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目的地做強化社會身份認知的事

當我們提起某個人的時候,總會給這個人加上一些標籤,如兒科醫生,技術開發,她那可以做美容,他特別懂音樂,他那可以代理財務,文章寫的特別好等等,有些是對方的職業,有的是對方的愛好,有的是某個行業內的專家。但不管是什麼身份,當我們有這方向需求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對應有此技能人,會去找到這個人諮詢或者幫忙。

當你在社會上活動的時候,自然是以一種身份在活動,這就叫你的社會身份,也是你在別人眼中「能幹什麼」的最直接反應。這樣你會在他人那裡留下「你能做什麼」的直接認知,所謂名聲在外大概就是這麼來的。

當然每個人都會有許多種社會身份,比如在父母面前你是孩子,在孩子面前你是父母,在公司你是職員等等,這些是你的自然屬性,今天不討論,只說你的職業或者你的專長,能被別人記住並且在需要的時候能夠想起你的東西。

為什麼要說這個?因為它能決定你在社會上是否被別人需要,而被需要能帶來價值,這種價值是能夠隨意轉化為回報的。你的身份被越多的人認知,被越多的人需要,所帶來的價值回報也就越大。

所以當你感嘆日子重複沒有進步,恐慌未來生活如何保障,積累財富找不到突破口的時候,是否想過不要隨心所欲地去由著自己的性子去做一些事情?而是有目的地去做。突破從來都是困難和難受的,想更多的人在需要的時候想起你,想有資源可以整合,第一步先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的社會身份認知的方向上強化,只在這個方向上釋放更多的信息,而其它的需要剋制一下。

其它是指什麼?比如你刷朋友圈的時候,能否少一些孩子/美食/旅行的內容,除非你是育兒專家/美食專家/旅行規劃者,是靠這些生存和賺錢的。不然你長久的曬這些除了讓別人得出你生活很閑,你品味很差,你生活就是以孩子為中心這些無用的結論以外,對別人認識你的價值沒有任何幫助。這些就是今天說的你的社會身份以外的其它。

當然我們大多數人是沒有明確的社會身份的,可能你想了半天只能想到自己在做什麼工作,而且做的還不怎麼好,更別提別人會記住你在做什麼了。可能一番冥思苦想之後得出的是你在上班,他在國企,她在帶孩子吧之類的模糊身份認識。這類模糊身份認識才是大多數人的常態,而事實情況是只有少數人才能做到突破,願你成為那部分少數人。

當然,有意識地做這些事情一定不是令人愉悅的,但卻能是你成長最快的方式。

存乎一心:

問問幾個長久不聯繫,關係一般的朋友,看看他們知不知道你在做什麼,你最擅長的是什麼,你能給別人提供哪些幫助,同時也問自己這些問題。如果結論是令人沮喪的,那麼你應該知道該怎麼做了吧。

-----------------------------------------------

如若不信

微信號:ruruobuxin

推薦閱讀:

拋妻棄子,盜用死亡漁民身份重組家庭,23年後謊言終被揭穿
林寶的身份政治|城與邦
什麼是「國家」?
如何策劃一次完美的假死並建立一個新的身份開始新的生活?

TAG:克制 | 身份 | 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