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沒成為巴菲特?因為大腦活動不同

(題圖:巴菲特與比爾·蓋茨合作乒乓球雙打,圖片來自彭博)

截至去年,巴菲特領導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才頭一次失手,沒能在五年內回報率超過標普500。這麼驚人的優異戰績能不能複製?

有人認為這是個技術問題,它是投資理念、時機把握、資金規模等等因素的綜合體現。

而新近一項行為經濟學研究顯示,在某些方面,這其實是個生理問題。說白了,巴菲特這樣的投資者大腦活動也和常人不一樣。

投資建議只有某些大腦才能真正貫徹

以巴菲特的那句投資名言「人恐懼時我貪婪、人貪婪時我恐懼」為例。美國加州理工大學和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的行為經濟學家發現,因為大腦活動模式不同,只有某些人的大腦才能真正貫徹這樣的投資建議。

這些研究者以形成資產價格泡沫的市場為實驗環境,使用fMRI(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掃描儀,追蹤觀察交易者的大腦活動和行為。他們發現,「高明」的交易者早早收到大腦發出的「警告信號」。這種信號讓他們感到不安,促使他們拋售。

大腦島葉活動——規避風險

高明的交易者大腦島葉活動更密集,這樣的活動與厭惡風險有關,通常在他們嗅出有風險出現時,島葉就會被激活。所以,島葉早些活躍就會早點做出規避風險的反應。

以下是來自上述研究報告的大腦活動圖表。

其中:

  • 綠線代表的島葉活動來自投資回報高的那類投資者。在股市巔峰期臨近時,他們的島葉活動也增加了。

  • 紅線代表的投資者業績不佳。他們的大腦調節區域在股市漲到巔峰時基本上還在停工。

大腦伏隔核活動——貪婪怎麼也停不下來

研究者還發現,有一類大腦活動更常見,它使交易者表現得貪婪,在股市泡沫時期積極買入,即使已經過了巔峰期,也照買不誤。這些交易者大腦的伏隔核(NAcc)活動頻繁得多,它和回報處理(reward processing)過程有關,也就是說大腦的神經元對風險回報的決策。

以下是交易活動圖表

  • 綠線代表的交易活動來自投資回報高的投資者,他們在感覺到股市估價接近巔峰時,明顯控制了自己的交易活動,等到巔峰期過去以後再逢低買入。

  • 紅線代表的那類投資者則是在股市見頂時不停買入。

加州理工大學行為經濟學教授Colin Camerer指出,了解人在交易時的大腦活動可以發現,巴菲特正是個好榜樣。投資獲利多的交易者必須做一些艱難的抉擇:在股市走高的時候拋售。他們的腦部必然有什麼活動,能早早給他們發出警告的信號。

Camerer說,因為那種時候資產的價格還在漲,所以那些交易者也不可能僅僅根據當前的價格趨勢做出悲觀的預測。那應該是真正的警告信號。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APP 每天為您精選最能影響市場的財經資訊,預判全球財富流向


推薦閱讀:

TAG:华尔街见闻 | 报告 | 指出 | 华尔街见闻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