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關於「家庭作業」這件事,我們這麼多年都做錯了嗎?

作者:毛志傑

提起「家庭作業」這個詞,相信很多人都會有一段「血淚史」,聯想起憤筆疾書、挑燈夜戰的場景。

從老師的角度講,布置作業當然是「為了你好!」

但是,從學生角度看,沒有幾個將家庭作業當成一種享受的。

我們想想,學生上了一天課,回家後又要寫家庭作業到很晚,不產生厭煩抵觸情緒才不正常。就算是讓一個人一天三頓吃鮑魚,最後也會吃噁心。 如果這種狀態一直持續伴隨著學生的學習生涯......,真不知道當初是怎麼熬過來的。

「家庭作業」這一概念是怎麼產生的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由於在課堂上的時間學到的知識需要在課餘時間領會貫通,於是就有了「家庭作業」這一項目。

可以說,「家庭作業」自古、中外皆有之。沒有額外的學習作為有益補充,就無法將老師講授的知識融會貫通。

那麼,關於「家庭作業」這件事,我們這麼多年都錯在哪裡了呢?

「家庭作業」形式的不同就決定了對知識的吸收領會程度的不同。如果讓學生感到作業就是一種負擔,就會使作業的效果大打折扣;如果作業的布置能引發學生的興趣點,他們就會樂此不疲

記得一位資深老師說過:做10到題的學生和做100道題的學生,考試成績肯定不一樣。在這一傳統思路下,很多「家庭作業」都是通過重複性的書寫、練習來強化記憶知識點。

這也難怪,在考試分數和升學率的束縛中,也決定了這種方法的普及性。

舉幾個我們都經歷過的例子吧:如果學生錯一道題,那麼懲罰的辦法一般就是家庭作業中寫三遍,同時,還要連亢長的題目也要抄寫下來,以強化記憶(抄題目真的很必要嗎?我看是懲罰的目的大於傳授知識的目的。);我們小時上學時還有過錯一個字罰寫幾十遍的情況(真的是浪費時間,還是那兩個字——為了「懲罰」);通篇課文要一字不拉的背誦下來(感覺理解比背誦更重要吧,有這時間讓學生圍繞課文搜集資料,展開思考多好);歷史、地理這樣的知識點也需要強行記憶的學習方式(死記硬背這四個字害人不淺吧)......,就這樣,很多課餘時間被類似的「家庭作業」所佔用了。

由於現在的教育模式畢竟是「一個老師對很多學生」,課堂上必須要以標準化的形式傳授知識,在學校本身就無法達到「因才施教」,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能給孩子們更多的課餘時間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呢?而是用大量的「家庭作業」將原本屬於孩子「全面發展」的時間給佔領了。

或許是怕有些孩子自控能力弱,或者家長難以擔負起教育的責任。但是,別忘了,孩子成龍成鳳,還是將來老鼠打洞,最直接的關係人就是他們自己,我們也應該相信家庭教育的責任心。

如果,我們能將「家庭作業」的負擔進行精簡,給學生一些自由掌握的時間,那麼他們就有可能多閱讀些課外書籍、進行一些戶外活動、和父母談心交流、接觸一些新的思想和觀念,而不至於將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學校課程」的學習上,這樣,才會有利於培養出全面健康發展的人。

最後,我們再看看西方學校是怎麼給學生留家庭作業的。西方學校家庭作業中需要硬性規定記憶的數量非常少:像誰誰誕生於哪一年?哪裡有多少平方公里?這些能查到的就不要求強行記憶。他們更多的是強調鍛煉學生的動手、動腦、思辨能力:比如讓孩子根據課文搜尋資料,以回答「如果沒有某某某,歷史的進程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這類的問題。

其實,從人本性的角度講,學生更喜歡享受獨立動手動腦自己得出結論,並從中獲得學習知識的樂趣,也給予了學生更多自我發展的空間和時間。

推薦閱讀:

自己考試作弊被學校開除,那麼進行舉報的同學有錯嗎?
復讀:提高數學跟英語成績的建議?
魚龍混雜的幼兒園,到底應該怎麼選(總結篇)
我們常說老天爺,老天爺指的是什麼?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