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科普時間:萌寶生病二三事之病毒感染

寫在前面

1. 從今天開始,我打算著手寫一些面向普通人的醫學科普,寫作手法會嘗試大眾化,目的就是普及知識,讓普通人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我對現有醫學普及文章有這方面的不滿意)!所以各位讀者請有力出力,——專業同學請告訴我文章表述有無紕漏或不嚴謹,普通同學也請不要客氣,你們才是文章的受眾,麻煩你們請讓我知道哪裡沒看懂。初次嘗試,惶恐不已,十分歡迎大家的意見。

2. 由於風格不同,未來這些文章我並不打算放到現在的專欄中。由於知乎最新規矩,一人無法開多個專欄,所以最終這些文章都會放到別處並獨立成風格比較統一的專欄。待考慮的有「十五言」、「簡書」、「網易Lofter」或者其他什麼的,非常歡迎大家給我建議。

3. 未來系列文章(我希望一直更新下去)的取材,主要來自於謠言和知乎的提問,也歡迎大家給我私信以幫我拓寬題材,在此先謝過!

4. 本文為「上海科協」微信約稿,用於闢謠(謠言文章我就不貼了,以免造成二次傳播),任何除知乎專欄分享功能之外的個人和商業平台均不得私自轉載(也請讀者諸位幫我監督),否則追究法律責任並默認按每千字400元支付稿酬。

正文

前幾天,萌寶媽家的小寶發燒了,醫生說是病毒感染,她非常著急,打電話過來非要請我這個「醫學人士」給她講講。她告訴我說,看了一堆的育兒專家、兒科醫生的東西,說的好像都很有「道理」,不過「我總不能看誰寫得順眼、牛氣哄哄就相信誰吧?」

啊哈,這樣的萌寶媽真是可愛,她其實是說想知道所以然呢!所以吧,每次我這個醫學人士才會有信心、也會樂意和她談談「為什麼」呢!

這一次,不妨先從病毒來說起好了。

「萌寶媽,你是否知道病毒和細菌是全然不同的2種東西呢?「

」這個好像一直聽醫生說過,不過好像我還真的沒考慮過有什麼差別呢!「

」你這種情況,我這個醫學人士碰到可多了。「

打個比方,如果說細菌等同於一部汽車的話,那麼病毒最多只能算是發動機。這樣說的潛台詞是:細菌是一個整體,是具備獨立功能的,而病毒則不然,如果沒有支持條件,它根本就沒有」發揮「餘地。

那麼支持條件又是什麼呢?

」萌寶媽,這次你說對了,那就是我們人的正常細胞啊!「

病毒進入人體後,會通過某種機制整合到正常細胞中去,將它變成」殭屍「細胞,以便」寄生「並進一步繁殖。所以說呢,病毒生來只做壞事。細菌則不盡然,它們的結構和功能都很完整,並不需要靠「綁架」正常細胞來維持生計,反而有時候還互惠互利呢。比如廣告說的:活的乳酸菌…

」哦,所以說,如果病毒進入人體,就一定是生病嘍?「

」恩,是的,因為意味著它一定會破壞正常細胞!「

」那怎麼辦才好呢?「

這個問題問得太好了,——答案就是我們人自己呢!我們人體都有一套很精密的對抗病毒的法寶,叫作」免疫機制「——當病毒侵入細胞的時候,會被免疫機制發現,隨後通知緊急預案啟動,派出」部隊「去剿滅它們。

」所以啊,萌寶媽,這時候如果去查血常規的話,就會看到一些」異常「指標嘍!」

典型的就是淋巴細胞增多,因為我們人體主要是靠它來負責產生對抗病毒的抗體的,「萌寶媽,還記得你家萌寶前段時間打的麻疹疫苗嗎?其實啊,這就是利用少量病毒刺激人體淋巴細胞產生抗體,下次麻疹病毒侵入人體的時候,萌寶就不用怕了呢!」

「哦,原來是這樣!」

不過,免疫部隊出動的時候,也會伴隨其他現象,發燒就是最常見的一種。

病毒感染後發燒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我們剛剛說的:病毒本身和對抗病毒的抗體。換句話說,發燒是可以證明人體確實被病毒所侵入的,當然也可以用來證明人體免疫機制正在動員對抗病毒,但是它本身可不是防禦機制的一種,最多能算是病毒感染由因及果的一種伴隨現象吧!否則的話,似乎同樣是病毒感染的」大三陽「患者,HIV攜帶者,也發燒,而且多半極高,但是卻也從沒見過有誰因此而康復的吧?

「恩,這麼說好像很有道理,那麼發燒了應該怎麼辦呢?」

發燒當然要是處理啦。剛才說了,發燒表明我們的免疫夥伴們正在奮力殺敵呢?它們這麼辛苦,我們作為主人怎麼能袖手旁觀呢?

「而且發燒我們會不舒服,萌寶媽,你說是嗎?」

」恩,是的,全身沒力氣,很難受,我們家萌寶可把我們折騰慘了!「

所以,為了讓發燒的人感覺「舒服」一些,「退燒」是我們醫學人士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像剛剛說的,因為發燒是一種「表象」,只是平添不舒服而已,何必諱疾忌醫?何況高燒還真的會「燒壞腦子」,「比如萌寶媽,你以前問過我的,小朋友『高熱驚厥』是怎麼一回事。」

「而且,我還要強調,發燒是一種『表象』,隱身幕後的是病毒感染。我舉幾個例子好了,如果呼吸道病毒感染,那就會累及呼吸系統,導致肺炎,表現出發燒;如果乙腦病毒感染,那就會累及大腦,導致腦膜炎,表現出發燒…這種很多的,千萬不能邏輯倒錯,可絕對不是發燒導致肺炎、腦膜炎啊!」

「這個邏輯清楚多了!」

恩,是的,說到這裡,其實應該可以明白了,我們治療病毒應該分兩步走:一個是對」表層「的癥狀進行控制,因為這些癥狀往往讓病人不舒服,比如發燒啦,咳嗽啦、皮疹啦之類的;另一個那就是對病毒本身進行處理,比如使用抗病毒藥、增加免疫力、注意休息、諸如此類,等等。

「治標又治本?!」

」對,這種雙劍合璧的策略,目的其實很一致,無非就是幫助身體一起對抗病毒感染,更快地恢復健康。這下明白了嗎?」


推薦閱讀:

吃了艾滋病人的血會得艾滋嗎?
分享自己的經歷,希望可以幫助到初患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患者?
三甲醫院耳鼻喉科喉鏡採用什麼樣的方式消毒?
手汗症怎麼徹底解決?
麒麟臂怎麼練?建立起神經和肌肉之間的聯繫 (2018-1-7日第3次更新,更新小視頻,完結篇)

TAG:医学 | 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