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小結:你什麼時候覺得生活很難?

PS:這篇文章也是我的2017年小結,花了2個小時寫了快3000字,希望對你有啟發。

01

在我有限的29年人生里,(你沒看錯,不是30歲)大約有過三次比較艱難的時期。

2005年,我17歲剛參加完高考,那時候的難,大約就是高考失利,去不了想去的學校,沒能夠享受「天之驕子」的意氣風發。

2012年,我24歲,剛剛工作三年,那時候的難,大約就是工作無趣,晉陞無望,發現自己不過是一顆可有可無的螺絲釘。

2017年,我29歲,那會最難的也是走到當下,半年之後的我隱約還有點難以釋懷的職業變動。

2017年,我的職業生涯一度碰到一些瓶頸,甚至於讓我懷疑個人的選擇和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確。

那種絕望的感覺來源於,你會發現其實你的個人努力,在高層的變動之下變得特別的微不足道。

想做的事情沒有資源,要招的人才一直進不來,同事不乏陸續離職的,核心的原因只是上面沒有能支持你的老闆。

我想過幾種可能的出路,在內部團隊換崗、加入創業公司、跳槽其他大公司。這個選擇也是在我在先後諮詢了多位業界大佬秋葉老師、李海峰老師、蕭秋水老師、剽悍一隻貓、汪宇石老師之後的考慮。

最後我選擇了自己賺錢這一條路。半年下來,我居然見識了不少之前未曾見識過的風景。

一切比剛上路的時候預期的好了太多,單月收入最高15w+,公號粉絲已突破3.7萬,知乎有8.9萬關注。

第一財經對我的故事進行了報道,上市公司、知名企業的高管紛紛邀請我擔任他們的私人教練或者去企業授課。

02

我還記得8月份剛剛踏上自我實現之路的時候,面臨的頭三個問題:

--用戶在哪裡?

--我要打造怎樣的產品線?

--如何定位自己,以及給自己的產品定價?

現在想想,找到答案的過程就像一隻在大海上航行的船隻,努力要找到自己的航向。

首先,看指南針,也就是你心中最想要的是什麼?

我想的很明白,我出來是賺錢的,而不是來創業的。所以有不少朋友問我「賀嘉,你是出來創業了么」,我一般會這麼回答他們,不是的「我是出來賺錢了」。

其次,則是離不開外在的指引,比如說岸邊的燈塔。

在做出選擇之前,諮詢了秋葉老師、李海峰老師、蕭秋水老師、剽悍一隻貓、汪宇石老師多位老師的意見。

在堅定了自己要走的路之後,得到了立鵬、熊太行、伊姐、孫圈圈、angie、彭小六、高太爺、飛魚船長、唐長軍、青榕姐、倪砥老師等多位師友的支持,也是我能夠取得一些小小成績的重要原因。

在這一過程種,我也學習了一些教練技術、行動學習有關的知識,發現裡面有一些很有意思的洞察:

1)人們是完整的,不需要依賴外界環境來尋求存在感。

2)問題中包含著答案,問題當中就蘊含了解決問題的資源。

3)人們可以創造性的解決自己的問題。

我通過朋友圈口碑的推薦,我很快的積累了自己的第一批 B端客戶,而C 端用戶的增長則來自於我自己的流量建設,主要是公眾號+知乎兩塊。

流量建設:

--知乎8.9萬粉絲,本年寫出了2個1萬贊+的知乎回答

賀嘉:為什麼有人的人生跟開了掛一樣?

賀嘉:哪些瞬間讓你發現貧窮限制了你的想像力?

--公號 3.7萬粉絲,其中2017年新增粉絲 3.3萬。

--頭條簽約 粉絲1.9k,225萬閱讀

--手機百度名人號 簽約

--微博加V ,剛加2-3天。

2017年6月5日我立了一個flag一個月要漲粉超過1w,很快6月當月在熊太行、高太爺、蕭秋水老師、剽悍一隻貓的幫助下就實現了。

產品線打造:

2017年,我花了5個月的時間初步完成了精品、細分產品、高端產品的建設,接下來重點建設流量產品,18年應該會和合作夥伴一起,重點拓展一下10萬元這檔價格的高端私教。

個人品牌:

長江商學院CEO班演講教練 (15年達成)

虎嗅與FT中文網撰稿人 (16年達成)

TEDxZhuhai策展人 (14年達成)

知乎8.9萬粉絲大V (17年達成)

以上個人品牌相關的標籤中,17年主要在知乎領域有了明顯的進步,從1w多粉絲增長到了8.9w;同時也接受了一流財經媒體 第一財經的專訪,帶來上市公司高層的輔導機會,說明我在to B端的品牌宣傳還是有著不錯的增長空間。

03

除了賺錢,一個人的存在還需要為社會創造價值。接下來梳理一下17年我在這方面的情況。

《當和尚遇上鑽石》這本書分享了一些有意思的理念

偈語1:為了讓自己的事業更加飛黃騰達,你需要更加大度。

偈語2:為了讓你自己更有領導力,你需要多幫助他人,多提建設性意見。

偈語3:為了讓自己更有魅力,你需要拒絕生氣發火,避免情緒化。

我覺得還是挺靠譜的。17年幫助了不少人,有幫助過的程序員從金山跳槽到喜茶擔任CTO,也有幫助大學生找到魅族新媒體運營的工作,也有幫助新人在公眾號上積累了10000名粉絲。

我18年還會幫助更多的人,讓自己變得更加正能量。

社會價值事件:

和秋水老師、飛魚船長、修智一起發起深圳大V聚會,共11期,孵化了下班後賺錢等一系列的項目。

和小帥老師、ray發起了廣州大V聚會,目前剛組織到第3期。

TEDxZhuhai年會主題「個人與企業的機會」 1400位觀眾,有好評,也有觀眾對於內容質量的挑戰。

我需要更加虛心和認真的對待活動講者的內容,加強講者這塊的把控,很多時候聽眾沒有收穫,不應該認為是他們笨,而是要考慮是不是我們講的還不夠通俗。

為Ofund的雲南助學項目捐助了2000元+加入了Ofund月捐計劃。

stone老師的青海省班瑪縣達卡鄉卡昂助學項目 捐助了1200元。

2018年捐助金額預計翻一倍。

財務收入:

單月收入15w+,實現了個人工作以來的峰值。

也開始初步有了自己的小團隊,合計給她們發了5位數的薪酬。

第一次成為了別人的股東,也擁有了自己事業的股東,已經完成了2017年度的分紅。

04

2017年我的反思與成長:

--心智模式方面,像一家公司一樣運營自己 ,要多賺錢,多分錢。

敢於向合作夥伴開口,提利益方面的要求,也要捨得給合作夥伴分錢。

--定價,要讓自己的時間變得更加的有價值。

兩個維度來實現,讓自己的1份時間可以賣給更多的人,另一種方式就是面向1000萬-5000萬年收入的人群提供更加高端有價值的服務。

--寫作,主動學習套路並實踐套路。

今年主動的和Lachel學習了1000萬閱讀爆款文章的寫作套路,還有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這個150萬粉絲大號的寫作風格,文章的閱讀量也有了明顯的提升,18年可以在學習套路-實踐套路-收穫反饋這條路上走的更遠。

--流量運營,抱大腿走正道。

與更多大號建立合作關係,同時每月產出2-3篇熱點相關/反熱點內容,爭取寫出2-3篇10w+,18年上半年實現10w+公號粉絲的目標。

--活動策劃: 內容、內容、流程SOP。

活動的內容是關鍵+做好流程SOP,可以減少很多細節上的問題,也可以減少時間上的浪費。

小結:

感謝失去,讓我明白了什麼是我真正想要的。

感謝困難,讓我有機會去完成新的成就事件。

感謝挫折,讓我重新發現了自己的內在力量。

其實人跟樹是一樣的,越是嚮往高處的陽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尼采

PS:辛苦寫的3000字,覺得有點用的同學,歡迎給個贊支持...

經常有朋友問我的成長之路,如何跨界轉型和變牛x的,如何獲得機會給長江商學院CEO班講過課,給騰訊、國信證券這些公司中高層做私教的故事。

我在賀嘉老師(公眾號 ID:kuajie123)專門寫了篇文章,回復關鍵字「套路」 查看。


推薦閱讀:

【無二 ideas】簡單總結一下2017年

TAG:2017年盘点 | 职业发展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