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喜劇為什麼現在沒落了?

第一次發問題好多東西還請多多指教。 最近重溫90年代港片港產喜劇有點看上癮了停不下來。 如果把以前的香港喜劇和現在的一比就感覺高下立判。現在港產喜劇的沒落都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我自己從2周歲開始看港產片。

是這樣的,我覺得你說的港產喜劇應該也有80年代甚至70年代的電影,六幾年起到千禧年前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期,也是香港喜劇電影的豐收期。

但是為什麼現在沒落了,我曾經花了一段時間考慮過這個問題。

從許冠文的鬼馬喜劇開始,到石天麥嘉的喜劇、成龍、洪金寶的動作喜劇、黃百鳴的開心鬼、王晶的屎尿屁、谷德昭李力持還有周星馳的無厘頭(這裡肯定有疏漏),粵式喜劇文化深入人心並得到大家追捧,但是近十幾年,由於喜劇文化中心北移(這個觀點谷德昭在一個訪談《夜夜談》里有談到),導致香港喜劇文化式微,無厘頭文化沒落。一個表現就是香港喜劇導演北上拍片,拍出來一系列水土不服,嘩眾取寵的東西。

實際上,這是一個很虛無縹緲的說法。

我是這麼覺得的,在娛樂匱乏的年代,港產片帶給內地很多歡樂,但內地娛樂文化在近二三十年內發展迅猛,香港說到底是地方的,粵語說到底是個方言,變得越來越「小眾」其實也是意料之中。另外,電影作為一種產品,也有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走到了黃金時期開始下坡也是正常的。

除此之外,我覺得還有以下的原因:

1、群星隕落(演員)

首先那是個巨星雲集的時代,舉兩個例子,《豪門夜宴》《富貴列車》,樓主可以去看看,裡面的演員陣容相當豪華,雖然當時香港娛樂圈底下潛波暗涌,但至少表面看起來一派和諧,團結。現在要拍出這種電影非常難,難度係數直逼《建國大業》。

一方面沒人願意去做這件事,或者號召力很不足。

另一方面,大家都老了。

而現在也絕不是狂歡的時代。

2、無法復刻(演員)

每部喜劇里每個演員都具有無可複製的特色。

反觀現在的很多所謂喜劇電影,特別是北上的導演拍的爛片,例如新賀歲系列,不知所謂。

另外,能演無厘頭演到骨子裡也就那幾個人,你看看周星馳《西遊降魔篇》,讓文章演玄奘,一個字:爛。還不如讓黃渤來演。

那種風格是文章無法駕馭的,設想如果是周星馳自己上陣,我覺得票房至少15億。

拿以前的《福星系列》系列,那一批演員其實在七部裡面都是差不多的角色,但是觀眾就是喜歡看,因為熟悉。就好像吳耀漢,老是認為自己練成特異功能,現在看來仍十分可愛。

3、急功近利(編導)

現在北上那批喜劇導演,心思浮躁,兩眼只有錢,沒出息。以為上網找幾個流行語按照原來那種故事架構塞進去就可以拍出讓全國人民喜聞樂見的東西,還以為很「接地氣」呢(其實我很討厭這個詞)。其實就是「一朝得志,語無倫次」。

另外,沒人願意花很長時間來想一個好的劇本。

當年的「新藝城七怪」麥嘉、石天、黃百鳴、徐克、施南生、曾志偉、泰迪羅賓組成的七人創作小組,為了想一個劇本可以關在一個小房間里好幾天,現在沒人會去做這些事。

4、自暴自棄(編導)

這個是從3衍伸出來的,具體那批導演為了迎合內地的觀影習慣,放棄了很多東西,問題是這些東西,恰恰是香港喜劇電影的精髓。我覺得,如果按照原來的套路,像以前一樣,老老實實做一部粵語喜劇片,有誠意一點,還是可以輻射到內地的。我覺得《龍咁威》就很搞siao啊!!

為什麼要自我認同呢?

只有深深扎入自己的文化土壤上才能生在出好的果實,架空了跑到別人的地盤上就是南橘北枳。

5、缺乏橋樑(編導)

這個觀點應該不成立。但我還是想說一下。

現在很少有能掌握港式喜劇精髓卻又對內地文化了解透徹的人,換句話說,現在很少有能掌握內地喜劇精髓卻又熟悉港式文化的人。沒有誰敢站出來說,我融會貫通,我南北通吃。

現在就等著看《港囧》,看能不能表現出這種碰撞與融合。拭目以待。


香港的沒落不止是電影,而是作為遠東經濟金融中心、商業貿易中心、大中華區文化創意中心的地位的全面喪失。因為他已經喪失了相關土壤了。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而電影作為文化產業之一隅,地位喪失無可厚非。有人將香港的沒落遷怒於97回歸,這純屬無稽之談。首先聲明,本人非五毛黨,亦非小粉紅。僅從個人所掌握的知識做如下分析:

我要分析的是,香港的起起落落與大陸息息相關。

首先,近代社會香港的從一個不知名的漁村而成為一個遠東貿易港口,也是緣起大陸。晚清時代被撬開國門,是因為歐美諸國和中國的生意經發生了轉變,以英國為代表,他們不單單滿足於購買中國的瓷器絲綢和茶葉,更希望本國工業化之後的產品也能買到廣袤的中國市場——這可是4億人口啊,比整個歐洲都多!這可是世界上流通白銀80%所在的地方啊,豈能不賺這個錢!(那個時代唯一公認的國際貨幣是白銀,不是黃金,更不是美元),奈何大清政府閉關鎖國,只允許「廣東十三行」可以與洋商發生貿易往來,而且主要是出口茶葉絲綢和瓷器,對外採購也僅僅是滿足權貴階層獵奇心的奢侈品,百姓生活必需品根本沒有任何銷路。這可怎麼行!於是就有了把鴉片變成中國人必需品的鴉片走私、於是就有了禁煙運動、於是就有了鴉片戰爭。鴉片戰爭賠款不過區區數百萬兩,自然不是重點(遠遠不是後來需要巨額資本積累的二次產業革命時代億萬級別的水平),他們的重點是開放通商口岸、允許外國人在內地貿易的相關政策,當然還有一個主角——割讓香港。這一切都處於一個目的:為了便於和中國進行貿易往來。當時割讓的香港依然就是英國法定國土了(這和開放通商口岸的租界不一樣),所以英政府將香港作為對華貿易的前沿陣地,對華貿易有多重要,香港就有多重要。不管是英政府主動建設、還是因作為對華貿易集散樞紐而帶來的外部提升,都促成了香港的興起和發展。

但是,當時的香港再如何興起,始終取代不了「遠東第一都市」——上海。上海的地位和繁華遠勝於日本的東京。這也是有史料記載和驗證的,也為當時的國際社會鎖公認。

這種態勢一直持續到上個世紀40年代。先是抗日戰爭,隨著國土淪陷尤其是租界的淪陷,大批資本實業和文化精英紛紛出逃避禍,或跟著國民政府西遷,或南下香港(日軍對英宣戰後也一度遭殃但時間相對較短)。繼而抗戰勝利後又是國共內戰,雙方戰線綿延數千里,於國於民皆非幸事。為避戰火,香港又成為理想的避難地。

一直到49年中國大陸全境解放,又催生了一波新的逃港潮。

解放後,中國大陸境內風起雲湧的政治運動,資本主義經濟形態飽受摧殘,留在大陸的文化產業也遭受重創,完全喪失了當初的活力和創造力。而香港除了接納流民之外,還接納了大量的外逃資本和文化精英。此消彼長,由此香港一舉超越上海,成為遠東第一都市(彼時日本正經歷戰後重建,經濟尚未起飛)。

不管是經濟還是文化一個城市的繁榮是要有腹地作為依託的。而後又有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香港是中國大陸和歐美世界溝通的唯一通道。已經有公開的資料可以證明,這也是為什麼49年中國大陸全境解放後解放軍沒有在條件和實力的時候卻沒有趁勢收回香港,正是處於這方面的考量。藉此機會,香港將整個中國大陸納入他的腹地(雖然這個腹地經濟活力不怎麼夠,但實在是太大太大)。茫茫中華大地,民國時代人文積澱磅礴、群英薈萃,哪怕其中例極低的一撮星光落到香港,在那擁擠狹小的彈丸之地都足以照如白晝!經濟上來說解放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香港又成為中國大陸與世界對接的唯一通道,茫原之上哪怕鼓盪微風片片,但在這唯一的針孔大的出氣口也是凜冽激蕩。改革開放一啟動,就意味著香港在遠東的地位終究要走下神壇。該還給大陸的終究要還給大陸。大勢如此,不必可惜。

就電影行業來說,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不是平地起驚雷,香港電影產業的基礎基本上是從老上海搬過來的(另還有一部分被分流到台灣去了)。落地後結合本土特色形成獨有風格,但這一切的肇示皆源於最初外來精英所帶來精神上的活力和動力,這和美國的好萊塢興起之路是全然不同的。或許半個世紀前也有人在哀嘆《為什麼今日的上海電影再也回不到往日的巔峰?》當初因為我大陸封閉、思想禁錮、政治打壓而成就了你的輝煌,這無異於將自己的命運交付於別人,怨不得別人。

雖說大陸在改革開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自從改革開放重開國門那一刻起,就註定了香港終究要走下神壇。因為越來越多的經濟互動和文化交流不再需要假道香港了。能進來的可以直奔目的地(不能進來的由你香港也進不來)。

有很多香港人因為香港失去了昔日的輝煌,就此遷怒於大陸,遷怒於回歸。在我看來這純屬無賴。難不成為了你一個彈丸之地重新閉關鎖國,讓泱泱中華大陸只保留你唯一的口岸?難不成為了照顧你香港迪斯尼,就關掉上海的迪斯尼讓我大陸更多的家庭失去去迪斯尼的機會?難不成為了讓你再度成為文化高地再掀起一波驅逐文化精英的運動?

就像學生讀書學習的道理一樣:我們只是拿回了本該屬於自己地位,自己學習不好就不要怪人家學霸。人家學霸以前沒把心思用在學習上而已,一旦認真起來,你就輸了。

PS:另補充一個,說到回歸,不得不提香港層淪為英國殖民地。近年來網上有盛傳說上世紀60年代殖民地獨立運動風起雲湧,英國政府主動放棄對殖民地的統治唯獨不放棄對香港的殖民統治,其原因是中國政府照會過英國政府堅決不能讓香港獨立,以此來替港獨者鳴不平。要我說,有此念頭者,其心可誅。香港不是南非澳大利亞紐西蘭甚至馬來西亞新加坡,這些地區在被殖民前沒有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國家實行對該地區的統治。就算是通過抗爭取得獨立的印度,被殖民前也只是一個個四分五裂的邦國而沒有一個全國性的合法政府。也是在同一文化形態同一意識形態下的共同爭取(印度民族上百個,但其對民族的定義應該是和國內不同,叫部族更合適)最終按宗教信仰獨立成不同的國家。首先,香港被殖民前有合法政府對其擁有合法主權,不符合殖民地概念。我們雖然一直沿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概念,但在西方國家colony殖民這詞的意思其實是指開發無人居住的土地(在那個年代美洲非洲澳洲的土著的確被歐洲國家視為等同於野獸的物種,所以他們認為那些土地是無人居住的)對香港的佔領行為更契合「侵略」「吞併」的概念。將別的政府的合法土地奪走,要麼拒不歸還,要麼還回去,沒有第三條路可走!

其二,香港最初被割讓的只是香港島那一塊。後來的九龍和新界則是以租界的方式吞併掉(租期99年,97年到期)。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所有同盟廢除與中國的不平等條約,抗戰勝利後中國作為戰勝國和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更是全面廢除了不平等條約。唯有蘇聯侵佔的國土和英國政府對香港的佔領和統治沒有放棄,處於錯綜複雜原因我就不細說了。但英政府對這個地方的合法性已經喪失基礎了。這也是為什麼後來解放軍打到香江邊上對著香江建了觀察所之後讓英國朝野上下震驚的原因。因為新中國政府作為中國大陸合法政府的繼承者,合法繼承了對香港地區的相關權益。只不過後來處於特殊政治體系下對海外交流的需要以及拉攏西歐國家的需求,和英國達成一致同意英國政府暫時繼續治理香港。但!是!不管是國民政府還是新中國政府從來沒有放棄本該屬於自己的合法統治權(對蘇聯就沙俄時代侵佔的土地,就是是另外一種情況,不便闡述,太敏感)。打個比方,我的東西暫時用不了可以讓你先用著,但你用著用著擅自替我做決定給扔了那就別怪我打你耳刮子了。因為你沒有對他的擁有權,無權進行擁有權的處置。因此,不管是九龍新界99年租約到期還是廢除不平等條約,都是主權回歸,如果英國讓其「獨立」既不合理又不合法。


現在香港電影商業氣息太重,一股濃濃的錢味。另外很多香港導演覺得,拍的再爛搞幾個大牌撐個場面也能在大陸買幾億。市場被搞壞了。以上。


因為觀眾的審美品位提高了,而香港電影還在原地踏步。


推薦閱讀:

TAG:電影 | 無厘頭 | 香港電影 | 周星馳人物 | 喜劇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