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左」為什麼要加引號?

這不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

「左」和「右」的概念是近現代政治理論體系的基礎概念。這個提法也並非肇始於國內。

在政治學的各路材料中,隨處可見以「左」和「右」標明的坐標軸。比如:

「左」和「右」的產生:1789年法國等級會議

「左」與「右」的分類法可以追溯到1789年的法國等級會議(the French National Assembly of 1789)中不同政治團體在會場中就坐的不同位置。在當時,支持國王的貴族(Noblemen)坐在國王和主席台的右側,而激進派和第三等級(Revolutionaries)坐在國王的左側。

這次會議後,「右派」就被用來指稱保皇派或反動派,一般來講更保守(conservative)一些;而「左派」則指革命派和那些主張平等主義的人,思想更前衛一些。當然,這裡的保守沒有任何貶義,前衛也同樣不具有褒義。

「左」的意義:著眼於未來、理想和彼岸

左派的理論有共同的邏輯起點。法國社會學家雷蒙·阿隆曾說:

左派的存在則因為一種理念,即是:未來必定比現在更美好,以及社會運行的軌跡必然是固著不變的。

左派往往以理性主義和激進主義為理論支撐,把現在看作是未來的起點;而與之對立的保守主義者則把當下看作是過去的最新進展。 左派往往秉持著崇高的理想,以遙遠的彼岸世界為奮鬥的目標;而右派對待發展往往具有「自然演進」的傾向,主張漸進而審慎的、尊重社會連續性的變革。

「左」與「右」的分野是認識論層面的,也是方法論層面的。在價值判斷上我們無法強說哪一個更「對」,幾百年來,雙方的互動始終是此消彼長,互有攻守。

為什麼在中國「左」要加引號?

在中國,「左」要加上引號,其中隱含了這樣一個邏輯(語出劉軍寧先生):

(在中國,)左永遠是好的,只是帶引號的、假「左」才是不可取的。

這個邏輯的建立有一定的歷史背景。當代中國的主流價值觀受到近百年的革命史影響,是建立在自下而上的變革之上的,天生是屬於「左」的。因此,1958年可以反對「右派」,而「左」這邊只有「極左」才是錯誤。作為被否定的價值,「落後」對應的是「冒進」,而不是「前進」。「前進」、「遠大理想」統統隱含了正面的價值取向。

因此,左是對的,「左」是不對的,我們反對的不是左,是「左」。

本文部分觀點參考了劉軍寧先生的《保守主義》一書,在此一併推薦。

原文來自:風雲居 | 康健的博客

本文鏈接: kangjian.net/blog/1446/

如果覺得web訪問博客和專欄太麻煩,也可以關注我的公眾號:

搜索:kangjiandotnet (kangjian . net)

或掃碼


推薦閱讀:

TAG: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