了。

鼓勵性的回答: 看得出來你覺得很難開始做,去做一件你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是會讓人害怕的。(停下來聽一聽孩子怎麼說)

有時候把事情分成幾部分去做就好啦,來,咱們看看可以從哪一部分開始呢。

4. 當孩子做的很好並且很開心的時候。父母或老師要著眼於孩子對自己感覺怎麼樣。

孩子:歐耶,我贏嘍!

鼓勵性的回答:哇,這麼高興啊,肯定為自己感到驕傲吧。

5. 當孩子表現出額外的努力時(無論有沒有做好),父母或老師要意識到孩子的努力,並說出他的良好品質,如有恆心,有毅力等。

孩子:學鋼琴真的太難了!

鼓勵性的回答:你真的很努力在學習了,花了很多時間練習對不對?你真的很有毅力!

恰當的鼓勵能樹立孩子的自信,而讚揚則能錦上添花,希望傳統的父母多多鼓勵孩子,新一代父母學會正確地鼓勵孩子!


不錯


諾貝爾獎得主羅伯特·席勒的老婆寫過一本書,《獎勵出好孩子》,裡面好多可以借鑒。


人格心理學 Jerry M.burger 第八版 188頁-195頁 359頁-363頁 這一段與鼓勵無關 但我認為更重要 144頁-148頁

這種嚴肅的問題還是看書解決吧 態度 容不得閃失

另有一本 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從0歲到青少年


沒有必要


在鼓勵的同時指出不足或者改進的地方


推薦閱讀:

TAG:教育 | 育兒 | 早教 | 家庭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