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原型錄》序

你永遠無法像了解一個虛構人物一樣了解一個現實人物。

對於文藝作品中的虛構人物,只要作者寫得足夠好,只要你作為讀者願意解讀,那這個人物的本質特徵就會展現在你的面前。他最深層的渴望,他最大的恐懼,他整個人格的核心支柱,你都可以了解。

而對於一個現實中的人物,你永遠做不到這一點。

你窺測不了別人的內心,別人也不一定對你說真心話。你對那些現實生活中和你打交道的人的了解,歸根到底是一種模模糊糊的了解。

那麼,假使有個人願意向你袒露內心,告訴你他的全部秘密,你又真的可以了解他嗎?這個人倒真的存在,那就是你自己。

但你真的了解你自己嗎?你多少次為自己的某個選擇而驚訝了?你多少次為自己的某個怪想法而驚訝了?給定某個情境,你確定自己會如何反應嗎?比如,地震來臨時,你會向當年的"范跑跑"一樣飛快地獨自逃命嗎?你覺得你不會,但你確定嗎?

我的意思是,你無法真正了解一個現實中的人物,不管是別人,還是你自己。因為人性就是各種雜質的混合物,它是一片混沌,表現出一種隨機傾向

但作品中的虛構人物不是這樣,它是一種純凈物,它代表著一種確定性。你可以知道一個虛構人物在相關情境下會如何反應,它也必然會那樣反應,因為它代表著某個確定的理念或主題。

而歷史人物介於現實人物和虛構人物之間,他曾經是一個現實人物,但隨著時間過去,他慢慢蛻變為一個虛構人物,變為一些觀念和象徵

既然虛構人物和現實人物有這麼大的區別,那麼,當我們創造一個虛構人物時,我們真的是以現實人物為原型的嗎?

我們能塑造一個逼近現實人物的虛構人物嗎?不是不可能,但很難。如前所述,現實人物是一種充滿不確定性的混合物,你如何把它固化到作品裡,成為一種確定性?如果真的把它寫進作品,它還能夠代表那個現實中的人嗎?這種文藝無法描摹現實的困境,倒有些類似於《莊子》中"鑿七竅而混沌死"的寓言

其實,更多的時候,當我們創造虛構人物時,我們並不是以現實人物為依據,我們是以一些已存的人物原型為依據。

這些人物原型並不是活生生的人,它們是一些人格特徵和觀念的集合

我將要寫的這個《人物原型錄》,就是以各種人物原型為線索,來點評文學和影視作品(也許還包括遊戲)中的各種虛構人物的。

不用諱言,我寫這個專題,是受到了一本書《經典人物原型45種》(維多利亞·林恩·施密 著)的啟發。但我個人覺得,我的人物原型的分類要比該書更加細緻。

我同該書一樣,也使用希臘神話中的人物作為各人物原型的代表人物。為什麼不使用中國神話?我倒也想過,但希臘神話更成體系,其中人物的特點也更加分明。

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來,《人物原型錄》主要是供文藝創作者(包括我自己)創造各色人物時翻閱用的。那普通讀者如何對待這個專題里的文章呢?

很簡單,覺得好看就看,覺得不好看就別看。

是為序。


推薦閱讀:

傅國生為什麼這麼喜歡餘罪?
中國,高危的金融業:曆數古代金融家的興旺
Ducky | 街舞的創造分享與傳承之路
類似郎咸平、葉檀、劉勝軍這類的「公眾經濟學家」是如何產生的?
有哪些人生經歷精彩程度超過小說,卻不廣為人知的傳奇人物?

TAG:文学 | 人物 | 影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