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冰戀者和他的情人們

繼喪屍片《釜山行》大熱過後,哈利波特男主的一部自毀電影《瑞士軍刀男》又將「戀屍」展現在公眾視野。影片講述了被困荒島的漢克偶遇擁有瑞士軍刀一樣豐富功能的屍體男曼尼,不僅成功逃離了荒島,還演繹了一場「戀屍」的感人故事。

▲ 《瑞士軍刀男》電影海報

追求美是人類的共同愛好。然而有這樣一個群體,人類迷戀的一切美的形式,他們均不感興趣。死亡和黑暗以及一切我們眼中的醜惡,卻令他們深深著迷。屍體、死人的器官、甚至糞便都可以是他們熱愛的東西;他們的夢裡經常出現殺戮,頭顱骨,或者機器人;他們毫無人情味,比普通人顯得冷漠、僵硬和缺乏憐憫;他們津津樂道於病症、埋葬與死亡,赤裸裸地談論血腥場面,描述血淋淋的暴行。

▲ 莎樂美自己對聖人施洗約翰的愛被遭到拒絕後,因愛生恨,在為希律王跳七重紗舞時乘機索要聖人的首級,最後親吻其頭顱

在心理學中,「戀屍」是一種性慾的倒錯,是對屍體或者人體某些器官的迷戀。那為什麼迷戀死亡,沉寂腐敗的東西?

戀屍者有強烈的支配慾望,這就要求他們的性伴侶只能聽人其擺布,從而滿足他的性快感。戀屍者能與一個人或者一隻狗發生聯繫僅僅在於他佔有這件物品時;如果他失去了佔有物,他就失去了同這個世界的關係。於是屍體,以及沒有生命的東西,在他們這裡就是最好的可以完全機械性掌控的東西。

冰戀

不難發現,戀屍者的行為和虐戀有一點關聯。「虐戀」的英語詞為「sadomasochism」,是施虐癖(sadism)和受虐癖(masochism)兩者的合成詞,隨著互聯網的普及,「SM」成為虐戀的不正式稱呼。在虐戀中,施虐方又被稱為主人,主人同樣控制欲極強,並將奴視為己物,可以對其施行任何霸道行為。

據調查統計,50%的人在性行為中都有輕度SM傾向,但一般也只是停留在制服的階段,走到捆綁、鞭打這個層面的都不算太多。傳統SM以心理調教為主,並不發生插入性行為。而大部分人都以為SM就是一種性行為。因此,SM在本國,只能說是一種被淺薄化的性情趣需要。鮮有人觸及「冰戀」這個禁忌領域。

▲ 綁縛與調教

冰戀並非對冰的喜愛,而是戀屍癖。它是SM中的最高層次——第四階段:死亡調教。主方叫做藍志,奴方叫做志蜜。作為主奴遊戲SM的極致演繹,主最後會把奴吃掉,同時奴也是心甘情願的。

冰戀也分很多種,如「秀色」是殺人食屍;「冰睡」是戀屍瀆屍。由於人處於瀕死狀態時,會體驗到SM中的極至快感,部分冰戀奴方為駐留青春和享受快感,也會心甘情願去做冰戀主方黑暗人體盛宴的犧牲品。

《薩德侯爵》虐戀鼻祖:「與其說善意是靈魂的美德,不如說是一種驕傲的罪惡」;「殘酷才是人的天性,連還未到理智年齡的幼兒,都能夠捏死一隻鳥,咬破奶媽的乳頭」。

▲《薩德侯爵》劇照

案例

冰戀者中戀屍癖比例極高,絕大多數對社會構成威脅。他們為自身性滿足,殺死受害者並瀆屍,而且會重複犯罪;但也有少部分人只是竊取屍體來滿足需求。

常見於在殯儀館以及醫院太平間的工作人員,由於這個行業對戀屍者來說相當誘人,他們有最頻繁且容易的渠道接近屍體。曾有報道美國殯儀館一工作人員被起訴奸屍,16年間與百餘屍體發生性關係。此類偷屍奸屍的情況危害較小。但是,很多戀屍者為了滿足需求,不惜殺死受害者來進行瀆屍。

黑色大麗花

947年1月,洛杉磯西南的雷麥特公園發現一具臟器大多被取走,口角被刀刃切割成「微笑小丑」狀的女性屍體,死者伊麗莎白·安·肖特,是一名演員,由於喜歡黑色被稱為「黑色大麗花」,這一案件也被稱為「黑色大麗花慘案」。儘管有無數官方和私人偵探參與其中,直至21世紀初仍未破案,使此案成為加州歷史上著名懸案。

南京碎屍案

1996年1月10日,南京大學成人教育學院一年級女生刁愛青被害。遺體碎片在其失蹤9天後,也就是當年1月19日清晨,被清潔工在南京華僑路發現。兇手為消滅作案痕迹,將屍體加熱至熟,並切割成2000片以上。案發後,南京市公安部門內運用警力進行大規模搜查,但至今仍未找到兇手。

白銀連環殺人案

從1988年至2002年的14年間,在中國甘肅省白銀市有9名女性慘遭入室殺害的案件,部分受害人曾遭受性侵害。兇手專挑年輕女性下手,作案手段極其殘忍,均遭到不同程度的肢解和姦害,其中年紀最小的受害者只有八歲。這個案件在2016年才被破獲,兇手高承德對連環殺人的罪行供認不諱。

動物與屍體交配

就算是在大自然,很多種群都被發現有與已故的族群成員的屍體交配的行為。儘管跟人類不同的是,動物和它們死去的同伴間的這種行為,並不是出於戀屍的性癖。

冰戀者大部分天生性取向扭曲只有少部分是後天形成。只不過,有的人遵循了這個社會的人倫準則,有的人突破了它。大部分人選擇的,都是在不侵害他人的前提下,保有自身的喜好和自由。

Joel Peter Witkin這位美國藝術家就將冰戀等黑暗主題在藝術上運用得淋漓盡致。他以化妝畸形兒、同性戀、殘障、智障、妓女等等社會黑暗階層題材,以背德、受虐、血腥的方式呈現。他把死亡與性結合,將傳說和愛情帶進夢魘世界,他被譽為「一半是哥特畫派的巨匠,一半是電鋸殺人狂」。

▲ Joel Peter Witkin

Joel Peter Witkin從小成長於紐約布魯克林貧民區,他在6歲時目睹過一場車禍,被碾的小女孩的頭顱滾到他的腳邊,這個童年經驗影響了他日後的創作。他的所有作品都是在探索暴力、痛苦、死亡,指向畸形人和人類的病態。他說,賞心悅目的事情很容易做,而他的作品是處於趨向光明的需要,但必先經過黑暗。

事實上有很多隱藏在黑暗裡的東西,大多數人根本無從知曉或者說很多人只是看到了從陰暗世界裡露出來的冰山一角。在中國,由於心理教育等的缺失,大家只關心利益群體,卻很少真正關心個體。很多人不知道抑鬱症是病理現象,不知道性癮是病理現象,邊緣型人格障礙,甚至是冰戀也是某種病理現象。很多人以為關注黑暗變態的東西就是重口,也有人把這些獵奇部分拿出來消費,也有人急著破口大罵,卻鮮有人願意去認識潛藏在這些黑暗底下的真相。就像Witkin說的一樣,欲抵達光明,必先經歷黑暗。因為總有使我們無視而不見的事實真相,但那並不代表它不存在。

原創內容來自(微信公眾號:秉性)


推薦閱讀:

如何面對父母突然的偏心?
學修電梯的 怕危險怎麼辦?
經歷無痛人流全過程及術後感想。?
為什麼知乎上有人會用這麼長的篇幅甚至加上各種麻煩的圖表來回答一些與自身並沒有利益相關的事?
認真的趙先生,祝你餘生天高海闊

TAG: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