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決定試驗早起計劃是在知乎上看了@高太爺的一篇回答開始的。

原文如下:zhihu.com/question/3117

其中一句話給了我心靈一擊:「做重要而不緊急的事」。

這句話我很早就聽說過,但認識並不深入,也並沒有想過怎麼去實踐它。年初,自己開始在知乎上試著用心寫一些回答,也準備運營一個微信公眾號。可是每天下班回到宿舍之後,總是沒精神,也沒靈感。看到上面那句話之後,我決定試驗早起。

原因有三:一是早上精力比較充沛,而晚上吃完飯之後總感覺疲乏;二是早上大家都在睡覺,沒人打擾,不會有微信、電話等消息,可以集中注意力。三是,白天在辦公室並不會因為精神不充沛而不工作,而晚上下班卻會因為精力不充沛而放棄做事。所以,決定在精力充沛的時候(清晨),做需要思考的事、重要的事、自己的事。

於是

關注了朝夕日曆的微信公眾號,開始早起打卡。至今已連續早起一個月,打卡情況如下:

其實我起的不早,很多人5點就起床了。不過按上班時間算的話,我應該7:15起,8點到辦公室。現在6點起,提前了一個小時,騰出時間讓自己集中精力做事情。

以下說正題。早起給我帶來的幾點體驗。

1. 精力更充沛。這是主動起床與被動起床的區別。早起就是主動起床,卡著時間點被鬧鐘叫醒就是被動起床。後者的體驗,不用多說,一般都是在迷迷糊糊半睡半醒的狀態下踏上上班的路,並沒有什麼精神。早起不一樣,六點起,花一小時看書或寫作或編輯鍛煉,都可以讓人神清氣爽地去上班。

2. 起床不那麼困難了。以前睡得晚,早上起不來。聽到鬧鐘響之後,還是會再眯一會,覺得多睡一分鐘就賺到了,基本屬於不到最後一分鐘絕不起床的那種。現在,由於要早起,所以我晚上不得不在11點之前睡覺。形成習慣之後,早上也能在6點左右自然醒來。

3. 時間變長了。其實是可利用時間變長了。對我來說,晚上下班之後吃完飯就犯困。晚上7-10點這3個小時,利用率是很低的。即使勉強打起精神看書、寫作,也要費老大勁。把時間挪到早上,效率很高,不誇張地說1小時能頂晚上2小時。

4. 生產力更足。一個多月以來,在知乎上用心寫回答和專欄文章10多篇;並同步發布在微信公眾號上。目前知乎賬號已有4395關注量,微信公眾號做的晚一些,有535關注量。人數不多,也不以圈粉為目的。文章都是比較切實的體會,不是無病呻吟。寫作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整理、自我認識、自我提升的過程。

要每天安排時間堅持做「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對我來說,早上就是最好的時間。

【知乎專欄:考研自習室】

【微信公眾號:雨霽自習室】

會分享一些讀書、生活、考研方面的經驗和感受,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TAG:早起 | 时间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