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做到快速閱讀,且能總結出一本書的中心思想?


一、快速閱讀的基本技巧

1、避免發聲。出聲閱讀是影響閱讀速度的重要因素。實驗統計表明,朗讀的速度最快每分鐘只能達到200字,而默讀每分鐘可達800字左右,是朗讀的4倍。因此,提高閱讀首先要學會默讀。默讀的關鍵在於避免出聲,有的人在讀時雖然聽不到有明顯的出聲現象,但是仔細觀察會發現他的唇或舌在動,說明其閱讀仍有不易覺察的潛在發聲現象,這仍會影響到閱讀的速度。在實際閱讀訓練中,要有意識地克服唇動、舌動的現象。

2、減少注視點。閱讀過程中,眼睛是以快速眼跳運動的方式進行的。其中眼跳運動的時間只佔10%,而眼睛停留在各個注視點上停頓的時間佔到總時間的90%。可見,眼睛主要不是靠眼跳的運動,而是通過眼跳中的注視停頓來獲取信息。這樣,減少一行乃至一頁文字中的注視點,也就相應使得視覺幅度擴大,每次眼停獲得的信息增多,從而可以節省閱讀時間,提高閱讀的效率。

3、縮短眼停時間。眼停時間是指眼睛在每個注視點上停留的時間。減少停留的時間,也會相應提高整體閱讀的速度。

4、避免回視。回視是指眼跳經過某一注視點後又重新返回。回視的次數越多,閱讀的速度就會越慢。因此,必須努力克服回視的毛病。一般來說,回視的出現是由於注意力不夠集中、閱讀缺乏自信,總擔心沒有完全看清楚。要避免回視,就應從這些方面多加註意。

二、快速閱讀的主要方法

1、瀏覽法。瀏覽法是指對一般不需要細緻了解的書籍,只是從總體上粗略掌握書中大概內容的一種閱讀方法。它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儘可能廣泛地了解信息,有助於開闊視野,是博覽群書所常用的重要方法。

瀏覽閱讀主要是重點注意文中的一些關鍵位置:一是篇名,包括文章的題目和書名,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集中概括了全文的主要論點、主要論題或是主要內容等。通過研究題目,可以對文章或書籍有一個總體的認識。二是目錄、序言、提要、索引等,這些將會幫助讀者對文章或書籍大體框架、基本思路有所了解。三是正文,這一部分瀏覽的關鍵主要是開頭、結尾以及中間各段落起首的中心句。將這些關鍵部分瀏覽完畢後,會對文章或書籍形成總的印象,如果經回憶有不夠完整的地方,或有值得深究之處,可再作必要的重點補閱。

2、掃讀法。掃讀法是指對文章內容一目數行、一目十行地掃瞄,以大容量獲取信息的一種快速閱讀方法。

掃讀法不像傳統閱讀方法那樣逐字逐句地來讀,而是將眼停的視域儘可能擴大,將幾行文字、一段文字甚至整頁文字作為每次眼停的注視單位,在快速掃視中獲得對文章或書籍的總體印象、整體理解。這種方法最快可以由數行掃讀達到一頁一頁掃讀,逐頁掃讀的方法又稱為面式閱讀法。由於擺脫了個別字句上的語意糾纏,這種方法不僅提高了閱讀速度,而且並不像有些人擔心的那樣會影響理解程度,很多時候甚至比逐字逐句閱讀更能夠把握文章內容的精髓。掃讀法閱讀的速度非常快,但要熟練掌握這種方法必須經常專門訓練,比如經常做一些視力擴展訓練,在平時閱讀時要注意克服逐字逐句閱讀的習慣,有意識地擴大每次眼停的視野範圍。利用舒爾特數字表等進行專門的視力擴展訓練,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3、跳讀法。跳讀法是指跳過一些無關緊要的部分而直取讀物的關鍵性內容的一種快速閱讀方法。

跳讀與掃讀不同,掃讀是逐頁掃視,而跳讀則是有所取捨地跳躍式前進,只停留在那些最有價值的內容上閱讀,其他次要內容則大段大段甚至整頁整頁地略過。所以,善於運用跳讀法閱讀,不但可以提高閱讀速度,而且能夠很快抓住關鍵,把握文章要旨。跳讀的具體方法有多種:可以抓住標題、小標題、黑體字等關鍵處跳讀,這些往往都是文中主要內容、中心題旨所在;可以根據關鍵詞語的提示閱讀,有關鍵詞語的地方大都是同閱讀者所關心的內容或問題聯繫最密切的;可以重點在篇章的開頭、結尾,文中段落的首句或尾句跳讀,這些常常是議論性文體的主要觀點或論據要點的所在;可以沿著情節發展線索跳讀,如在記敘文體中情節之外的純景物、人物的大段靜態描寫可直接略過;可以根據語法結構的提示跳讀,通過結構詞語的幫助來把握書中的思路,如"由此看來"、"總之"等就可提示讀者很快找到關鍵性的總結句。

4、尋讀法。尋讀法是指為得到急需的有關資料,在眾多相關書籍資料中搜尋查找的一種快速閱讀方法。

尋讀法是日常工作和學習中經常使用的一種快速閱讀方法。我們在辭典中查閱某個字詞的意義或讀音;在報紙上查看當天的重要新聞;在電視報上了解想看的電視節目;在產品說明書中查訊某個故障的排除方法;在某本書中通過目錄提要尋找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在寫作中搜集需要引用的有關資料等時,都會自覺不自覺地用到尋讀法。尋讀時,要在快速掃視書頁的過程中,能夠很快地對自己所要查找的某些問題的細節如人名、地名、事件、年代、概念術語等,作出識別判斷。這種快速篩選識別信息的能力,需要在閱讀實踐中不斷鍛煉提高。

5、猜讀法。猜讀法是指在讀書讀文章時,以所了解的題目或已看的前文作為前提,對後面的內容預作猜想,然後將其與後文實際內容進行印證比較的一種閱讀方法。

猜讀法使讀者角度轉換為作者,為作者設身處地地考慮作品內容的安排,這就使閱讀活動始終處於高度活躍的積極思維狀態,有助於鍛煉提高讀者的認識判斷能力、創造能力。隨著猜讀準確性的提高,讀者在閱讀中領會把握作品內容的時間就會大為減少,因而猜讀的能力對提高快速閱讀能力也會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猜讀法最常見於情節類的作品閱讀中,如《老人與海》中在讀到桑提亞哥剛遇到鯊魚之時,讀者便可以猜想作者會怎樣寫他與鯊魚的較量?最後結局會是如何?其他類型的作品,也可用猜讀法閱讀。讀議論性文體時,可以先由題目設想作者怎樣提出論點,採用哪些論據,用什麼方法來具體論證。

運用猜讀法時需要注意,猜讀要以原文的某些材料作依據,不能毫無依據地憑空亂想。猜想之後,要在原文的相關處重點閱讀,將猜想與原文的內容進行對照,一致便說明自己較好地準確理解了作品,不一致則說明自己的理解或作者對內容的處理有問題。在不斷的猜想、比較、總結中,猜讀能力會不斷提高,思維能力與創造能力也會得到很好鍛煉。

三、快速閱讀需要注意的問題

第一、要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快速閱讀不只是求速度,還要求達到理解的程度,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就很難保證在極短的時間內能夠對內容理解,更談不上對內容的記憶和掌握。因此,閱讀的速度越快,就越需要讀者的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這對於保證快速閱讀的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提高整體識讀的能力。閱讀速度的提高,與閱讀者的整體識讀能力有著很直接的關係。逐字逐句讀書的習慣使注視點增多,眼跳次數增多,勢必影響閱讀的速度。而如果將許多字詞、一句或數句甚至一段作為一個整體來識讀,就會大大減少注視點和眼跳次數,使每次眼停的閱讀視野擴大,閱讀速度也會成倍地提高。因此,在閱讀中注意養成整體識讀的習慣,也是提高快速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第三、正確處理好閱讀速度與理解、記憶的關係。我們所說的快速閱讀,當然是在理解、記憶基礎上的閱讀。如果拋開了對所讀材料的理解和記憶,而單純追求速度,那這個速度即使再快也是沒有意義的。因此,提高閱讀的速度,一定要處理好速度與理解、記憶之間的關係。快速閱讀必須以一定的理解水平、記憶掌握能力為前提。一般來說,快速閱讀的理解率應保持在70%左右的水平。

快速閱讀——如何秒殺一本書 http://www.kokojia.com/wenxue/video23960-1544.html這個鏈接裡面內容挺好的,有興趣的可以看看,說不定對你有所幫助。


無聲閱讀我想大家都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它是速讀的基礎,又是速讀的終極目標。說它是基礎,是因為沒有無聲閱讀做基礎,一切快速閱讀法都是扯淡。說它是終極目標,是因為無聲閱讀所建立起來的「視解」模式,是速讀的依賴。無論是以句子為單位的基礎速讀,還是以段落為單位的高級速讀,都是在此「視解」的基礎上的延伸。

看到有些人到現在還在宣揚自己的觀點:無聲閱讀不經過「語言」就理解,是不可能的,說人類社會是建立在語言的基礎上的,沒有語言就沒有人類的文字出現,所以閱讀文字也必須以語言為基礎,也就是必須要」讀」。而且還撰寫了長篇大論來論證自己的觀點。這種理論的出發點就是錯誤的。無聲閱讀不是脫離「語言」,而是藉助另外一種語言:大腦的內部語言。它具有以下的特點。

1.無聲性。無論是用內部語言閱讀還是思考問題,都無法感覺到任何發音的存在,包括心讀。它是一種縮語式的無聲語,去掉了許許多多的多餘的,次要的信息,直擊要害。說起來似乎抽象的很,但是大家都曾經體驗過內部語言。比如,你突然想起了一件事,這時候你明明白白的感覺到了這件事,但是你並沒有把它說出來。還有,就是我們長時間思考一個問題而得不到結果,但是有一天突然豁然開朗,全明白了。這個時候也是瞬間的事,你並沒有把它統統的說出來,但是你確實「感覺」到了。這就是內部語言。說白了,它就是你在語言發生之前的大腦的那個「想法」。

2.快捷性。正是因為內部語言的無聲性,決定了它的快捷性。大腦這個時候可以擺脫語言中樞的壓制,瞬息之間完成多個步驟的思考。比我們平常的思維活動不知道要快捷多少倍。正是因為此特性,大腦的所有潛力被釋放出來,常常是「靈感」迭發,讓你應接不暇。

3.精確性。很多人都認為大腦思維的速度快了,那麼它的精確性會大大的降低。恰恰相反,通過內部語言進行的思維活動是大腦最舒服的一種思維方式,是通過一個個完整的概念進行的思維,而不是象在語言中樞參與下那樣的支離破碎。舉一個例子,在運用內部語言寫作的時候,可以瞬息之間列出寫作提綱。這個寫作提綱是你確確實實的感受到的,是一個整體概念。而以後你用筆把它寫出來時,就好像按照模子複製產品一樣。

4.脆弱性。正是因為我們習慣了語言中樞參與的思維模式,決定了內部語言的脆弱。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用內部語言進行思維的時候,只要不小心大腦發音了,也就是語言中樞參與了進來,那麼立刻就會離開內部語言的思維模式。

很多人都在練習無聲閱讀,但是不知道它是怎樣的一種感覺,從而使練習找不到目標。運用無聲閱讀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感覺呢?

首先,看到文字沒有任何發音的慾望。大腦根本就不想讀,或者說是「懶得」讀。看文字就像看一副圖片的細節那樣流暢自如。你看圖片的時候不發音吧?

第二,所有映入眼睛的文字,只要這個區域內能分辯出是什麼字,都可以做到瞬間理解。瞬間,就是根本感覺不到時間,也就是看到就理解。很多人可能有這樣的疑問。第一,要是文章特別難,也瞬間理解?第二,要是一下子看多行,也瞬間可以理解?關於第一個問題,即使文章再難,大腦同樣的會做出瞬間理解,只是這種理解是建立在你當前的知識水平上的。比如你是在上高中,那麼給你一本高等數學看,那麼你的瞬間理解弄出來的是字面上的,你可以接受的理解,至於真正的隱含的意義,需要認真思考的。第二個問題和第一個差不多,一眼看多行大腦同樣的會瞬間理解,只是這時理解出來的意義是沒有邏輯順序的,你需要靈敏的思維理清邏輯順序。這就是我認為面式閱讀必須要有無聲思維的原因。

那麼,怎樣練習無聲閱讀最好?

無聲閱讀的理解模式和普通發音閱讀的理解模式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必須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可以,否則會始終徘徊在音讀與無聲閱讀之間。我想這也是很多人痛苦的原因吧。

第一步,要做到在不要求理解的情況下,看到文字不發音。即使你剛剛大聲的朗讀完一篇文章,只要你想不發音了,那麼馬上就可以恢復到看到文字不發音的狀態。練習的方法是這樣的:

可以同時打開兩個記事本。調整窗口大小,一個在左,一個在右。左邊的打上滿滿的「☆№§◎◇◆↑←→※▲△&」這樣的毫無意義的符號,你也不會去讀它們。右邊的記事本打上滿滿的文字。先看左邊,就像閱讀一樣去看這些符號。閱讀完以後,看右邊窗口的文字(一定不要試圖去理解)。出現發音,立刻返回繼續看左邊的符號。如此反覆。仔細體會看符號時候的那種感覺。直到看到右邊的窗口的文字也像看符號那樣,無論怎麼看都不發音。

第二步,達到不要求理解的情況下看文字不發音以後,先找一些淺顯的,或者你非常熟悉的文字資料,以句子為眼停單位(也就是一句話一個視點)的看。一定不要刻意的強迫大腦去理解,而是應該無聲的,大量的,反覆的看。直到某一時刻,你會感覺到眼睛一看到文字,立刻大腦就會做出反映,交給你理解後的文字意義。開始的時候,理解出來的文字意義不會很清晰,隨著練習的深入,你會清晰的感覺到大腦瞬間理解的意義。這種理解是非常精確的理解,是在音讀狀況下完全不同的理解狀態。

做好了以上兩步,你的閱讀速度應該在2500字/分鐘左右。如果你想更好掌握速讀,那麼僅僅需要在橫,縱方向上加大自己的視野就行了。

最後要說的是記憶問題。假如你的右腦沒有得到過開發,那麼不要指望依靠形象記憶達到多好的效果。建議你還是學習一些記憶術的知識,運用速讀法理解出文意,然後用記憶術的東西去記憶。這比你辛苦的開發照相記憶要實用的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a202210100t22b.html


「朕要考慮國家大事,考慮朕本人和整個王族。考慮如何才能領導國家,讓國家變得更加富裕、快樂。為此朕必須了解國民的想法,了解國民的想法,了解鄰國以及更遙遠的國家的事情,只要擁有知識,一切便迎刃而解。僕人就是specialist,我接受著來自僕人的支持。」

——《王者閱讀法》 光明之國君主

我們的情況也與之類似。

在知識快速迭代更新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都能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卻很少有人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通過閱讀獲取最優質的信息,於是,我們普遍認為閱讀一本書是一件特別耗時的事,需要有足夠的空閑時間才能開展,然而,當今是一個碎片化的時代,我們很難湊足大段時間用來閱讀,閱讀這項重要的事情便擱淺在一邊。

書籍都是我們的僕人,僕人的義務就是利用有限的時間向我們提供必要的信息;過去的我們都過分尊重僕人了,學會系統的快速閱讀方法,告別處處遷就僕人時間的生活。

一,快速閱讀是這個時代的一項基本能力

從中學起,在考試製度的壓力下,我們很容易把讀書和考試聯繫起來;考試結束後,讀書就是一個唯恐不及的東西。走上社會,逐漸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開始渴望閱讀,但社會化閱讀也有很多難處。

首先,閱讀本身並不是我們的工作,而工作之餘留給我們閱讀的時間並不充裕。其次,學院里的閱讀以圖書為學習主體,看懂記住為目標,在這種閱讀背景下,我們已經養成的一套用了十年之久的閱讀習慣,現在要調整,可能四顧茫茫。

在當今這個大數據時代,要獲取信息並不難,但要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並不容易,我們很容易迷失在信息陷阱中,花了大量時間卻沒得到需要的信息。因此,我們需要通過快速閱讀高效甄別出有閱讀價值的信息。

二,並不是所有的書都適合快速閱讀

浩瀚書海,不是每一本書都適合快速閱讀。經典書通常需要仔細品讀,反覆斟酌,才能體會其中的精華,一味的追求快速閱讀,淺嘗輒止,便只能讀懂表層的含義;而實用類書籍通常會給你一些可以實踐的建議,只需專註這百分之20的內容,就能獲得百分之80的信息,這類書就很適合快速閱讀

因此,在準備快速閱讀前,我們需要分清楚這本書是哪一類書籍。

書籍,就如同美食。閱讀實用類書籍,就如同食用主食,我們可以獲取大量能量,用以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困境;閱讀經典類書籍,就如同品味山珍海味,可以滋養我們的心靈。

閱讀,這種給頭腦食物的飲食,也可以分成四種:

第一種閱讀,主食閱讀,可以讓我們有飽足感;第二種閱讀,美食閱讀,可以幫助我們體會人類思想深處的結晶,第三種閱讀,蔬果閱讀,是一種工具需求的閱讀,第四種閱讀,為了娛樂、消遣,是一種休閑需求的閱讀。

——《越讀者》

美食閱讀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思想需求的閱讀,它可以幫助我們體會人類思想深處的結晶,蔬果閱讀是一種工具需求的閱讀,幫助我們查證知識邊界之外的內容,甜點閱讀是一種休閑式閱讀,可以給我們帶來精神上的愉悅,這種愉悅感的半衰期是很短的。

與前三種閱讀方式相比,主食閱讀是最適合快速閱讀的閱讀類型。主食閱讀是一種生存需求的閱讀,這類書籍往往能提供一些現實問題的解決之道,當我們帶著生活中的問題去閱讀這類書籍時,問題的答案一般就在百分之20的內容里,因此我們只需集中精力閱讀這部分內容,就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三,簡單三步完成一本書的快速閱讀

第一階段:5分鐘左右預覽書的開頭結尾

最開始我們需要花點時間來預覽書的封面,序言和目錄。這一步很多小夥伴會忽略,然而這一步對於之後的略讀是很有幫助的。預覽封面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書的類型,預覽序言可以明確作者的寫作目的,幫助我們初步判斷這本書是否是你想閱讀的書;預覽目錄可以把握整本書的邏輯結構,初步判斷你需要的信息在書中的哪一個章節。

第二階段:15分鐘左右的時間快速翻一遍書籍

在翻閱的同時用記號筆標明核心圖片,關鍵詞和你感興趣的內容標題,為第三部的跳讀做準備。

第三階段:40分鐘左右跳讀,仔細閱讀核心信息

未標記和不感興趣的信息快速瀏覽一遍,讀到有核心信息的章節放慢速度閱讀,從而達到高效閱讀的目的。

按照這個流程,你只需花費大約1個小時就可以閱讀完一本書,並且你也獲得了有價值的信息。

四,快速閱讀的一些小技巧

在略讀文學類書籍時,我們可以藉助神奇之線來理清小說情節的發展過程。神奇之線本質上是一條斜線,將事件發展的核心信息(人名、地名、時間等)記錄在斜線上,最後將抽象的文字轉化為可視化模型,為第二遍的細讀提供幫助。

通過快速閱讀,我們獲取了大量的優質的信息。要將之應用在生活中,我們還需要將它們與生活經驗關聯起來。這時候,我們可以使用拆書幫的RIA便簽法對關鍵詞的信息進行整理和關聯經驗。

RIA便簽法的流程很簡單,針對關鍵詞或關鍵段落,我們需記錄三類筆記,即I,A1,A2。I,是用自己的語言重述知識;A1,是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將書中抽象的信息和自身經驗建立關聯;A2,是記錄未來要怎樣將它應用在實際情況中。運用RIA便簽法讀完整本書後,可以把所有的A2便簽拿出來貼在牆上,提醒自己日後應用,改變行為。

五,快速閱讀後我們需要做什麼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提出了閱讀的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快速閱讀的流程類似於其中的檢視閱讀,而檢視閱讀是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的基礎,因此,在完成快速閱讀後我們可以進行分析閱讀,深入分析甄別出的優質信息。讀完一本書不能完全回答你的問題時,我們可以去尋找相同主題的其他書籍並快速閱讀,將獲取的信息進行整理歸納,最終解決你的疑惑。

你掌握了多少知識,並不取決於你記憶了多少知識以及知識的關聯,而是取決於你能調用多少知識以及知識關聯

——采銅 《精進》

在閱讀完一本書後,知識的輸出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大量認知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長期記憶存儲並非像硬碟一樣可以直接拷貝粘貼。

因此我們要培養整理信息——把知識輸入大腦——記憶保存——加工提取——表達輸出的閱讀習慣,最終形成高速知識傳輸的良性循環。


理清框架是前提,快速找到論點是關鍵。


推薦閱讀:

TAG:閱讀 | 書籍 | 閱讀技巧 | 快速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