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代如何避免成為「待宰的羔羊」--理解如何用數字化的描述事物

中文是象形和表意文字,所以在抽象地表達和描述外部世界的時候,效率較高,但是,比起字母文字來說,通過數字化的方式表達外部事物的發展變化,語言方式相對比較匱乏,而且容易使人產生錯誤的理解。

信息時代,數據的獲取成本已經大大降低,如果不能夠掌握通過數字化描述事物的方法和手段,一方面,容易對數據的分析產生錯誤的理解;另一方面,容易被別人的分析所誤導,從而在決策的過程中,產生錯誤的決定。在信息時代,在工業化能源的推動下,世界的發展進程遠遠高於農業化和工業化時代,個體需要參與決策的事情的種類在逐漸增加,需要進行決策的頻次也在逐漸增加。通過理解數字化描述事物的方式,才能避免成為「待宰的羔羊」。

我們可以簡單的以人口增長為例,來看看數字化如何來表達人口的增長。

人口的增減由兩個數據決定,如果出生人口大於死亡人口,人口就會增加,相反,人口就會減少。所以,如果我們可以看到人口的增長,就可以看到得出結論,人口出生的數量高於人口死亡的數量。

影響人口死亡的因素有:1、自然死亡;2、嬰幼兒死亡;3、疾病;4;意外事故。在工業化時代,上述因素主要以1、平均壽命;2、嬰幼兒死亡率;3、疾病死亡率;4、意外死亡率等數字形式體現。由於缺乏計算機等信息化手段,這些數字的統計只能停留在抽樣調查的基礎上。因此,數字的準確性僅有參考價值,沒有實際運算價值。

影響人口出生的因素有:1、適齡婦女生育數量;2、青少年生育數量;3、避孕措施;4、墮胎的限制。總體來講,人口的出生於婦女的懷孕有最直接的關係。影響到婦女懷孕的事情,都會影響到人口的出生。在工業化時代,反映婦女懷孕的數字更多表示為:1、育齡婦女生育率;2、青少年懷孕率;3、避孕措施使用率;4、墮胎率等。

反映在人口增減的數字背後,與國家的政治、經濟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關,並不能簡單地以一種維度進行判斷,這樣得出的結論,必然是片面的。比如在戰爭、自然災害出現的時候,受到居住、糧食供給、營養不良、意外死亡增加等因素的影響,人口的出生數量會下降;人口的死亡數量會上升,這兩個數字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導致人口增長速度減慢,甚至出現負增長。所以,對於與時間相關的人口發展數據,既要看總量的變化來估算間接影響,也要通過具體的數字看直接影響,從兩個角度評估才能得出更準確分析和判斷。

從簡單的邏輯上看,國家的實力就會越來越強大。而現實社會中,高收入國家因為人口生育率下降,造成老年性人口比例加大,老齡化社會帶來的社會負擔加重;低收入國家因為人口生育率較高,貧困人口增長速度較快,同樣帶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所以,在高收入國家的生育率持續下跌的情況下,從低收入國家引入勞動力是唯一可行的方式。問題在於新的移民能否融入到新的文化中去,能否具備在高收入國家生存的能力呢?

美國和歐洲的主要國家都在緊縮其移民政策,這樣的好處固然是可以減少移民帶來的民族融合和安全性問題。但是,如何解決勞動的問題呢?又如何解決貧困人口增長速度加快帶來的社會動蕩問題呢?

信息化社會很多決策的基礎是數據,找出影響數據的因素和其相關性,就更容易做出更合理的決策,如果只靠片面的信息做決策,反而更容易被誤導。

用數字化的方式來描述事物的發展變化,是起源於西方的字母文字的一種思維方式的體現,學會這種方式,讓我們可以有更多的手段去探究外在的事物,是所謂「格物、致知」在信息化社會的一種新的工具和手段。如果在信息化社會不想成為「待宰的羔羊」,學會用數字化的方式分析外界事物是一種重要的能力。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2017年我國出生人口1723萬人,比2016年減少63萬人?

TAG:出生率 | 老龄化 | 死亡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