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54年跑一場奧運會馬拉松,成績有效!還成了日本跑神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一下日本的「馬拉松之父」。在奧運會史上, 他因跑了一場歷時54年的馬拉松比賽而聞名。這個人就是金栗四三。

1891年8月,金栗出生於日本熊本縣玉名郡。

因為上高中時因學校離家遠,金栗四三每天都得奔跑12千米上下學,於是不可自拔地愛上了長跑。

1911年11月,日本為選拔斯德哥爾摩奧運會參賽選手舉辦了一場馬拉松比賽,20歲的金栗四三以2小時32分45秒打破了馬拉松世界紀錄(當時馬拉松的賽道只有40公里多),一舉成名,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當時的新聞報道

第二年,由於經費有限,日本只派出了兩名運動員參加斯德哥爾摩奧運會。其一是短跑運動員三島彌彥,另外一名便是金栗四三。

兩人先是乘船,然後換到顛簸的西伯利亞鐵路,花了整整18天才從日本到達斯德哥爾摩。

?開幕式上的日本隊

可惜事與願違,舟車勞頓、水土不服加上缺乏比賽經驗,率先出戰的三島在100米和200米的分組賽中均名落孫山,400米項目雖然進入決賽,但卻因為腳傷而棄權。

金栗四三參加的馬拉松比賽在瑞典索倫蒂納市舉行, 比賽時正值當地的酷暑,當天氣溫更是達到了40攝氏度。參賽的64名選手中有超過一半中暑,還有一人因為脫水而死亡。

高溫加上從日本到瑞典的長途跋涉和對當地食物的不適應,使得金栗四三在比賽中途失去了意識,摔倒在了路旁。所幸附近有一戶好心的農戶,把他抬到了自己家中悉心照料。

當金栗四三從農戶家中醒來時,已經是比賽結束後的第二天了。

金栗四三感到自己被世界拋棄了,他覺得非常地恥辱。於是,他在沒有通知比賽官員的情況下,獨自返回了日本。

回國後,金栗四三受到媒體和大眾的指責。他在日記中寫道:

這是我一生中最值得紀念的一日。失敗乃成功之母。面對旁人嘲笑,也就以笑響應吧。就像雨降之後,鬆軟的地面終會變得更牢固一樣,終有一日,我會抹去這份恥辱。

瑞典奧委會一直認為金栗四三失蹤了,甚至可能已經過世。直到50年後,他們才發現金栗四三就居住在日本。

1967年,瑞典電視台聯繫到金栗四三,邀請他完成50多年前的那次比賽。76歲的金栗四三接受邀請, 最終以54年8個月6天5小時32分20.379秒的時間完成了比賽,創造了奧運史上 「最慢」的馬拉松比賽紀錄。

完成比賽後,金栗四三感嘆道:

這真是一條漫漫長路啊,在這期間我都已經有6個孩子和10個孫子了。

其實,在斯德哥爾摩奧運會後,金栗四三還被選拔參加1916年的屆間奧運會,但此次比賽由干第一次世界大戰而取消。

此後,他又參加了1920年的安特衛普奧運會,並以2小時48分45.4秒的成績完成了比賽,排名第16。

他最後一次參加奧運會是1924年的巴黎奧運會,但沒有能夠完成比賽。

但在當時那個年代,交通不發達,也沒有今天這樣便捷的信息交流。以至於瑞典奧委會50多年後才發現金栗四三還活著。

除了參加奧運會,金栗四三還為推動日本馬拉松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很多其他工作。正是他推動了箱根驛傳和福岡國際馬拉松錦標賽的舉辦。

1912年,日本首次參加奧運會即成績慘淡,作為參與者的金栗四三反思日本競技體育的出路。

在與一些新聞界和體育界人士討論之後,金栗四三試圖召集東京地區的大學生們進行接力比賽。1920年,在克服了組織、資金等方面的困難,第一屆「東京箱根間往複大學接力跑」比賽正式舉行,也就是後來著名的箱根驛傳(日語「箱根駅伝」)。

?電影《強風吹拂》正是講述箱根驛傳的

箱根位於日本的神奈川縣,是日本的旅遊勝地。箱根驛傳早期是根據參賽學校數量命名為「幾大學接力跑」。

1920年的第一屆箱根驛傳在早稻田大學、慶應義塾大學、明治大學和東京高等師範大學四所學院之間展開,因此又名「四大校驛傳賽跑」。

後來,由於賽事折返點位於箱根蘆湖之畔,比賽便以「箱根駅伝」對外宣稱。與我國古代驛站制度頗為相似,日本的「駅伝」(接力跑)是傳遞信息的一種重要方式,具有悠久的傳統。

由於賽事正處於日本新年假期,因此,箱根驛傳不僅是日本田徑界一項悠久的賽事,也成為日本民眾新年的3大習俗之一。

?日本人過新年有兩個電視直播節目必看,一個是「紅白歌會」,另一個「箱根驛傳」

比賽為往返接力跑,分10個賽段,往返各5 個賽段,距離長達220 多公里,分兩天進行。近一個世紀以來,箱根接力賽為日本培養了大量的優秀中長跑選手,實現了賽事創辦者「從箱根走向世界」的目標。

從2004年開始, 這項比賽的最高獎以金栗四三之名命名為「金栗四三杯」。

金栗四三還是日本三大馬拉松賽事之一的福岡國際馬拉松錦標賽的創辦者之一。

1947年,首屆福岡馬拉松在金栗四三的組織下揭幕。第一屆的名稱為金栗杯朝日馬拉松,地點就在金栗的故鄉熊本縣。比賽最初安排在全日本各地舉辦,直到1959年才永久落戶福岡(唯一例外是1963年,為了迎接東京奧運會,比賽在東京開跑)。

比賽的前7屆參賽者都只有日本人,直到1954年才開始邀請國外選手參加,創當時日本馬拉松賽之先。

1966年,賽事被定名為福岡國際馬拉松錦標賽,當時國際田聯尚未成立,福馬成為實際上的馬拉松世錦賽。

福岡國際馬拉松錦標賽是世界上唯一一項專門面對頂尖跑者的城市馬拉松,是世界上門檻最高的馬拉松。賽事分A、B組,僅限男子選手參賽。A組選手成績約快於2小時27分,B組選手則要求達到2小時40分。

福岡國際馬拉松錦標賽有個石碑,上面刻了歷代優勝者的名字。「日本馬拉松之神」瀨古利彥,衣索比亞名將格布雷塞拉西,四屆福岡冠軍、引發美國馬拉松熱潮的弗蘭克·肖特等都曾在上面留名。

石碑上的銘牌正來源於金栗四三的題字:「體力、氣力、努力」,這也成為了金栗四三的墓志銘。

一場跑了54年的馬拉松,這讓小編想到一句話:若心之所向,時間不是問題!不管是馬拉松還是人生的路程,只要努力,總有一天能實現!


推薦閱讀:

跑完人生第一場馬拉松是怎樣的體驗?
馬拉松中如何進行醫療求助
如何科學分配高強度間歇訓練和LSD的比例?
波士頓夢想 | 2016波士頓馬拉松大數據
求完成馬拉松跑步訓練計劃和注意事項?

TAG:马拉松 | 跑步 | 奥林匹克运动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