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正面衝撞習慣

原文發表於: [ i D 公 社 ] 的「鮮榨」專欄

每隔一段時間 Apple 總能「發明」一個讓人要捂臉的詞語,通過發布會或介紹視頻,比如 iPhone 5c n發布時的「Unapologetically」,去年的 iPhone 7 發布會上在解釋為什麼去掉 3.5mm n耳機孔時,使用了「Courage」這個詞。Phil Schiller 在發布會上說 Apple n去掉傳統耳機孔的理由可以歸結到「勇氣」這一個詞,邁向未來和做一些讓我們所有人都會受益的事情的勇氣。「勇氣」這個詞一出,就像是一個炸彈扔到了正在看直播的人群中,人們紛紛在n Twitter 上曬出n Apple 那些具有「勇氣」的設計來回應,需要翻身才能充電的 Magic Mouse 2,插在 iPad Pro 上充電的 Apple nPencil,各種轉接頭,等等。做出這些設計可能是需要一些勇氣,因為設計師能預計到大眾對這些設計的反應,工業設計也同 Logo n設計一樣,設計評論成了一種群體性的觀賞體育運動(Spectator Sport),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的意見。n

這些觀眾在看到設計後就立刻表達自己的評論意見,如果錯過這個時間點評論將失去意義了,作出評論的速度之快就像是,在這些觀眾眼裡,設計師完成這個設計也是剎那之間的事。如果設計是剎那之間完成的事,沒有反覆辯論和驗證,任意草率地作出決定,那就只是魯莽而不是勇氣了。

n

勇氣是指挑戰習俗和規矩的決心,習俗和規矩的一部分就蘊含在那些觀眾的即時評論之中,除了極少數是為了挑戰而挑戰之外,對習俗和規矩作出了挑戰說明已經對其進行了批判性的思考。有些挑戰的作出是顯而易見的,比如n 3.5mm n的耳機介面將會消失,甚至是耳機物理介面的消失,似乎沒有人會反對未來是這樣的,那麼勇氣就在於當前的時間段是否合適;有些挑戰的緣由是能理解的,比如新一代的n MacBook Pro 的 Touch Bar n設計的一個主要緣由是原先佔據此位置的功能鍵有著極少的使用率,那麼勇氣就在於新的設計是否維持原先的一體性,並且能否說服用戶這不是替代而是一種升級並且能夠預示未來;而有點挑戰則是超出用戶當前認知範圍但又認定是未來的正確方向,甚至與其習慣背道而馳的,而且用戶需要一定的接受和適應的時間,因此,甚至會激怒一定的用戶群體。因科技帶來的更新而作出的改變是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的,而因審美範式作出的改變往往需要經受時間的考驗,其中有的可能頂不住第一波的反作力的抵制而被收回。

n

無疑四年前發布的 iOS 7 是最具勇氣的一個設計,儘管在其發布前人們已經討論所謂「扁平化」設計很久了,隨著當時不停的傳言 iOS n將走向扁平化,似乎將潮流的趨勢推向了後來 iOS n將去的方向(也可以將這看作是試水民意的一種策略)。當時已經有扁平化的設計了,而且不少設計師也作出了一些概念設計,這些概念設計是當時的熟悉的扁平化風格設計。沒有人知道n Apple 會是怎樣的設計,而當 iOS 7 n發布時,我想幾乎所有人,至少第一刻,無論是所謂的果粉還是果黑,還是一般人,像是被利劍刺中了,每個人都需要一些時間來治療傷口。四年後去回看發展歷程,同前n iOS 7 時代比較,同那些所謂「扁平化」設計作比較,以及同當下其他移動設備操作系統的界面設計去比較,無法否認 iOS 7 革新是 Applen 勇氣的最佳代表。

n

如果去細讀 iOS 7 的設計,當時給我衝擊最大的就是大量的官方應用圖標使用了純白色背景,iOS 11 n有更多的圖標使用的純白背景。現在回頭去看,這是最讓我感到佩服的一個具體設計,我現在很喜歡這些白色背景的應用圖標設計。而四年前,第一眼看到這些白色的圖標,一種感覺是似乎它觸犯了某種天條,另一種感覺是難道n Apple 的設計師這麼草率,加上後來媒體報道說 Jony Ive 啟用的市場部門來負責 iOS 的設計(實際上準確說法是 Alan Dye 的平面設計部門),像是搖搖欲墜卻又被扶上馬的感覺。

n

這個被觸犯的「天條」是什麼?就是四年後的今天,在其他移動設備的操作系統上很少能看到純白色背景的系統應用圖標,第三方的應用圖標有一些是白色背景是為了同 iOS 版維持一致,為什麼這些系統沒有跟進呢?天條就是習慣和規則,Apple 的 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n 也會給出指引規則,但這些規則是基於經過爭辯後的理性之上的,而被 iOS 7 n應用圖標的白色背景所觸犯的「天條」是視覺經驗形成的審美習慣,它是累積而成的,並沒有經過爭辯的。白色背景是我們認為 Apple n設計師草率的一個原因,白色在我們看來是空白的背景,空出的未經設計的,尤其是在前 iOS 7 n時代的圖標設計強調背景具有一定的豐富性,而在我們通常印象中,如果一個圖標的背景是黑色還好一點,因為我們有時不會把白色看作是一種顏色。如果將白色看作是同其他顏色具有一樣的地位,它在喻示是一種空白之外,先是一種可以拿來填充的顏色,那麼這些白色背景的圖標就稍稍可以理解一點了。正因為白色具有空白和顏色兩種表現力,在n iOS 的系統圖標中,白色背景是使用最多的一種顏色,它帶來了豐富的「圖–底」視覺體驗。

n

前 iOS 7 n時代的圖標設計用豐富來表現,圖標除了指向作用外,本身也是可品味的,而這種品味像是食用美食一般。一旦追求表現力的豐富,圓角四邊形就成了一種限制,面積上的限制,可以看到那一時期的第三方應用的圖標設計,就像想方設法同輪廓作物理上的抗爭。這些圖標有欣賞品味咂嘴的樂趣,但是明顯它的實際功用,以及蘊含在實際功用中的審美樂趣就被佔用了,Pauln Rand 說過好的 Logo 能夠提供識別的快樂和意義的承諾(「the pleasure of recognition and the npromise of meaning 」),而在那些擬物的圖標上,這兩項都會被圖標的精緻刻畫給覆蓋了。

n

iOS 7 提供了一個光滑連續的圓角圖標,以及圖標的網格系統指引,這讓白色在圖標上的表現力被解放了,可以比較一下那些沒有作圖標外輪廓統一的n Android 系統,或者作了外輪廓統一但是幾何形態設計不考究的 Android n系統,白色在其上就失去了表現力,試想在一個不夠飽滿沒有張力而且識別力差的外輪廓下去使用白色,將會是多一重干擾。如果將 iOS n的圖標的外輪廓的圓角變小,比如接近正方形,那麼白色部分就會脫離開來,就像是一個現成的彩色圖標放在一個白色方塊之上;同樣如果在目前的白色背景上放一個更加寫實的圖標,白色背景也將獨立而出成為一塊底板;如果所有的圖標都採用白色背景,那麼這些圖標也會被看成是一個彩色的圖標放在一個統一的白色底板之上。或許使用白色背景的圖標設計最忌諱的就是被看成一個彩色圖標放在白色底板之上,也就只有雙層的疊加關係,而沒有同一平面上的「圖–底」關係。在這些白色背景的圖標中,設計最安全的一種就是具有圓形外輪廓的比如n Safari 和 Photos,另外一種就是像 Music 和 Calendar 這種讓白色作為顏色來表現的,而像 Health n的這個圖標則通過偏移加強了視覺,並且還可以通過位置帶來的寓意,帶來的「識別的快樂和意義的承諾」。

n

規則並不是壞事,就像 iOS 7 的白色背景圖標如果失去一些規則的支撐,它將成為僅僅只為衝擊習慣和打破規則的混亂產物。Michael Bierut 在他的一篇文章中介紹了他進入n Vignelli Associates n工作受到約束的那些規則,諸如「任何項目都不能超過兩種字體」,「即使是信箋和名片設計,也要從模數網格開始」等等,並且展開說是如何得益於這些不成文的則的限制,在離開n Vignelli Associates n時他感覺終於可以擺脫這些規則的束縛,經過一段「痛苦」自我放縱時期後又認識到那些規則的價值,直到經過設計師 Tibor Kalman n的點醒,意識到你是無法完全逃脫那些塑造你成長的規矩的影響的,竅門是,每隔一段時間,「fuck them up a little」。

n

然而,除了這些促進成長的規則之外,還有很多來自各個方向的規則,它們都會影響我們,影響設計,有些規則是可以辨明的,有些規則或許就是莫須有的,不成文的,或許就是習慣,習慣總是充滿陷阱,尤其在思考和批判力渙散或喪失時,它會吞噬一切,所以靠著「fuck them up a little」是隔靴搔癢的,唯有直接正面衝撞。

推薦閱讀:

重新設計谷歌產品
三分鐘教你學會校園英語海報設計!
Ai野教程│透視網格工具的運用實例
sketch文字怎麼等比縮小?
「輕硬裝重軟裝」,不是叫你隨隨便便刷個牆就完了

TAG: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