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世界》博客:[免費試讀] 會員通訊:Dash 羅生門

「由於檢測到這位開發者的兩個賬號和廿五款 app 里出現了近一千條虛假評論,我們刪除了這些 app,並停用了這些賬號,」蘋果發言人 Tom Neumayr 周一對 The Loop 表示。「停用賬號前,我們對該開發者給予了警告,並試圖解決這一問題,但未能成功。對於在評分和評論上有作弊行為的開發者賬號我們會給予停用處理。為保護所有顧客和開發者的利益,我們一向嚴肅對待作弊問題。」

如果你是文中的這位開發者,會怎麼辦?重點關注蘋果的知名科技博客 The Loop 和 iMore 都刊發了這段聲明。在此之前,你已經通過博客告訴大家自己的蘋果開發者賬號由於惡性刷評論的罪名被蘋果關閉,且不可上訴。你說這是莫須有,大家也基本相信。畢竟,你的軟體解決了真實存在的需求,你的顧客也是比較願意和善於在網上說話的一群人。正義在你這邊。

可是蘋果發放給媒體的上述聲明改變了這一切。「蘋果這麼大的公司,不致於憑空栽贓一名小開發者吧。看來這人的確有刷評論,之前居然還不承認!」公眾會這麼想。

於是,你被迫在博客上說出了之前沒有說的信息:三四年前,你用自己的信用卡幫一位親戚註冊了蘋果開發者賬號,還把自己的幾台舊設備借給她當測試機用。刷評論的是她,不是你。但由於使用了同一張信用卡也共享了設備,在蘋果眼中,她的和你的開發者賬號是有關聯的。親戚作弊,你跟著遭殃。你說自己原本完全不知道此事,蘋果在關賬號前也沒聯繫過你。但是,蘋果和你通了電話,告訴你只要在博客上發一個帖子,把事實說清楚,賬號就可以恢復。你按照要求寫了帖子,並按照要求把帖子發給蘋果審核。可是就在你等待審核結果的時候,蘋果向媒體放了話。你不能再等,不能讓用錢包和鍵盤支持你的社群認為你是個騙子,於是,你上傳了和蘋果的最後一通電話的錄音。

這就是編程文檔閱讀器 Dash 的開發者 Bogdan Popescu 的羅生門。目前他的蘋果開發者賬號依然沒有恢復。

---

The Loop 的帖子作為新聞稿件完全不合格。以如今爆料驅動的科技新聞站的慣常做法而言,上周的新聞,本周收到了蘋果的正式回應,如果不第一時間發布,別家肯定要搶先了。這種想法談不上多高尚,卻也可以理解。但是,Popescu 在上周的博客文章里已經透露賬號被停用的原因是蘋果認為他在惡性刷評論,同時他本人也明確否認了這點。所有這些,The Loop 的記者 Jim Dalrymple 不會不知道。在這種情況下,發稿前聯繫 Popescu 本人求證,就是基本的新聞操守。Dalrymple 要麼是沒有求證,要麼是求證未果後在稿件里沒有向讀者說明「執筆時本站試圖聯繫 Popescu 未果」。兩種做法都是不可接受的。

更致命的是 Dalrymple 把蘋果發言人單方面的話當成了「證據」。再讀一遍本文開頭的引文,那裡面只有判決,沒有絲毫證據。但 Dalrymple 卻是這麼說的:「……開發者否認了(刷評論的指責),但蘋果有證據。」

可以想像 Popescu 看到這篇稿件時的憤怒——假如他確實沒有刷評論的話。

目前為止我願意相信 Popescu 沒有刷評論,願意相信他是那不靠譜親戚的犧牲品。在這個前提下,我認為他對此事的處理欠妥。

Popescu 和蘋果的電話不只一通,我們只聽到了最後一通的不完整錄音。在這份錄音里,蘋果的工作人員語氣堅決,不容分說,而 Popescu 的英文表達並不流利,一路被對方在氣勢上壓制,語氣中帶有明顯的無奈和疲憊。從表面上看,很容易把這段錄音理解為可憐的獨立開發者被放上了砧板。

但如果仔細聽錄音內容,雙方的意圖就不是那麼容易確定了。了解大企業機制的人會知道電話里那位蘋果員工只是在執行上級命令。上周末事件爆出之後,負責 App Store 的蘋果高級副總裁 Phil Schiller 對媒體表示自己正在調查此事。在電話中,蘋果員工強調「Phil 希望能和你一起解決此事」,已經是明確的信號:這不是我能說了算的,我只是傳話而已。傳什麼話?蘋果不希望在這件事上形象受損。具體而言,蘋果要求 Popescu 用一篇博客文章說明以下幾點:

一、你的賬號和賬號乙是關聯在一起的(the accounts are linked);

二、賬號乙有惡性刷評論行為,因此蘋果將其關閉,而由於你的賬號和賬號乙關聯,它也被一起關閉了;

三、你正在和蘋果一起解決此事:取消兩個賬號的關聯,並讓自己的賬號及軟體重新上架。

這是一個雙贏的方案。Phil Schiller 是蘋果的公關大總管,他的目的是要讓蘋果形象上不失分。Popescu 作為一個賣得不錯[1]的獨立軟體的作者,他的唯一目的應該是讓 Dash 儘快重新上架。按照上面的方案,蘋果可以顯示出善待獨立開發者,積極解決問題的形象,Dash 經此一役知名度將提高,並將在 App Store 里重見天日。

或許在 Popescu 的理解里「linked」這個詞包含「我對於賬號乙的惡性行為也有責任」的意思,或許他只是對整件事產生了深深的無力感,或許他那天只是心情不好,總之,他在電話里不斷重申自己的清白。「無意冒犯,但我是這麼想的,」他說。「我對於另外那個賬號沒有控制權。你們讓我為那個賬號的行為付出了代價,但在我看來,我沒有做錯任何事。」

或許 Popescu 的態度讓蘋果覺得他心中的怨氣會致使他把事情進一步鬧大——在那幾通電話之前,科技新聞站點和蘋果開發者社群基本都站在 Popescu 一邊,或許是 Schiller 的手下為了貫徹老闆的意圖,向媒體發放了絕對不會讓蘋果難看的聲明。不管怎麼說,那段文字確實把 Popescu 逼到了絕境,而它又是如此滴水不漏。「這位開發者的兩個賬號」這一措辭在 Popescu 看來大概很不公正,但它在邏輯上無懈可擊:用同一張信用卡註冊的兩個蘋果開發者賬號,當然可以被視為持卡人的兩個賬號。(這裡有一點美國特色。在美國信用卡不僅普及,很多時候還是身份認證工具,例如在網上買了電影票,到場時出示同一張信用卡方可領取。)

在我看來,Popescu 最理想的做法是在電話里不進行任何辯駁,語氣確鑿地答應蘋果的要求。在不對雙方作任何預判的前提下,Popescu 的閃爍其詞可以解讀為英語口語表達能力上的問題,但也可以解讀為「心裡有鬼」。就算是在蘋果出人意料地向媒體發布聲明之後,無論多麼憤怒,Popescu 也不應該用公布電話錄音的方式來泄憤(何況這裡還有倫理甚至法律上的問題)。他完全可以把借信用卡給親戚用的事情告訴大家,說明作弊的不是自己,並且表示正在積極配合蘋果解決此事,確保 Dash 儘快上架。如前所述,這是對雙方最好的選擇。

目前為止,此事仍有諸多疑點,包括:

  • 蘋果在關閉賬號前究竟有沒有通知兩個賬號的主人?還是只通知了其中一個?哪一個?
  • 蘋果對於「關聯賬號」的定義是什麼?信用卡是唯一標準嗎?
  • 蘋果對於惡性刷評論的定義是什麼?開發者可以評論競品嗎?可以評論自己的軟體嗎?
  • 蘋果規定如果開發者以個人身份註冊開發者賬號,那麼在 App Store 里「Seller」那欄必須是開發者的真實姓名。換言之,如果用一張信用卡申請了兩個賬號,那麼兩個賬號的 Seller 應該是同一個人。這種情況下,Popescu 的親戚難道也是以 Bogdan Popescu 的名義在賣軟體嗎?
  • Popescu 說的這個親戚真的存在嗎?我們在這裡可以看到二零一一到二零一二年間存在過一個 Seller 為 Bogdan Popescu 的軟體 moveAddict,在這裡可以看到 Popescu 在二零一零年曾經用他的 Twitter 賬號 @kapeli 推廣過 moveAddict。

這些問題的答案或許會在未來幾天浮出水面,或許不會。但可以確定的是 Popescu 目前的狀況不太有利。

待續。

  1. 他在二零一五年初貼過 Dash 二零一四年的賬單,但那篇文章已被刪除。在一三六期《IT 公論》里可以看到痕迹。

---

本文系二零一六年十月十日《一天世界》會員通訊。會員通訊是《一天世界》會員專享的福利之一,若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成為會員(每周五篇會員通訊,這裡是往期通訊摘要之一)。

(本文原載《一天世界》博客)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味之道》脫離IPN?
硬影像為何要加入 IPN 播客網路?
如何評價 IPN 的新節目《(Hi)story》?
為何 IPN 旗下的節目在荔枝電台都不更新了?
參加《IT 公論》8 月 29 日北京聚會是種怎樣的體驗?

TAG:IPNIntelligentPodcastNetwork | 一天世界 | 苹果公司AppleI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