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最後用七天告別世界

  老譚死了。

  譚老頭是村裡老支書,很有些氣魄。這些年行走鄉鎮,闖蕩縣城,聽說還受到過市領導的接見,這讓他在村裡樹起了了不得的威信。

  頭天還挺精神,在村口吆喝著黨的政策好,年輕人都有機會往外跑一跑,誰曾想今天就死了。看來強人的命也是命,到了該走的點,說沒就要沒。當然了,這種嘀咕只能悄摸在心裡一閃,

  死者為大,這樣的玩笑開不得。

第一天

  一陣慌亂。最早聚在一起的家人共同度過了這段慌亂期,長輩們各有主意,最沒有主意的是老譚的遺孀王大娘。大女兒早就守在家裡,準確的說,她是和父親的屍體一起回到老家的,可是她卻做不了主,這一點在她嘗試過幾次並被長輩們否決後就瞭然於心了。雖是長女,卻纏不過不知多少年形成的彎彎繞。

  除了關於禮數的爭論,也有悲戚。頭天晚上的大門口,紙錢漫天,門前故紙堆的火苗,在黑幕布下跳著獨舞。

  在外地讀書的孫子和外甥女得知消息,心下著急,趕緊去找學校請假,外甥女雖然不是第一次遇到至親去世,卻也急紅了眼睛,請假的當場就哭出了聲。

  所有人都在慌亂中朝著一個方向集中。老人去世,這是大事。

第二天

  設起靈堂。走上程序以後,剩下的場面其實就很常見了。親戚好友鄰里鄉親,都會在第一時間過來送老譚最後一程。孝子孝女們要跪著迎來送往,疲憊佔據了身心,似乎有擊退悲傷的作用。

  哭喪已經不多見,請來的樂隊有專門的哭喪人員,用來代替孝子。關於哭喪隊,說法也不一致,有人說老譚福氣好,子女捨得花錢請人哭喪;有人說老譚命不好,操勞一生到了最後關口都沒有幾滴真心的眼淚。似乎都有些道理,卻不知老譚本人對哪種說法更滿意。

  譚老頭大兒子在縣裡組織部當副部長,便來了諸多頭頭腦腦,於是喪禮也變相成了一個社交場合。部里的年輕人和近親青壯守在靈堂里組起戰局,吆喝聲此起彼伏。到了深夜,七大姑八大姨招呼著準備夜宵,熱鬧得緊。

  靈堂里一口青黑大棺木,燈光輝映,鬧中取靜。

第三天

  忙碌且沉悶的一天。小輩們在靈堂里穿來穿去,不知所以的表情和行為有天真爛漫當擋箭牌,倒也自在,在無論如何總籠罩著死亡氣氛的靈堂里,顯得頗為可愛。

  大人們三三兩兩坐著聊天,今天的任務是接待因為道遠第一天未能趕來的親友的弔唁。今天的來訪者——這麼形容可能有些偏頗,可這樣說更為直觀一些——從表情到動作都更豐富,有的是撲將進門,扶棺而泣;有的是上完香後,碎碎念地憶起從前,掩面而泣;還有一例,據說當年受過老譚的恩情,一邊磕頭,一邊嚎啕大哭……

  遲到的,反而是感情至深的佔了多數。

第四天

  出殯。八仙抬棺,屍體上山。最後一項儀式,也最繁瑣,走一路,哭一路,跪一路,拜一路。所有人的悲傷里,都有了明顯的倦意。

  入土為安,覆上了土,這輩子才算是真正走到了頭,從此黃土為伴,枕天席地。當然了,這是對活人而言。

  於老譚,從閉眼那天起,這個世界就和他沒有什麼關係了,或大或小的操辦,他都不會有感。

第五天

  各回各家。喪主家裡賓客散盡,遠道而回的孫子外甥,還有小女兒,都陸續離家,朝著自己的崗位奔將回去。

  至親離世的悲痛,似乎在初聞時才最貼切,就像一桿陡然受到外力襲擊而失去平衡的天平,隨著時間推移,它開始向開始的方向傾斜,終於回到原本的狀態,比如孫子要上學,小女兒要上班。

  回歸生活遠比生活被打破時來得自然,生物天然有回歸生活的本領,彷彿天道循環,自然定數。

第六天

  最後的痕迹。最操勞的大兒子大女兒也走了,臨走前,不讓在未亡人老母面前算算賬,這次給老父治喪,他作為長子,忙前忙後不算,共拿出來6萬塊錢,這筆錢得幾姊妹攤一攤。

  老娘親喘著微弱的氣息,臉上的疲倦很扎眼,更扎眼的是泛紅浮腫卻空洞的雙眼。

  生活,主題依舊是生活。老譚就是生活里已經解決過的一道命題,從題目誕生,到日復一日的解題,當最終這道題被歲月反覆解讀,失去了光鮮和活力,這道命題就到了打包歸檔的時候了。方寸大小的「檔案盒」,要埋在黃土之下,因為黃土之上活著的人要繼續活著。

第七天

  生活在繼續。村裡的秩序徹底得到恢復,正值農忙,布谷鳥的催促一陣緊過一陣,趕上一陣春雷過境,嘩啦啦一通春雨下來,萬物就要高興得唱起交響樂。老太太也有一堆事要操心,地里的土該翻了,田裡的秧該插了,今年抓多少小雞仔合適?再過幾天就到了十五,該去廟裡了,下下個月是觀世音菩薩生日,要提前準備……家家戶戶都在各自忙著一天一天的生計。這個季節最是天高雲淡,田間地頭活物跟活水一樣活泛,滿眼翠綠充滿生意。現任村支書大剛沿著田埂一路吆喝:王大娘,今年的兩委選舉你可得投我一票啊!趙大爺,你也在呢,記得投我一票……

  老譚在村支書崗位上幹了整整9年,頭七當天,候選人們進行了最後一波拉票。這是村裡三年一度的大事,老譚沒能趕上。據說頭七當天能還魂,不知道變成鬼魂的老譚看不看得到?假如看得到,會不會跟所有前任一樣說一聲:這些年輕人啊,一代不如一代咯,想當年我當村支書的時候……

  當然不會有人聽到這樣的感嘆。活著的人,自有活著的人的一攤事,比如,家裡老母豬還沒餵食。


推薦閱讀:

你很快樂,但希望你得到的,不止快樂
如何評價《本傑明巴頓奇事》這部電影。?
你所理解的天才是怎樣的?
人生的五大遺憾,你中招了嗎?(下)
就一個問題。命運一詞怎樣詮釋?若是命生來已定,為何奮鬥不止?到頭來還得認命?抗爭著又不得不屈服?

TAG:离开 | 世界 | 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