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大招風》-- 歷史車輪碾壓下的悲劇

今年有一部香港電影,拍得並不高明,但卻因為題材原因,而獲得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與之相比,同樣是反映時代變遷中的此消彼長、命運浮沉,《樹大招風》要隱晦、高明得多,並且不糾結於政治立場,而注重於勾畫人物的悲劇。

三個主要人物,原型分別是打劫珠寶店數千萬元,手持自動步槍在鬧市區掃射的葉繼歡;私販軍火,也打劫數千萬,被警方懸賞有史最高數額的季炳雄;專業綁架富豪,包括李嘉誠長子李澤鉅,香港第二富郭炳湘,詐取贖金高達16億元的張子強。都不是普通人,更不是好人,似乎用來作為時代變遷中的香港的剪影有些不妥。這是有原因的。他們除了惡名昭彰,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的犯罪手段,無論是綁架、殺人越貨,還是搶劫金行,在今天看來,都有些落後於時代。

林家棟演的季正雄,貌似收山不幹了,卻又按捺不住,然而眼光卻局限於街角的小金行,而對賓士而過的賽馬會的巨額運鈔車束手無策;任賢齊演的葉國歡,從手持AK衝鋒槍橫行鬧市,到無休無止地點頭哈腰,巴結賄賂腦滿腸肥的腐敗官員,還受盡白眼(感覺從沒一部電影里把小公務員的嘴臉演繹得這麼露骨、誇張的,雖然未必多深刻,但實在過癮),想要重拾尊嚴,卻只會端起AK;陳小春演的卓子強,連香港首富的兒子都綁過得手了,竟然失去了人生目標,想干更大的卻不知從何下手,因為對綁票之外的事,他一無所知。

當歷史翻開新的篇章時,總有一些人要被落下,無論他們曾經多麼叱吒風雲。在他們迷茫、受辱、憤懣的時候,與之鮮明對比的是儀式感十足的回歸儀式,所帶來的新勢力與新秩序,正如歷史車輪一樣將他們無情碾壓,三大賊王聯手也沒用。

而這一點,恰好和整個香港的處境無比吻合。因此,儘管本片沒有絲毫掩飾這些江洋大盜的罪行,但觀眾似乎不會特別恨他們(其中任賢齊的賣相確實太不像惡棍了點)。導演引導我們去更多地注意他們身上的悲情成分。今天香港人的憤懣情緒,首先來自於內地轉型後香港的轉口貿易優勢地位不再,以及由此而來的與內地經濟實力的此消彼長而形成的落差感,當然還有來自內地官方和民間的價值觀的擠壓。我們在電影里也能體會到這種情緒,電影里的大陸人角色,不是卑鄙的貪官,就是蠢笨的嘍啰,或者徒有其表的紙老虎。更有一些略刺眼的「穿幫」鏡頭(也許是故意的),比如「中國夢」標語不應該出現在1997年,似乎也透露著這種情緒。能夠理解這樣的情緒,但對大陸人角色浮於表面的想像,也有點讓人齣戲,並使得主角的動機打了折扣,讓最後的反轉也顯得有點突兀。

但這部電影也可貴在,並沒有粗暴的站隊,也沒有把三個主角的失敗完全歸咎於外部環境。影片的英文名trivisa,意為梵語中的「三毒」,即「貪、嗔、痴」。季正雄並不缺錢(雖然他覺得缺),但還是不能止住對小金行的貪;葉國歡受了委屈,忿怒之下害人害己,是為嗔;卓子強迷惘於事理,愚痴般地作惡,也就是痴。在時代變遷的大潮前,被這三毒纏身的人們,就特別容易倒在歷史車輪之下。而整個香港,同樣面對著殘酷的外部環境,許多人也患上了三毒而步履蹣跚。

外部環境和個人性格的結合導致了這樣的悲劇,這既是個人的悲劇,也是整個香港的悲劇。而且彷彿是命中注定的,並無誰對誰錯之分,尤其令人嘆息。

肥嘟嘟看電影 - 知乎專欄

微信公眾號:肥嘟嘟看電影(feidudumovie)

推薦閱讀:

為什麼香港娛樂圈這麼多悲劇?
求推薦八九十年代香港電影?
香港電影中的漂泊與歸宿(一):《縱橫四海》之為自己的心找一個家
周星馳是如何從「死跑龍套的」變成「喜劇之王」的?
他是李連杰的「御用兒子「,曾經天賦異稟,如今寂寂無名

TAG:影视评论 | 香港电影 | 杜琪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