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劇情片《退歐》背後的歷史淵源:關於英國與歐洲大陸的百年愛恨情仇

作者 趙懷普 騰訊財經、新浪博客、中國日報網、FT中文網專欄作家;《英國緣何對歐盟若即若離》作者

王鶴 《論英國與歐洲一體化的關係——評析英國政府對歐盟政策》作者

來源二十一世紀商業評論

撲克導讀:

時隔兩年,英國又一場公投吸引世界目光。英國脫歐公投已於北京時間下午2點開始,結果預計將於明天下午2點正式公布。若英國脫歐,經濟全球化的當下,其影響將比蘇格蘭獨立大得多。按照英國首相卡梅倫的計劃,公投原定於2017年舉行,實際提前了一年,看來部分英國人有點急不可耐。為什麼英國要考慮退出歐盟?其實,由於歷史和現實因素,大不列顛與歐洲大陸的關係一直十分微妙。

正文

1孤懸的英吉利:看重自由,維持均勢

「這整箇舊大陸還剩下什麼?歐洲還有誰仍然站立著?兩個國家而已:法國和德國。」大約200年前,法國作家雨果在遊記《萊茵河》成功預測歐洲走向統一,德法成為歐洲聯盟的兩大核心。

雨果曾提出法國與德國應以萊茵河為紐帶,推動整個歐洲一體化,而英吉利海峽的另一頭——英國,並不是他理想中的歐盟友好國家。 雨果這樣的大知識分子對英國並不期待,絕非出於個人好惡,其背後有著複雜的歷史和地緣政治因素。

雖然15世紀、17世紀以及19世紀都曾發生過動亂,整體上,英國國內局勢一直非常穩定,憑藉英吉利海峽的天然屏障,孤懸在外的英國,國際環境也較為安定,因此,其不願輕易摻和到歐洲的亂局中去。

同時,相較於歐洲大陸其他國家,英國沒有出現過強大的中央集權王朝,國王統治一直處於較寬鬆(或者「虛弱」)狀態。反觀歐陸具有代表性的法國,無論拿破崙造就的法蘭西第一帝國,還是此前的法國大革命,均習慣用暴力手段實行高壓統治。

不同歷史造就不同的國民性:英國人看重「自由」,而歐洲大陸(尤其法國)看重「平等」;英國人一貫認為,個人才是第一位的,高於由個人組成的集體,保障個人的權利,是其政治制度中的首要任務(而不是之一);以法國為代表的歐洲大陸,則喜歡把每個人看成一個整體中的組成部分(先有整體再有個體),每個組成部分是平等的,任何一種不平等(尤其是結果的不平等)都難以忍受。

具體到政治實踐中,英國人偏保守、妥協、務實;歐洲大陸的思維則是,發現舊東西有問題徹底扔掉,再通過形而上的思考推理分析出解決方案是什麼樣的,按此理論再造一個新東西出來。

借工業革命東風,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後,它在歐洲大陸奉行了偏保守的外交政策,推行「大陸均衡」政策。按照英國戰略學家富勒將軍的解讀,其要點是「扶持歐陸第二,對抗歐陸第一,當第二升為第一後,就再扶持新的第二來對抗」。「大陸均衡」因兩次世界大戰而破產,但是,這種戰略傳統卻被歷屆英國政府繼承。

簡單說,英國跟歐洲大陸歷史上就不貼心。

2兩面派玩家:加入歐盟,牽手美國

1946年,英國前首相丘吉爾以「歐洲的悲劇」為題,在瑞士提出「歐洲合眾國」概念,他說了這樣的話,「我們同歐洲在一起,但不是其組成部分」;「我們同其聯繫交往,但不能被併入或同化」。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

20世紀50年代,反歐立場主導了英國對歐政策,就歐洲一體化,英國一開始就採取超然乃至抵制的態度,使自己大大落後於一體化進程。

60年代初,「脫歐」的嚴重後果開始顯現。隨著歐洲聯合浪潮的興起,英國影響歐陸事務的能力大大下降,英國不得不調整其對歐政策,並在 1961 年提出加入一體化的申請,其底線是在不放棄與美國「特殊關係」的前提下,撈取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好處。據此,戴高樂兩度否決了英國的申請。

直到1973 年,英國才加入當時的歐洲共同體,由於英帝國和英聯邦的作用下降, 以及英美特殊關係的衰落,彼時的英國入歐已別無選擇。同時,其認為以政府間合作為主要特徵的歐共體對自身主權的威脅不大,國家事務的絕對權威仍可保留在國內而不受外部挑戰。當《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簽署確立歐盟基礎以後,英國內對歐政策的分歧開始凸顯。為了長遠的政治經濟利益,英國加入了帶有超國家性質的歐盟, 同時,竭力淡化歐盟的超國家主權許可權,反對歐盟走聯邦主義道路。英國拒不加入歐元區和拖延歐憲條約的批准,就是明證。

與會代表簽署《馬斯特里赫特條約》

歐盟成立以後,每一屆英國政府都必須設法穿越歐盟議程的雷區。彼此爭論的核心是,除了深化與歐陸的經濟和政治一體化之外,英國是否真的沒有別的選擇?大部分政府和工商界精英支持英國融入歐盟,多數選民也認同歐盟是保持就業和提高生活水平的最佳選擇;也有聲音則主張,英國選擇一條既能保證自身的安全,又能獲得比加入歐盟更大利益的道路。

在英國與歐盟的關係中,美國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1997年布萊爾政府上台後,雖然對歐盟持較為積極和建設性的態度,同時也更加倚重英美特殊關係。布萊爾認為,歐美二者在英國政策中並不矛盾,而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係;融入歐洲與保持英美特殊關係猶如英國外交的兩個輪子,缺少任何一個都運行不起來,其中,不惜與法德鬧翻追隨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尤其凸顯英美的「特殊關係」。英美特殊關係是英國與歐盟關係經歷曲折的一個重要原因,現在仍是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素。

可以說,英國就是一個既重視傳統又十分講究實際、本能地靈活對待政治社會矛盾的民族。它不會因為尊重傳統原則而把自己的手腳捆綁住,在主權問題上亦如此。英國人深知:審時度勢,在主權問題上知所進退,努力使自己不處於過分被動、尷尬的境地,往往能更好地保住自己的利益。

3留歐有煩惱:會費貴、移民多

加入歐盟後,英國一直保留著大量舊制。不僅不願放棄英鎊,連已經日漸式微的英制重量單位「磅」也不願放棄。

從2008年起,歐洲大陸經濟形勢相當嚴峻,而英國經濟表現優秀,經濟增長達6.8%,但歐盟僅為1.9%;英國失業率為5%,歐盟則為10.2%。

作為歐盟成員,英國2015年支付給歐盟的「會費」為178億英鎊(約合259億美元),相當於每周要向布魯塞爾支付約3.5億英鎊(約合5億美元),脫歐派認為英國從歐盟換來的回報並不划算。如果脫離歐盟,這一筆錢可以用來投入國內醫療和住房系統,以改善本國人民福利。

讓英國脫歐的另一大原因是移民問題。根據歐盟法律,英國必須讓所有歐盟成員國的移民入境,不能以他們的個人條件為篩選,這影響了其從英聯邦國家及美國輸入高學歷人才。

早在2010年,英國首相卡梅倫曾承諾削減每年凈移民的規模至「幾萬人」,2015年,這項數據高達33.3萬人,1991年僅為4.4萬人。在所有移民中,近一半來自歐盟。一旦土耳其加入歐盟,估計每年將有多達10萬人移居英國。同時,歐盟的自由出入境政策令歐洲成為恐怖分子溫床,目前多達5000名「伊斯蘭國」分子在歐洲自由行動。假設留在歐盟內部,一些危險分子可相對便利地進入英國犯事。現英國監獄內有1萬名外國囚犯。對於英國是否應該留在歐盟,企業的看法不同。

很多在英國運作的全球企業警告稱「英國退出」會催生諸多風險,同時,數百位英國企業主卻支持退出歐盟。他們聲稱,自己的企業正在承受歐洲監管部門的折磨。

歐盟有共同的貿易政策,致使英國無法與其他國家談判並簽署屬於自己的自由貿易協定。"脫歐」陣營聲稱,英國將從與印度和中國等國家增加貿易往來中收益,也可以簽署屬於自己的協議。他們還堅稱,英鎊的貶值將為本國出口商提供支撐,因為他們的產品在國外市場會擁有更強的競爭力。


推薦閱讀:

為什麼北愛爾蘭和蘇格蘭會願意留在歐盟?
英國脫歐後,部分英國公民請願要求第二次公投,如果重投一次,可以扭轉局勢么?
陌生的市場,未知的未來
英國脫歐了,世界該怎麼辦?
英國脫歐之後對於中國留學生會有哪些影響?

TAG:英国脱欧 | 欧洲联盟E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