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救中國目前所謂的道德滑坡是依靠制度建設好還是道德建設好?


謝邀。就我個人看來,制度建設和道德規範都不足以挽救當下中國的道德滑坡。要拯救中國的國民性,首先要建設的,必然是教育

關於這一點,我必須指出,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有兩句論斷,讓我至今記憶深刻:

其一是:學校的目標應當是培養有獨立行動和獨立思考的人。

其二是:學校的目標始終應當是: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

事實上,在一個有智的社會,我們應當秉持這樣一個思想——當學生離開學校,逐步融入到這個社會中去之後,他們應當漸漸忘記所學的一切技能,因為這些技能會變為他們的工作、習慣和興趣,而除此之外,能夠幫助他們在這個社會和諧生存並作出價值貢獻的,才能夠被稱之為「教育的結果」。

但事實上,我們的教育往往注重的是量化比較,卻不教給孩子們量化標準背後的科學性;我們的教育往往注重的知識填充,卻不告訴孩子知識背後的倫理;我們的教育往往注重的是技能,而非獨立思考能力;我們的教育往往注重的是教條,而非信仰。

讓我們回首中國至今的三千六百年歷史,中國人的數次繁榮的原因,以及將中國從異族的侵略中數次挽救回來的,往往是大家忽略的一個文化「核心」——身心安頓。回首「」這套從明德出發,歸結於禮的政治學說,在兩千餘年以來,一直能夠潛移默化地說服人們為他們所在的社會作出自己的貢獻。而另一方面,當出仕的理想逐漸破滅,人們又已經打上了一部分從「道」這個哲學學說出發的思想印記,從而能夠做到遺世而獨立,甚至大隱隱於市。這一整套脫胎於先秦思想的學說,不但讓中國人有了自己的信仰——一方面是服務於國家的繁榮和穩定,另一方面則是超脫於人,道法自然。因此,在中國人有信仰的那些個年代,他們很自然地朝著兩個方向走去——入仕若儒,則尊禮義廉恥,出世修道,至少老死不相往來。

請看,他們從來就沒有真正地把我們今天所謂的「道德」(只取今義)作為一種簡單的教條而言,他們都只是著力於解決一個問題——通過人們的「信」而達到「禮」、「仁」、「義」和「「雅」。說白了,我先說服你,讓你的社會認知、人生理想以及價值判斷(說成三觀也可以)和我一樣,然後,我教你的東西,即所謂」智「不過是一種附屬品,更重要的,是你已經具有了一種無論在何種境況下,都和整個社會相互和諧,至少是不矛盾的立足能力

我不是說,儒道釋就一定要超過今天的馬克思主義學說,抑或自然科學。但它的確能夠解決一種思想的最終問題——換成我們今天的思路可能是:我們在追問形而上學本體意義的時候,不免發現自己最終的目的地是死亡,而死亡的解決途徑是海德格爾的」向死而生「,而為了體現出」死「的價值,我們必須找到一種價值信仰。而恰巧,儒學和道家思想解決了最後這個最關鍵的價值信仰問題。因此,中華文化才能夠波及東亞四國,甚至於不畏懼於任何外族的侵略和文化滅絕的企圖。甚至於,我們在侵略它地的時候,還能藉此說服異族(比如漢朝的西域)。

然而,今天我們的教育,不但不幫助學生追問這一點,反而,我們甚至無法幫助學生進入形而上學的思考語境。或者說,不去培養人們的獨立思考能力。這就造成了我們對所謂」理性「和」科學「的超限崇拜。這種崇拜的結果就是,當下的中國人無限制地朝著私有化慾望進發,毫無愧疚感,最終只以利益判斷作為價值判斷。

而當這種教育方法橫加到藝術教育中去,可能達到的將是更加恐怖的惡果——我們培養出來了無數的」藝術匠人「,卻無法孕育任何一個有修養、有道德,有信仰的藝術家。我們只衡量他們的技巧好壞,而忽略他們的修養,最終導致我們樹立起來,用於吸引公眾目光的,都是一群演著空洞戲劇的木偶,而到了台下,他們並不能讓公眾尊敬起來。且常常起到了極壞的作用。

這一切的一切,皆因為我們的教育,在我們離開學校之後,給我們留下的,最多只有」創造利益「這一點兒東西而已。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們的教育甚至無法說服我們,無法說服我們的東西,又如何去說服我們的後人

因而,不解決教育的問題,所謂制度、所謂道德規範,無非都是空談而已。


第一次回答。手機回答純手工操作,領導剛走,噓。。。。。。。一直有思考過這個問題,一直也沒有個像樣的結果,百度上說的一知半解,自己也不太認可,最近在讀《現代化的陷阱》,感覺裡面的論點就落在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個點上。基礎是中國38年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層建築則是思想文化精神(「向錢看」「拜金主義」「土壕」),自己的想法太凌亂,而且很多都是人家作者的原話我就不啰嗦了,來上分割線–––––––––––––––––––––––––––––––––––––這是我粘貼複製人家《現代化的陷阱》一書中的篇章,不好意思作者名字忘了,大家自行百度––––––––––––––––––中國的經濟改革,從體制上來說就是變計劃經濟體製為市場經濟體制。目前只能說我國尚處於模擬市場經濟階段,因為市場經濟所具備的基本要素——由市場配置資源,目前在我國還不完全具備。政府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尤其是在稀缺資源的配置中,遠不止是充當守夜人的角色。在對目前這種財富分配格局起決定作用的幾次大的資源配置當中,如價格雙軌制。股份制改造以及後來的房地產熱中,都是由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代行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的職能,進行資源配置,從而造成政治系統和經濟系統的功能嚴重紊亂;這部分人得以利用手中權力,在這幾次改革中進行著肆無忌憚、人規模的尋租活動。 從這幾年中國各地不斷公布的案例來看,當前的尋租活動主要集中在幾個」點」上:權力的集中點;體制轉換的交匯點;監督系統的乏力點;法律政策的滯後點;人、財、物需求的關節點。這種以權力型經濟犯罪為主的尋租活動的肆虐,嚴重阻礙改革開放的進程,使社會付出了高昂的經濟代價,並引起社會結構和價值觀念的惡性畸變。

關係網——尋租活動的神經網路

中國現階段,存在著一個既不同於計劃體制,又不同於規範化市場的資源配置系統,在承擔著現階段的資源配置功能。尋租活動的展開,主要是通過一種非正式的社會關係網路進行。這種非正式社會關係網路由於能夠牽動諸多資源的流動,影響其流向,因而成為一種具有資源配置功能的資源,並進而成為尋租者逃脫法律制裁的依仗和憑籍。

近10年來,中國出現了一批以非常速度積累大量財富的富豪。但仔細推究起來,就會發現一個特點:這些富豪當中的相當部分,都是通過非市場手段致富。且不去講那些有資格直接參与資源分配的掌權者,侵吞國有資產致富的企業「內部人」,以及在價格雙軌制下,股份制改造活動中和房地產熱中富起來的一批人,僅僅以那些從表面上看來和權力似乎毫無關係、在改革中獲得異乎尋常發展的民營企業為例來加以研究,就可以明白非市場手段在現階段的重要性。從表面上來看,這些鄉鎮企業和民營企業似乎都是通過市場行為獲得發展,但只要仔細深究內幕,就會在其中發現尋租活動的種種痕迹。這些鄉鎮企業從無到有的壯大,固然有賴於鄉鎮企業家們的眼光和勤奮,但更有賴於大量資源的投入。而大量的資金、設備、原材料、技術等資源,又是怎樣聚集到這些民營企業中去的呢?答案是明顯的:既不是通過計劃調撥,因為這些民營企業處在計劃體制之外;也不是通過市場,因為在目前這種.尚缺乏法律規範保障的市場上,這些民營企業如果真是通過市場獲得原材料、技術、設備和資金,恐怕遑論發展,維持下去都屬不易。

事實是:存在著一個既不同於計劃體制,又不同於規範化市場的資源配置系統,在承擔著現階段的資源配置。也就是說,在我國尋租活動的展開,主要是通過一種非正式的社會關 系網路進行的。這種非正式的社會關係包括同鄉、血親、姻親、朋友和同學等關係。不過必須指出的是,如果說在80年代,這個關係網尚有一點人情味在裡面的話,那麼到了90年代,這種人情味就幾乎沒有了。一方面,即便是上述關係,也還需用金錢努力編織,否則很快就會被從關係網中拋出來;另一方面,只要有金錢開路,即便不是上述關係,也能將其編

進關係網中。因此所謂「關係網」,在目前的中國,其實就是進行權錢交易的神經網路。許多國有資產事實上就是通過「內部人」和關係網的作用而流入私人手中,–––––––––––––––––––––––––––––後面太多我就粘貼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買來看看(噓,悄悄地,我是下載的電子書,不過錯別真多)


推薦閱讀:

TAG:中國 | 道德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