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誠信徵信閆文濤:新金融生態與信用科技融合將加速釋放信用紅利| 金融高管會

面對行業競爭現狀和新時代、新金融帶來的機遇,中誠信徵信總經理閆文濤總結了以下觀點。2017年,中誠信徵信通過創新打造信用科技,技術賦能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驅動未來金融的發展。

新金融生態四大特徵

今年7月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金融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和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隨後又密集出台了《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資管新規」)、《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修訂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流動性管理辦法」)、《關於規範整頓 " 現金貸 " 業務的通知》等一系列金融監管文件。眾多文件密集出台的核心要義在於金融回歸服務實體經濟。

總的來看,可以把新金融生態歸納為四大特徵:

1、打破剛性兌付。剛性兌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風險與收益這一金融的永恆命題,並把潛在金融風險不斷累積,從當前監管的態度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監管機構對於打破剛性兌付的決心和定力。

2、監管套利終結。按照央行殷勇副行長的歸納監管套利可以具體分為期現套利、信用套利、流動性套利、幣種套利、資本套利和信息套利六大方面。可以說過往這些年來金融的繁榮掙的更多的是各種監管套利的錢,而非通過經營風險獲得如此豐厚的利潤。

3、強調持牌經營。周小川行長近期關於搞金融的都要持牌經營、金融業務都納入監管的表態明確代表了監管機構對於持牌經營金融的思路,而近期陸續出台的現金貸和互聯網金融監管文件就是很好的詮釋。

4、傳統金融機構與新金融和科技的融合將加速零售業務轉型與發展。流動性管理辦法的核心在於抑制同業、鼓勵零售,過往支撐銀行近一半利潤甚至更多的同業業務衰落將倒逼傳統金融機構加速與新金融和科技的融合,發力零售業務。

新金融生態的四大特徵決定著未來無論是傳統金融機構還是新金融都必須回歸金融經營風險的本質,未來金融收益的分配將取決於風險經營能力的水平,而非過往簡單粗暴的通過剛性兌付、監管套利獲取超額收益。由此可以預見,未來信用風險管理能力強、零售業務轉型發展成功的機構將在新一輪金融生態中取得領跑地位。

如何理解信用科技

從信用產業的視角看,信用和風險管理的本質是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信息流的高效傳遞才能更好的促動資金流的高效運轉。根據信用主體不同具體可以把信用主體分為政府信用、企業信用、個人信用和資產信用四類;而從信用風險管理的流程可以把風險管理分為三步:

第一步是風險的識別。本輪互聯網大數據技術、金融科技等技術迅速普及之前,不論是企業主體信用還是個人信用的風險識別更多的依賴線下的盡調走訪、資料收集和信用專家的經驗判斷,傳統的風險識別方式受制於區域、獲客、成本等因素在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也正好給2013年以來互聯網大數據技術提供了極大的施展空間,新技術的出現在客戶的低成本獲取、更多維度信息的挖掘以及更完善的風控模型三大領域極大解決了中小微企業和個人客戶信用評估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第二步是風險的披露。在風險準確識別的基礎上,如何使風險能夠快速、高效的傳遞,規避道德風險是信用風險管理的另一重點。區塊鏈技術具有的去中介信任、防篡改、交易可追溯等特性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規避信息披露過程中的道德風險問題,保證交易各方能夠公平、高效獲取信息。

第三步是風險的緩釋。有一點很明確,科技本身的價值在於高效廣泛獲客和低成本風控,但並不能改變風險本身,更不能消滅風險,信用風險是客觀存在的。那麼在藉助科技的力量進行風險識別和風險披露的基礎上,我們還要回歸到傳統的金融領域,藉助金融工程的手段去緩釋風險,比如擔保、資產證券化、違約互換等等。這其中會較多的利用風險管理的經驗積累去進行金融產品的設計。但未來藉助機器學習、人工智慧等技術去優化傳統的金融工程模型值得研究和探討,我們在近期通過金融科技和金融模型的融合實踐表明未來這塊將有很大的信用挖掘價值。

歸納而言,信用科技是藉助大數據、機器學習、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接入信用風險管理的三個不同層次,並結合信用風險管理的經驗積累,更高效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驅動信用評估的智能化、模塊化,驅動未來金融的發展。

新金融生態下金融機構藉助信用科技獲取信用紅利的思考與建議

1、傳統金融機構應加快轉變發展思路,提升信用風險管理能力的真本領

近些年來,銀行傳統的存貸業務利潤不斷下滑,而同業業務則創造了銀行近一半甚至更高比例的利潤,可以預見未來銀行同業利潤貢獻將大幅收窄。在新的金融生態下,金融機構要拋棄過往通過監管套利等躺著掙錢的方式,不要抱有其他幻想,快速提升經營風險的能力,紮根實體經濟。

2、積極擁抱信用科技獲取信用紅利

金融機構在服務實體經濟的過程中應當積極的藉助科技的力量提升風險識別的能力,善於整合資源,與專業第三方的信用科技機構合作,在合作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科技水平並累積風險管理的經驗。

3、加快零售業務轉型和創新

可以預見,零售轉型是新時代背景下中國經濟轉型的必然選擇,在此過程中大型金融機構布局時間較早,具有一定的先發優勢;而中小金融機構則具有對本地零售客戶更為了解的優勢,如何在專業化、細分零售業務領域進行探索發展,構築差異化模式將決定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金融機構的市場格局。

推薦閱讀:

TAG:新金融 | 信用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