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季春奶奶》:遇見你我才看見光明

文/洪蔚琳

親情是電影里永恆不變的話題,從《我們倆》到《七號房的禮物》再到《素媛》,每一部都賺足了你的眼淚,又讓你感到溫情滿滿。今年五月上映的《季春奶奶》又是這樣一部家庭倫理劇,在豆瓣上拿到了8.2的高評分,評論區里一片淚海汪洋。

《季春奶奶》的故事並不新奇。喪子老人歷經12年終於找到自己被拐走的孫女,感情至深後卻發現對方是個冒牌貨。失孤主題、冒名頂替,近年來屢見不鮮,但這部電影真正值得討論的點就在於,我們可以輕易預料到故事的走向,卻還是會被一個個走心的畫面深深打動,為什麼?

=大海邊的純良世界 苦澀的命運也抹不去生活的熱忱=

季春奶奶的第一次出場就給人留下了充滿生命力的深刻印象,她是個命運悲愴的可憐老人,卻充滿了對生活的熱忱。她努力工作,努力的付出愛,用她的溫暖改變了身邊的很多人。

童年時代的慧智,也會用天真的視角把一切生活中的苦澀轉化為溫情的小趣味。生活的艱辛於她而言,是往昔最親切的懷戀。

電影里的很多細節,都在用一種別緻的溫情來展現命運本身的殘酷。慧智的爸爸早已不在了,但她會對著大海中跳游的海豚喊出對爸爸的心裡話。海洋里天使般的動物,與海岸邊迴響的稚嫩童聲彷彿為死別的痛楚蒙上了一層溫情的面紗,卻又為觀影人帶來了更酸澀的情感衝擊。

在這個海邊的小世界裡,質樸的居民們善良真誠,雖然做著平凡的工作,過著艱苦的日子,卻能把自己的小天地經營得有聲有色,並保持著彼此間親密的情感聯繫。這種樸素的人情之暖,讓我想起了《海角七號》中那群個性迥然卻令人感動的台灣原住民。用樸實的力量抵抗命運的風暴,在平淡的生活中從未放棄過生活理想的追尋,《季春奶奶》展現著生命的熱情與韌性,這是我為它落淚的第一個理由。

=命運的轉角我們偶然相遇 最大的緣分不過是互相救贖=

關於影片中另一位女主角的故事主線,基本可以概括為成長與被救贖吧。恩珠此前的人生里,是一個不斷逼她給錢的混子父親和一幫到處作案的社會青年。沒有一個穩定的家,沒有得到過真正的關愛,抽煙、偷竊、也做過援交仙人跳的詐騙,恩珠自己喃喃的說,我已經很久沒有生活在陽光里了。

初到這個家,她對一切都感到難以適應。她無法真正融入到正常的生活中,不知該如何與人溝通和相處,來自從前同伴與父親的壓力也在不斷逼迫她在堅守自我與再次偷竊中痛苦的掙扎。可是這個全新的世界,給予她的都是關愛和救贖。

是從季春奶奶那裡,她才第一次感受到無條件的愛吧。最初她因為冒名頂替而不敢接受奶奶的好意,卻發現奶奶真的把她當做親人一樣投入了全部的情感和精力;學校里的美術老師讓她重新發現自己的才華和價值,最終靠著這條道路徹底改變了自己的人生;那個暗戀著她的男孩陪伴她走過了孤僻沉寂的日子,也會在樹林里為她放一首平靜的輕音樂。他與她身邊曾經的那些同伴是如此不同,恩珠在這個男孩的身上重新認識到一種純粹的同齡人之間的情誼,不再是相互利用,不再是黑暗下難以啟齒的互相操縱。這三段關係,對於恩珠而言都是生命里全新的體驗,是穿過樹葉的縫隙灑在她晦暗世界裡的光。

於是我們能看到恩珠慢慢的在變化。她曾經總是低著頭垂下眼帘,不經意的迴避著他人的目光,到後來漸漸的可以與人坦然對視,也開始懂得怎樣去接受他人的善意,怎樣主動去付出愛。恩珠為季春奶奶塗抹防晒霜的那一幕,是很多人記憶深刻的淚點吧,再寒冷的一個人,收到了太多的愛,也會有能量去釋放溫暖。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恩珠的出現對於季春奶奶而言何嘗不是一種救贖。這個孤苦的老人攢了一輩子的愛沒人能給,眼前的這個孫女是假的,卻給了她一個情感釋放的出口,也讓她重新找到了活下去的意義。

這部親情片的一個亮點就在於,如此完成了互相拯救的兩個人,並不是血緣上的親人關係。如果說《那年冬天風在吹》是最初打著親情的旗號卻很快滑到了愛情的屬性,《季春奶奶》就是真正展現了兩個陌生人依靠偶然的緣分誕育出親情的故事。這樣的設計,使影片的主題不再是單一的親情,而更多是一種社會性的思考,它揭示著人與人之間普遍存在溫情的可能性,或者說,它折射了一種人性的關懷。

我想起了中島美嘉的一首歌,《曾經我也想一了百了》。「我曾想死是因為,還未和你相遇。因為有這樣的你在世上,我對這世界才稍稍有了期待。」

破碎的人,殘缺的人,也是可以互相拯救的。因為還有這一點點溫情在,我才對這糟糕的生活又產生了一點信心,這是我為它落淚的第二個理由。

=是孤獨太過可恥 還是謊言比現實更有溫度=

恩珠並不是真正的慧智,季春奶奶很早以前就知道。

看到豆瓣上有人評論說,這部電影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那些曾經為了自私的目的欺騙了我們感情的人,可以被原諒嗎?季春奶奶寧可自欺欺人也不願面對殘酷的真相,讓人想起那一句「孤獨的人是可恥的」,我們恨不得馬上拉過一個人擁抱取暖,甚至不必在意她究竟是誰。

我當然也認可,季春奶奶在某種程度上更傾向於自我麻痹,如果恩珠不是慧智,也許她有生之年都再沒有可能找回自己的孩子。現實太殘酷,強迫自己去相信眼前的這個謊,是人自我保護的本能。

但或許,原諒的背後更多的是一種心疼吧。季春奶奶對恩珠始終都很包容,她說即使人生再艱難,只要有一個可靠的同伴就可以堅持下去。恩珠不是她要找的孩子,但她願意做這個同伴,幫助恩珠度過這段晦暗的歲月。因為在身邊人都懷疑恩珠居心不軌的時候,她只看到了這個謊言背後的言不由衷與無可奈何。

大海比天空廣闊,因為大海擁抱著天空。恩珠是天空,大海是季春奶奶的心啊。這個善良的老人什麼都可以包容,她固然也需要陪伴,但她更渴望付出。在最後錄在卡帶的留言里,季春奶奶反覆的叨念著「留下你,我怎麼走啊」。生命里最後的這些日子,她在恩珠的身上實現了自己存在的價值,真相如何早已沒有那麼重要,這個曾經無心中背叛了她的孩子還是成了她最後的牽掛。

比起現實里荒謬的謊言,電影更想讓我們看到內心告白的真實吧。我們曾經為了生存不得不做出一些錯誤的選擇,但強烈的情感從不會自我蒙蔽。就像恩珠在身份上欺騙了季春奶奶,但她的情感始終是真誠的,她自然流露的關懷與感激沒有半點虛假,這正是謊言得以被諒解的唯一理由。

真慶幸,不管現實逼迫我們怎樣口是心非,眼睛裡的感情卻從不會說謊,這深刻的情感紐帶,依然能讓我們在生活的危機中彼此諒解,這是我為它落淚的第三個理由。

=我知道 你一定也在電影里看到了自己的奶奶=

《季春奶奶》賺來的十億升眼淚里,有五億升來自對於特定關係的情感共鳴。

我也有一個從小把我帶大的奶奶,她和季春奶奶一樣溫和善良,一樣勤勞質樸。她也會每天為我做一桌飯菜,在晚上切好水果放到我的書桌上;童年時代,她也會安撫難以入睡的我,把我抱在懷裡搖晃,輕輕拍我的肩膀。

她後來也患上了阿爾茲海默綜合症,會怔怔的自言自語,會認不清回家的路,會忘記生命里大多數的人。

但她還記得我。

電影里有很多鏡頭,明明是最平凡不過的生活場景,但它就是會讓你聯想到那些似曾相識的溫暖記憶,又因物是人非而心頭一緊,鼻頭一酸。

季春奶奶拉著小慧智的手去買玩具的鏡頭、深夜裡站在家門外等著孫女放學歸來的鏡頭、在機場送行的鏡頭……電影的生活感太強烈了,季春奶奶的身上有這個世界上無數個奶奶的影子,她們永遠慈愛,永遠溫暖,永遠準備著,做孩子們人生中可靠的夥伴,卻只擁有有限的生命和力量,於是也都會在告別即將來臨的時候說出那一句催人淚下的「留下你,我怎麼走啊。」

當片尾曲響起,我看向坐在客廳里的奶奶,她的眼神很飄忽,還是那樣怔怔的看著前方。

也許她就是我落淚的最後一個理由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編丨周祚

責編丨彥潔&楊楊楊

洪蔚琳丨在讀大學生,專業德語 ,熱愛碼字。


推薦閱讀:

TAG: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