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自媒體的黃金時代才剛到,因為門戶們都在積極擁抱自媒體

前幾天,兩則新聞同時在朋友圈「刷屏」,一個是今日頭條CEO張一鳴接受宋瑋採訪,在我記憶中是張一鳴第一次深入地與媒體溝通,今日頭條最新市值已從幾個月前的100億美金攀升到110億。還有一個是搜狐「裁撤內容部和取消編輯崗位」的傳聞。我當時的感慨是:今天媒體的新舊更替時間,門戶甚至整個PC互聯網,面臨著新媒體潮流的衝擊是不爭事實。

搜狐為什麼要調整內容架構?

搜狐第一時間針對傳言進行了回應,搜狐回應稱,

「搜狐不會拆撤內容部門,編輯流不會減弱。而是加強, 搜狐正在加強新聞編輯流內容選擇的水平功力和價值觀,進行內容部管理結構調整,對新聞編輯的職責進行重新定位。搜狐副總裁兼總編輯陳朝華正在考慮新的職業發展選擇。」

這個回應,很官方,也有些專業,比如「編輯流」是什麼?都有人不清楚。

我翻譯一下,這則聲明其實就說了三點:1、「裁撤內容部門」是謠言;2、會對內容部門進行架構調整,編輯崗位不會消失,但職責變了;3、陳朝華確實可能會離職,但還沒有。

最值得關注的是,搜狐為什麼要對內容部門進行調整以及重新設計編輯崗位的職責?在我看來,搜狐調整的關鍵,是讓編輯在做好內容生產者的同時,最好內容組織和運營,說白了,編輯之後要基於價值觀和經驗,去選擇第三方自媒體的內容並分發到編輯流中。簡而言之:強化編輯的運營職能。

事實上,搜狐很早之前就已加強自媒體內容,第三方生產、共享式創作。今天調整內容部門架構和改變編輯職責,是更加徹底地擁抱「新內容潮」,但思路不是純靠技術,不是照搬今日頭條。

搜狐在自媒體浪潮中的前瞻性

在擁抱自媒體上,搜狐是門戶中最早行動的。

2013年,張朝陽出山就決定讓搜狐走開放媒體平台的模式,彼時沒有自媒體概念,搜狐面向的媒體是網媒紙媒等嚴肅媒體,但「開放式創作」模式雛形已現。在2014年底WeMedia組織的第一屆自媒體大會上,張朝陽出人意料地出現,給自媒體捧場。

2015年初,張朝陽在內部做了個一萬五千字的演講,我對此寫過一篇解讀,當時張朝陽演講的主題是「門戶重生」,提到的幾點與今天的架構調整有很強的聯繫:

1、基於版塊導航的消費,有頻道有編輯,滿足頂部需求,已不滿足移動時代的閱讀需求。基於個性化訂閱和推薦的內容消費,基於大數據、自媒體這類「連接」技術滿足長尾需求,「流式閱讀」更符合移動趨勢,但張朝陽當時明確,搜狐頂部和長尾閱讀都要做好。

2、在內容生產上,張朝陽明確搜狐要重視自媒體和PGC,將視頻與新聞打通,去頻道化,通過標籤來管理長尾內容。

至少從大方向上,搜狐決定重視自媒體內容生產模式這一點還是很有前瞻性的。在張朝陽講話一個月之後,鳳凰才投資一點資訊;半年之後,騰訊天天快報上線;一年之後,網易號上線。

搜狐未來會如何擁抱自媒體浪潮?

過去兩年搜狐是怎麼做的呢?

張朝陽講話時,陳朝華剛加入搜狐不久,希望把板塊導航消費和頂部內容做到極致,模式依然是編輯生產的模式,這就是搜狐聲明中的「編輯流」。同時,搜狐開始圈自媒體,在新聞客戶端中引入引入演算法推薦流。除了提供內容分發,還會組織自媒體觀察團參加活動、參訪公司,幫自媒體對接廣告。

在產品上,2015年搜狐新聞客戶端融合了「編輯流」+「演算法推薦流」,前者靠內容編輯生產,做頂部內容,後者靠大數據演算法,做長尾內容。

可以看到,搜狐希望在內容生產效率與閱讀氛圍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這個思路很有前瞻性,正如一點資訊董事長劉爽所言,單純依賴演算法的資訊推薦有缺陷,問題明顯:閱讀範圍變窄、標題黨泛濫,低質內容甚至謠言滿天飛。今天,不論是一點資訊還是今日頭條,以及百家號、天天快報都開始接受這樣的思路:重視但不只靠機器推薦,而是引入人的干預。

這種產品、技術端的變化,必然會帶來內部組織結構的變化,具體來說,「推薦流」需要的是大數據體系和演算法,以及開放的內容平台。「編輯流」涉及到內容編輯部的調整,這就是此次聲明中提到的「強化編輯流」、「調整編輯崗位職責」。

那麼,對於搜狐來說,內容編輯部門到底是什麼職責?從內容部門調整來看,搜狐依然會強化編輯流」+「推薦流齊頭並進,其中,內容編輯部門除了要進一步強化編輯部的價值觀和經驗,推薦頂部內容,滿足新聞閱讀需求,還要完成內部IP化轉變,打破板塊化記者、編輯的結構,推動自產內容從原有的分口、跑口、派任務的模式,變成賬號化;至於「推薦流」,則基於技術和全平台內容,滿足用戶個性化、長尾內容消費需求。通過此舉,搜狐希望在頂部與長尾閱讀之間尋求平衡,規避純演算法推薦的缺陷。

上個月搜狐媒體副總裁樊功臣在廣州接受我專訪時曾透露,搜狐已有32萬認證自媒體,搜狐之前的模式是一棟樓的編輯每天生產5000篇文章,然而通過自媒體每天生產8萬篇內容,明年要做到20萬篇,可見搜狐早已決定加強自媒體內容生產,鑒於搜狐擁已有大量自媒體資源,多年沉澱的內容運營和變現體系,以及搜狗這張人工智慧技術王牌,我想搜狐還有扭轉局勢的可能,畢竟內容的好時代才剛剛開始。

門戶迎接新內容時代姿勢迥異

幾天前,BBS老大天涯發布「天涯號」,Wi-Fi萬能鑰匙上線自媒體平台,眼下面向自媒體的號還有頭條號,企鵝號,一點號、百家號,淘寶頭條號,UC號,鳳凰號,網易號,搜狐號,新浪號,搜狐號,京東號,天涯號,全景號,千牛號,360北京時間號、阿里千牛號、支付寶生活號……還有微博、知乎這類不叫「號」的內容平台,如果算上視頻音頻平台這個清單就更長了。

「XX滿天飛的現象透露的本質是新內容時代來臨,內容的生產、分發、消費和變現形式都在變化,這對門戶帶來的挑戰到今天已很明顯,甚至可以說,「新內容模式」徹底顛覆了過去基於URL的WEB內容體系,搜索引擎有挑戰,BBS有挑戰,一切內容類網站和App都有挑戰。

如何迎接新的內容潮流,門戶們有不同思路:

騰訊:2015年下半年上線天天快報,獨立團隊運營,2016年大力推廣,芒種計劃投入1億做原創補貼籠絡生產者,通過騰訊新聞導入到天天快報。騰訊新聞負責頂部閱讀,重金採購NBA等優質內容版權;天天快報負責狙擊今日頭條,滿足用戶個性化閱讀需求。騰訊宣稱,天天快報已是僅次於今日頭條的個性化內容平台。

鳳凰:2015年初投資一點資訊,鳳凰新聞與一點資訊形成與騰訊新聞與天天快報類似的關係,不過由於是投資關係,協同性不如騰訊。2016年是一點資訊大力推廣的一年,拿出1個億砸線下廣告,出讓股份換取OPPO的預裝權,在思路上則從過去只強調技術切換到今天的「人機結合」思路。一點也宣稱,他們是僅次於今日頭條的個性化內容平台。

網易:與搜狐思路相似,「一個平台不同內容」,今年4月發布網易號,但沒有獨立平台,而是讓自媒體消息流與網易編輯流混合。過去一年網易對「自有內容」呈現出加強的趨勢,其在已有《每日輕鬆一刻》等明星欄目的基礎上,加強對直播、體育等自有內容布局。網易號的門檻則相對較高,內容分發較為依賴編輯推薦。

搜狐:同樣採取「一個平台不同內容」的思路,根據搜狐高管的言論看,搜狐會強調內容的IP化,不只是視頻,而是在所有內容中找優質IP,並且為了確保媒體的真實性、權威性、可讀性,保證媒體的公信力和價值觀,搜狐更重視「人」的推薦,樊功臣曾表示,「別人家可能是80%靠機器,我們是60%」,這對應到搜狐聲明中的「強化編輯流和改變編輯職責」。另外,搜狐上個月還推出了多贏廣告平台幫助自媒體變現,是否分成還存疑。

新浪:微博事實上承擔了新浪的「今日頭條」角色,負責個性化分發。新浪雖然推出「新浪號」,但並沒大力推廣,新浪門戶面向自媒體最核心的平台是「新浪專欄」,不同頻道有不同名稱,比如科技叫「創事記」,嚴控內容數量,關注內容質量,從新浪科技今年的改版來看,新浪已在重視「流式閱讀」,相信新浪為了適應新內容潮可能會有更加積極的行動。

獨立團隊運作、投資個性化平台,或者一個客戶端承載不同內容,不同門戶思路不同,且在互相借鑒。樊功臣曾說搜狐未來也有可能會推出個性化資訊客戶端,一點資訊在2016年一直在強化編輯的力量。門戶們都在適應新的內容潮流,雖然是新內容時代,但內容的生產、傳播和閱讀的本質並無變化,這對熟諳內容規律的門戶來說有著經驗上的優勢。

截止目前,五大門戶的自媒體平台,騰訊、一點和網易均已啟動分成計劃,搜狐和新浪暫未行動,是否會採取還有待觀望。不過,從搜狐最新的決定來看,門戶擁抱新內容大潮已是必然,一定會走開放式的內容生產之路,這對內容生產者來說,無疑是好消息,黃金時代才剛剛開始。

微博@互聯網阿超 微信 @互聯網阿超


推薦閱讀:

搜狐三季度財報發布!張朝陽的三駕馬車已經形成了?
「搜狗」作為搜索引擎,名字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新演員、新故事,全新陣容的《法醫秦明2》能否再創佳績?
搜狐員工等級是怎麼劃分的?
搜狐北京研發中心怎麼樣,在其中工作是一種什麼體驗?

TAG:搜狐 | 自媒体 | 张朝阳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