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生活 - 第八品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昨天在博客裡面因為一位博友的鏈接看到她剛剛發表的一篇有關雲門寺明貴法師圓寂的文章。看到照片裡面的明貴法師法相知道似曾相識,應該是曾經碰過面的。剛剛收到我的皈依師心覺(明照)師父的簡訊知道就是那次到雲門寺給佛源老和尚拜壽臨走時被老和尚打的那一位師父,聽師父說明貴師禪定功夫非常了得,一入定就是三天五天,修為可不是一般。真是生死無常,四大塵緣一盡,無論是誰都要離此色身而去,只是遲早問題。

我們每天忙忙碌碌的,很多在家人士為了錢財、名譽、地位、酒色財氣奔波不停。卻大多數到老了才發現「自己」原來一無所有,突然氣焰盡消。常說這個人看開了、看透了、看化了,也就是這個悟處。當然還有很多人到兩腿一伸了連最後一口氣也呼出去的一刻還在惦念著這些世間物。

就算我們好事做盡,任何有福德的差事都有我們一份,還是難逃一死。生老病死就是規律,誰叫我們得此人身呢?其實這個「誰」不是別人,自造孽啊!因果不爽,有其果必有其因,有其因就難逃其果。要報的業始終是要報的。咋一聽,可能有人認為這是宿命論。其實佛法不是宿命論,而是造命的方式,而依此法守身口意、悟我法空,方能真正得證法身 - 這如如不動、不染不凈、不增不減、不去不來的真心佛性。

看看佛陀在《金剛經》第八品裡面問須菩提長老有關用「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的福報是否多,而須菩提長老用肯定的語氣答道「甚多」。因為如果福德有相,有個可布施的,有個能布施的,還有個所布施的就在相上住了。福德性是無相,即如此布施是有相的所以「即非福德性」了。因為這個量「三千大千世界七寶」還是有個量的。所以佛陀說福德「多」。

我們在生活中處處計較著這裡供養了多少,那裡自己幫忙得如何如何的,這些都是在相上住著了。雖然福德很「多」,但是還是可以量度的。但是佛陀說如果有人能於《金剛經》受持甚至就是四句偈,為他人解說,這個福德比「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還要厲害。因為「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這句厲害啦!《金剛經》是說般若智慧,也就是一切諸佛都具有的智慧。因為要「我法兩空」才能上到彼岸行走,一直抱著這個慈航之舟,度到彼岸也是不能前行。況且當「法空」一證悟,此岸亦即彼岸,一切現成,以前的都是妄想分別,哪裡還有什麼般若不般若的,即「此」即是,連這些文字語言都是多餘,權作善巧方便罷了。所以能夠「受」能夠「持」《金剛經》也就正在努力參悟固中微妙處。能依此悟入無上正等正覺之法,也就是成佛之法。如果能夠為人家講說《金剛經》裡面哪怕四句偈也是無相法布施,能「令眾生入佛知見」,這可不就是佛現於世的「一大事因緣」嗎?《法華經》裡面說到「法布施最」,這正是此道理。所以佛陀說「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了,因為「法」若有一相在,已非佛法了。

心覺(明照)師父跟我說明貴師父的去世也是佛法,正是示現給我們看就算有如此禪定功夫,生死無常,我們要了此「生死大事」就必須要打破這個輪迴的枷鎖,這個執著我法的輪迴因,證法身佛性,方能自主以後的來去。因為佛性無來去,一切只是妙用。真的,身邊哪一事哪一物不是佛法?何處不現佛性?我們只是被相所迷而不得見。

阿彌陀佛!

2007年8月16日 於上海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佛教中的「謗法」?
去佛廟過堂(吃飯)時自帶肉食違法嗎?
佛教思想和毛澤東思想的分歧與聯繫在哪裡?
《吉祥經》說「從業應無害」,但這個「無害」該怎麼判定?如果傷害一小部分是為了造福更多呢?
華人地區某些南傳佛教的僧俗強調「素食非佛說」是出於什麼目的?是想回歸佛陀本懷?還是因為他們想吃肉?

TAG:佛法 | 佛教 | 金刚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