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打坐時哈欠連天是為什麼?


繁忙都市人去打坐有不哈氣連天的么?


打坐修行,一定要在飯後兩小時,精神狀態好的時候進行。

困了就先睡,睡飽了再起來坐,

如果心情不好,也不上座,先發脾氣瀉火,都踏實了再來上座。

好的身體和精神條件,才會有好的結果。


為什麼會打哈欠?哈欠到底是從哪兒來的?到目前為止這個問題仍然存在爭議,有傳聞說打哈欠是大腦缺氧的徵兆,也有研究人員更傾向於打哈欠是無聊和睏倦時特有行為的說法。還有人說,打哈欠其實和人的感覺意識無關,打就打了,沒有什麼為什麼。

以下是到目前為止,關於哈欠的一些研究結果:

1. 關係越親密,哈欠傳染越快

2011 年發表於美國科學雜誌《科學公共圖書館 ? 綜合卷》上的一篇研究發現,打哈欠在家庭成員間的傳染性最強,其次是朋友,而陌生人之間的傳染性最小。

研究者推測,如果上述結論成立,哈欠的傳播速度甚至可以成為人與人之間親密關係程度的重要參考。

2. 越打哈欠,越精神

打哈欠的過程中,人也會經歷一次完整的深呼吸,吸入大量新鮮空氣(氧氣),也排出體內過多的二氧化碳。事實上,在感覺睏倦的時候,打個哈欠,為大腦灌注一些氧氣,尤其是冷空氣,非常有助於為大腦降溫,保持它的健康和清醒。

2011 年,在線發表於 Frontier 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人們打哈欠的頻度和所處氣溫有關,秋季(22 ℃)次數要明顯多於夏季(37 ℃)。這項研究結論或許能夠證實,與高溫熱氣相比,大腦的活動更加需要比人體體溫更低的冷空氣。

3. 頭越大,哈欠越大

根據最近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期刊《生物學快報》上的研究,打哈欠可能和大腦容量有關。研究者發現,大型哺乳動物(比如熊、大象、犀牛等等)打哈欠的持續時間比人類更長,深度也更高。

假設上面 " 打哈欠幫助冷卻並清醒大腦 " 的說法成立,就可以推測出,大腦容量越大,所含有的神經元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 " 氧氣 " 冷卻和保持活力,所以打哈欠的時間也就會更長。

4. 成日哈欠連天,可能是心腦血管疾病徵兆

美國國立衛生院(NIH)認為,心臟疾病或主動脈夾層可刺激貫穿大腦、胸部、腹部和盆腔的迷走神經,從而引起哈欠增多。除此之外,頻繁打哈欠還可能與一些腦部疾病,包括腫瘤、卒中、癲癇以及多發性硬化症有關。

美國國立衛生院提醒,如果無緣無故突然哈欠增多,或者白天睏倦嗜睡(尤其是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一定及時就醫。


有種說法是正在排出體內濁氣,讓身心安靜下來。我一般睡前輾轉反側睡不著,起來打坐打10幾個哈欠再躺下就能很快入睡了。

其實我覺著是身體比較虛,缺乏鍛煉。


很正常,這是五蓋之一。

我個人的經驗中昏沉往往出現在妄想之後,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警覺,不陷入昏沉。

昏沉真的來時,有個小方法,可以雙眼看向雙腳後腳跟,讓自己提神。

如果實在昏沉,可以站起來走一走動一動再回來靜坐。

當然,條件允許還是盡量在精神較好睡眠充足後靜坐。


你可以睡起來再打坐,這樣就不易昏沉了。


推薦閱讀:

怎樣做到冥想時專註呼吸且呼吸得很自然?
一直都想弄明白關於動與靜兩者與陽氣的關係,比如靜坐與跑步,是扶陽還是耗陽,是鼓舞了陽氣還是收藏了陽氣?
靜坐時意念應該放在哪?
清明行走記(上):從喧鬧到寂靜

TAG: | 冥想 | 打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