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藏族人來到沿海城市或者低海拔城市生活是怎樣一種體驗?


南粵羊城真是坑,夏天一到熱成狗。
粵人煲湯不吃肉,藏人煮肉不喝湯。
夏天一到下大雨,春天一到回南天。
再熱也不睡涼席,再冷也沒暖氣開。
藏袍已經長了霉,酥油已經融化了。
見面不能喊美女,記得要叫靚女哦。
過去滿街黑絲襪,現在滿街大白腿。
見我就笑我最黑,大腿上面全是毛。
最恨水果是榴槤,一口下去差點吐。
雙皮奶呀不能吃,甜得發慌不習慣。
最愛就是大荔枝,便宜又多吃不完。
吃完荔枝長痘了,一擠膿血噴出來。
每天記得要洗澡,油膩師姐在哪裡。
點解扎西貴姓啊,有名沒姓怎麼答。
坐個公交三小時,擠個地鐵少條命。
天河房價真是坑,回家能買十畝地。
各種肉類難分辨,沒滋沒味在吃素。
早茶還真不是蓋,好吃到爆東西多。
一趟酒吧上千塊,開個房間幾百塊。
把妹成本過於高,至今未婚妻何在。
我在廣州上班啊,不在東莞當公關。


我在上海生活了七年。

12歲那年即2007年剛到上海是8月份,悶熱!!小時候去農村,只有在菜棚子里感受過這種悶熱,感覺呼吸的每一口空氣都跟菜棚子里的一樣。拉薩的夏天是太陽雖然火辣但在陰影下依然涼爽。可是在上海躲哪兒都沒用,只能依賴空調。天氣情況的話上海當時從早到晚天都是灰的,厚厚的雲層把陽光隔離的死死的,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白天上課必須得開燈。按我的經驗,上海最好的天氣集中在每年4月份。常有連續2周的晴天,感覺像是在拉薩。

然後是聽上海人說話,對於聽慣了四川話和普通話的我們來說,剛開始聽上海人說話總覺得他們在吵架,後來才知道這是誤會,人家平常說話就是這樣。

然後是上海的交通,不得不說,已在西安讀大學的我,仍然對上海的公共交通非常懷念。四通發達的地鐵使我養成了去玩不計劃的毛病。因為交通方便到不用我想太多就直接可以去了。而且上海的計程車也不拒載,太棒了!!

後面想起來再補,先這些了。


有次西藏某單位來我們這裡考察學習,我負責當服務員。

然後賓主坐下的時候,我們這邊的援藏人士就說:「我去你們那的時候根本不敢開車,全都是懸崖峭壁,還有落石,石頭!」藏族的哥們說:「我來你們這也是根本不敢開車,全是人!橫著在街上走!」

全場為之絕倒。


原來煮牛羊肉不放料的話就沒有沒味道~


瀉藥。從小體驗,沒啥感覺。


醉氧吖,開三天的會,兩天半都在跟周公的帥兒子作鬥爭……


我是一條來自西北的狼,在四川和重慶生生被熱成了一條狗


上海讀得大學,已畢業回家。

熱得受不了,真的受不了,完全受不了啊。

冬天冷得受不了啊,刺骨的濕冷啊。

同學都好熱情,都想來我家玩兒,不過總感覺有隔閡,畢竟成長條件太不一樣了,唉,雪山草地間呆久了,還真不習慣鋼筋水泥的城市,所以回家了……


就是覺得熱 好熱 太熱了

在西藏可以說從來不穿短褲之類的

剛到內地不好意思穿

30幾度的天氣 愣是逼我露出了小麥色的腿子~(羞澀)

即將成為大三老臘肉的我 表示已經可以習慣這樣炎熱的夏天了


第一次到成都,幾個同學輪流請吃香蕉,吃的那是一個撐,那時候路不好香蕉到西藏都壞了!91年!再就是內地的水怎麼那麼難喝!那時候西藏的生水可以直接喝的!


室友藏族,她說剛到內地會醉氧,特別容易困。她說剛去內地念中學的時候經常困的不行趴桌子就睡了……


在上海待了4年然後在山東日照待了3年 給我最大的感受是 沒什麼感受


藏族。坐標山東。

有好有壞吧。好的特別好。壞的特別壞。

學校挺多人對部分西藏生的看法就是人傻錢還多。

但也有挺多人是真的熱心,

但仍然會因為知識的限制問一下我們「你們是不是第一次來到城市」...之類的話,雖然沒有惡意,但還是會覺得不舒服。

很大一部分人對我們的好,又是建立在一種關心同情貧困子女的心理基礎上。

其實我們很大一部分人真的不需要這種額外的「關照」的,大可以把我們當作普通學生、普通同學來對待就好了啊?為什麼要強調我們的民族身份呢?

不過西藏來的學生本身的個人問題也是與很大一部分漢族學生不和諧的直接導火索,例如自帶的一種莫名的優越感。很多人在學習上也不願意進去,認為學習是漢族小孩的事,似乎與他們無關,就好像自古以來封建的男權思想下,照顧家庭就應當是女人的事兒一樣。

例如我們學校高二級部的西藏生里,男生學習的就三兩個,其中有一個是援藏幹部子女,女生稍微好點。他們之所以不學習,多源於他們體會不到高考的壓力,究其根本,在於高考對藏族的政策。

我個人是民族加分政策的擁護者,但在一定程度上,我又是那麼恨這種制度,看似培養了優異的人才,使得新西藏的建設似乎日益強盛,但很大一部分於高大樓廈下的地基實則不堪一擊。

但沒辦法,也確實有一部分人需要這種政策,他們也著實很努力了。

所以太多事情都十分矛盾,我無法準確描述我現在的感受,我現在所處於距離家鄉幾千公里最東頭的省會時的感受。


還好。就是熱。 初中在石家莊上的。 不過怕我們熱的受不了。暑假放的挺早。 其他都還好。


在深圳紮根多年,現在非常習慣。深圳與成都相比,感覺深圳人對於藏民更友好一些,可都也是離藏區更遠的原因吧。對於濕熱來講,我想,只要你去適應也並不可怕。只是酥油茶也只能在冬天喝喝了,對於廣東的早茶,真的非常喜歡。


很熱、很潮、很想打瞌睡


剛到醉氧,然後就是悶熱,過個半年完全沒感覺


氣候沒有那麼乾燥的感覺簡直太棒了


推薦閱讀:

藏族讀者如何看待作家阿來?
怎樣能夠抽出已經多年未出鞘的藏刀?
酥油茶怎麼製作最正宗?
為什麼白馬族不單獨成族?
藏族一般是沒有姓氏的,那起名時,前兩個字和後兩個字的順序可否顛倒呢?比如丹增桑布,是否不能叫桑布丹增?

TAG:藏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