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情熱點】山東高速服務區強收人頭費

一、事件輿情概況

為了方便當地百姓的長途出行,讓居住在高速公路服務區附近的居民免受奔波之苦,很多服務區都開設了購票乘車的窗口。然而,這個原本便民的好事卻在青銀高速的淄博服務區悄然變了味:客運車要想在服務區搭載乘客,必須要交人頭費。

據了解,在山東淄博高速服務區,這些所謂的服務區工作人員按人頭收費,強行攔車,毆打司機,恐嚇乘客,這些身穿工裝卻不出示工作證件制服男女究竟屬於哪個部門,這種按人頭收費的行為是否合理呢?更加惹人爭議的是,收費按人頭居然沒有固定的收費標準,不同的時間收費標準不同,不同的人收費也不同。得到消息後,齊魯晚報記者趕到了淄博市運管處展開調查,淄博運管處的工作人員表示一定要進行調查。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至今記者也沒有接到淄博市運管處的任何答覆。

二、事件輿情監測數據

1、輿情受眾分析圖

「山東高速服務區強收人頭費」微博輿情受眾中,普通用戶佔比77.5%排在第一位,微博達人佔比14.2%排在第二位,個人認證佔比5.8%排在第三位,排在最後一位的是機構認證,佔比僅2.5%;除此之外,男女受眾比例分布中,男性佔82.5%,女性僅17.5%,男性對於「山東高速服務區強收人頭費」的輿情更為關注。

2、地域輿情圖

在「山東高速服務區強收人頭費」地域輿情的分布中,事發地山東地域輿情呈紅色高亮顯示,平均發文超過300篇,成為此次輿論的主要陣營。

3、水軍分析

近年來,微博營銷成為水軍一展身手的新陣地,在微博轉發過程中,水軍身影多處浮現。從對此次「山東高速服務區強收人頭費」的營銷商和競爭對手投放來看,輕度水軍狀態,較為真實。

4、詞雲圖

從齊魯網在2017年1月2日發表的新聞「收費多少看心情 山東一高速服務區強收人頭費遭質疑」提取出的詞雲圖,關鍵詞「客車」出現20次、「制服」出現19次、「司機」出現19次、「服務區」出現16次。這幾個關鍵詞不僅出現頻率高而且所佔權重也大,是此次輿論的焦點所在。

5、採集媒體類型構成圖

樂思軟體輿情監測中心數據顯示,此次輿情採集來源媒體構成類型中,新聞所佔比率最高,達53.31%,數據量達354條;排在第二位的是微博,佔比達12.35%,數據量達82條,排在第三位的是微信,佔比8.13%,新聞作為主流媒體,在數據採集中承擔著風向標和中流砥柱的作用,微博和微信作為網路媒體,在輿情的傳播中也開始變得越來越重要。

三、網友熱議

1、批判山東官員不作為

@仗劍夕陽:山東官員不作為啊

@雨婷狂瀾:推來推去,哪個部門管理都不知道?這是職能部門嗎,一問三不知,都該下崗啦!考上了公務員,口口聲聲:為人民服務!

@高個瘦:政府部門就是自掃門前雪,這種垃圾現象從古至今一直存在。

2、批判強行收費的惡行

@陽陽X和果果L:幾年前坐車遇到過,才被曝光,那他們發了啊

@追喜劇的人:依法搶劫???

@鍾世浩淘寶客:這個年頭竟然還有車匪路霸嗎?找死的吧?

四、輿情總結

隨著春運的臨近,交通運輸行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亂收費」、「強行收費」等負面詞所代表的運輸行業的陳年舊疾仍然盛行。此次山東高速服務區搶收人頭費的曝光,在網上掀起了不小的輿論風波,網友大批量的負面輿論直指政府部門和強行收費的淄博服務區人員,監管力度這個一直被眾人詬病的話題再一次搬到台前,相關部門輿論壓力可見一斑。

對於此次山東服務區強收人頭費的輿情而言,問題可以總結為兩方面,其一是相關部門監管不嚴,致使違法亂紀者橫行無忌;另一方面是民眾意識不高,往往抱著「息事寧人」的態度,助長了歪風邪氣的蔓延。「春運」作為受眾廣、關注度深的輿論話題,一直以來就是面向全民的一個問題,問題熱度越高,官方輿情應對的壓力相對應也會變大。

事發後,新聞媒體、網路平台爭先報道,輿論沸沸揚湯,面對質疑,淄博市運管處的工作人員在查看了齊魯晚報記者拍攝的視頻後,十分肯定地告訴記者:「不是我們的人!」記者提出問:「不是你們的人?可是穿著你們的制服 ?」「不可能,你看看來, 穿著這樣的制服嗎 ?上邊是交通執法嗎 ?」淄博運管處的工作人員表示一定要進行調查。然而事情過去了幾天,淄博市運管處任然無任何答覆,這樣的輿情應對明顯難以服眾。很快公眾把最初抨擊的服務區強行收費的人員身上分流至政府的監管力度,這樣無疑是擴展了輿論的風口,讓官方受到更多的輿論風險,加上網路平台言論的自由性,關於監管部門的負面輿論在短時間內快速發酵,形成了主流輿論之一,很大程度上損害了官方的聲譽。

由於網路是一個開放的公共話語空問,其社會道徳行為約束相對薄弱,幾乎所有網民都可以不受約束和限制地傳播信息發表意見,網路新聞、論壇、博客等技術設置進一步強化個體傳播的交互作用,使人的主體能動性、互動 性得以充分展現和發揮,一方面能夠主動發出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參與各種信息的再生產,使網上受眾即時反饋成為信息傳播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對推動某個議題關注的形成和與論發展有著很大作用。因而,要善於在第一時間識別危機信息,對其可能產生的輿論影響給予充分評估。輿情的應對,考驗的就是官方對於危機信息的判斷以及處置,官方需在第一時間識別危機信息並及時提取出來,供有關政府及其職能部門決策處置,才能避免演化成更大範圍的輿論危機。

其次是主要是快速反應、掌握輿論引導話語主動權、主動設置媒體的議程和公眾議程,而不是被動地被媒體議程和公眾議程前者走。因此,在網路危機面前,不能用傳統媒體以24小時為輿論周期來衡量第一時間,對於把握網路與論引導的第一時間來說 首先是要儘可能早地進行信息發布,以搶佔傳播時效,最好在事發後4小時內能發布準確信息,最遲則不超過8小時 。 其次,從網路媒體與傳統媒體與論相生相長、相互放大、相互激蕩的作用來說,儘快發布準確信息要趕在傳統媒體跟進之前,爭取通過傳統媒體的第一次報道實現對與論的引導 。 再者,要密切關注傳統媒體的危機信息報道,因為傳統媒體的相關報道很快就會被網路轉載,這時要儘快發布權威信息,使信息發布與網路轉載造於同步,避免危機信息 在網路上被無序地跟進和炒作。


推薦閱讀:

直面質疑是輿情應對第一步
輿情數據的應用
【輿情熱點】攀枝花槍擊案

TAG:高速公路 | 乱收费 | 舆情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