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也許我們都忽略了這一點:文章並不只是「唯快不破」 | MindTalk

本文來自愛范兒旗下創業社區 MindStore 的「MindTalk 線場」欄目。如果希望參與到 MindStore 欄目報道,或者有相關項目推薦,請將產品提交到 MindStore.io。

這是一個越「快」越自豪的年代。

覆蓋絕大多數用戶的社交媒體的興起讓傳統的物理邊界不再存在、一眾閱讀平台應用更將各種資訊喂到了用戶的嘴邊,遠比以前低的准入門檻讓一大批新媒體和自媒體爭相湧入。

但世事總有「異類」, 動輒四五千字甚至上萬字、文章中文筆細膩、文章中的人物數量經常超過 10 個,很多段落還寫得像電影里的慢鏡頭,這就是特稿。而《智族GQ》的特稿正是這個領域的佼佼者之一。

雖然與常規套路不同,這些不追熱點、不標題黨、不快餐化文章交出的成績單卻出乎意料的好。

雖然因為商業機密,《智族GQ》沒有辦法告訴我們所有數據。但它們表示本周一發布的關於神奇百貨 CEO 王凱歆的特稿《17 歲 ceo 王凱歆:風口少女的神通與孤獨》實際閱讀量已經超過了 20 萬。

為了讓大家真正的了解特稿,同時也能夠從中獲得啟發,我們專門邀請了《智族GQ》總主筆何瑫,就特稿進行了一次詳盡的分析。

特稿火不是沒道理,只是你沒想明白

「為什麼與絕大多數內容走向不同的特稿能火?」這應該是大家最想問的,何瑫在 MindTalk 線場中給出了六點答案:

  1. 故事永不過時;
  2. 認識、理解世界的方式中,講故事是生命力最強的一種;
  3. 傳播起到的升級換代激活了沉睡已久的特稿;
  4. GQ 是極少數能夠真正提供特稿創作環境的平台;
  5. 特稿對抗時間衝擊的能力無可替代;
  6. 稀缺即價值。

首先是講故事本身,這個東西存在的時間是以千年為計算的單位的。從最初的口口相傳到評書、再到各種各樣平台中的語音和視頻,是一門非常古老的手藝。

雖然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它的載體經過了不斷的變化,但它始終存在,直接證明了這種形式本身的生命力,而且這個生命力還不會因為時間而消逝而去。所以我們才能在《智族GQ》特稿中看到那麼多類似電影長鏡頭的細節處理。

《智族GQ》總主筆何瑫

講故事這種信息傳播方式還有另外一個特點:易於理解。想要了解一件事情的方法很多,研究報告、學術論文也是選項之一,但他們同時也有自己的閱讀門檻,你必須對背景知識有一定的了解、要有看問題的眼界。相比之下講故事就簡單得多,讀者起碼看得懂故事,是否能讓讀者都能夠形成思考這就是下一個層面的問題了。

按照我們的慣性思維,「快餐化」、「碎片化」的內容趨勢對高質量、長耗時的文章肯定帶來了衝擊,但真的一點好處都沒有么?何瑫在 MindTalk 線場的分享中提到了大家容易遺漏的一點:

微信移動端這種閱讀出現之後,我感受最強的不是衝擊,而是文章的傳播度、最終能夠抵達的人群的數量以及廣度相比以前都有了質的飛躍。這反而將特稿的價值大大激活了。

因為原來雜誌、報紙的最終讀者數量終究是有限的,如果你不購買載體,就無法看到,但是微信的出現已經打破了這種障礙。只要用戶擁有一台帶有微信的智能手機,理論上什麼內容都可以進入他的視野範圍內。

當然口說無憑,實際中《智族GQ》的特稿也是先在雜誌上發布,隨後再在微信平台上發布,所取得的反響是截然不同的,何瑫在 MindTalk 線場的分享中也舉了一個實際的例子:

今年我們報道總監曾鳴就寫了一篇關於前電競選手「SKY」的文章《失敗者李曉峰》,三月發布在微信上只用了短短一天就獲得了極大的傳播量。但大家都不知道的是,那篇文章實際首先發布的地方是我們一月份的雜誌。

在一月發布在雜誌上到三月發布在微信這足足兩個月的過程中,這篇文章引發的響動遠不及微信發布後的那幾天,可以說微信給傳播方式帶來改變的最佳例子。

那為什麼中國最優質的特稿作品會出現在一本非新聞類的刊物中呢?為什麼就連很多傳統的新聞媒體都開始削減自己的特稿部門呢?何瑫給出的答案是一句話:《智族GQ》是極少數能夠提供特稿創作環境的平台之一。

特稿作品的其中一個特點就是寫作周期很長,你需要接觸大量的採訪對象,了解海量的背景信息,這需要時間來消化,對於一個節奏比較快的媒體,它是沒有辦法去承載這種慢節奏的報道。這其中就包括了絕大部分的新媒體和自媒體。同時《智族GQ》作為一本月刊,出版節奏本身就比較適應於特稿這樣一種節奏的產品。

另外一方面特稿也對單篇文章的投入提出了很高的需求,你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時間成本、金錢成本,媒體必須要有一定的資金實力才能夠足以去支撐這個產品。

當然你也需要提供一個寬鬆自由的創作環境,這對於好的作品產生是必須的。就拿《智族GQ》的報道組來說,他們不再需要考慮文章的傳播度,廣告營收是否健康?他們扮演的只有一個角色:

為雜誌塑造品牌形象,提高雜誌品牌美譽度。

而要做到這一點,他們只需要專註於一件事——將報道本身的質量提升到極致。

時效性方面我們同樣可以拿上文提到的《失敗者李曉峰》來說,作為一篇關於具有很大公眾影響力的人物的文章,它可以說跟熱點、時效沒什麼關係,哪怕過三、五年拿出來看,仍然是一片好文章。

最後就是在整體大環境的襯托之下,長篇幅、深入、故事化的特稿作品實質上已經成為了「稀缺品」。「稀缺即價值」,既然別人都沒做這件事,都沒能力做這件事的時候,特稿的價值就已經體現出來了。何瑫在 MindTalk 線上分享中是這樣說的:

做熱點確實可以獲得更多的關注度,但這是一個自由競爭的市場,而熱點這個市場肯定是一片血淋淋的紅海。因為做熱點的人實在太多了,大家都在裡面分蛋糕,因為分蛋糕的人太多了,所以你實際分到的蛋糕很小。

而做特稿,因為有一定的門檻,所以算是一片藍海。雖然整體的蛋糕會小很多,但是分蛋糕的人少了,你分到手的蛋糕也許反而多了。

特稿寫作:一次漫長孤獨的洞穴探險

「一次漫長孤獨的洞穴探險」——這是何瑫在 MindTalk 現場中對於特稿寫作的一句話概括。

與普通「短平快」的內容創作不同,特稿就是一個不斷向深挖掘的過程,最終變成一次地底的「洞穴探險」,用何瑫自己的話來說就是:

這裡面有很多你之前聞所未聞的事情,你從來沒有見過的人、從來沒有想到過的人,你都會在這個過程中遇到。這個過程需要的不僅僅是時間,還有耐力和毅力。

同時你還不能獲得來自別人的幫助,而是需要一個人單槍匹馬完成全過程。

雖然市面特稿作品不多,但是總有高低之分,因為採訪、寫作這些技術大家基本都處於一個水準,那麼就使得選題的價值更加凸顯出來,何瑫介紹了下《智族GQ》所參照的選題 6 大標準:

  1. 問題足夠重要,要建立與時代的關係;
  2. 要展示複雜性,要在坐標系裡表達,而不是孤立的一人一事;
  3. 選題要有想像力,不要模式化;
  4. 是結論最好意外,有顛覆性;
  5. 要有好的故事,不要堆材料說觀點;
  6. 要有正確的價值觀。

MindStore 是愛范兒旗下最新潮有趣的產品與想法分享平台,在這裡每天發現你感興趣的產品。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mindstoredyh ,獲得更多大咖線上分享和產品報道。


推薦閱讀:

王小壞完蛋了
劉同的文章好在哪裡?為何那麼多女生喜歡?
如何評價李尚龍的文章為什麼要遠離窮人?

TAG:GQ | 文章 | 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