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是怎麼來的|儒學辨義 論語 為政篇第二 20

原文: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庄,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釋義:季康子問:「如何使民眾尊敬、忠誠而且使其聽話呀?」先生說:「在民眾面前莊重,他們就會尊敬你。讓民眾孝其老、慈其幼,他們就會忠於你。舉用善者而且教導才能差的人,就能使他們聽話了。」

季康子是魯國最具權勢的季氏家族的後人,他向孔子請教怎麼鞏固他的權威,想讓人們敬著他、忠於他,還得聽他的話,儼然一副高高在上的老大模樣。原文中「舉善而教不能,則勸。」的「勸」是使人聽從的意思,與上一篇中的「舉直錯諸枉,則民服。」相通。

孔子雖然不見得想給季康子出這個主意,但為了幫他走上正道,還是給他講了一套比較正能量的價值觀。針對季康子的三個訴求,孔子給出了三個具體方案。

首先,孔子說要想得到尊敬,自己先要莊重。這還是裝逼的套路,不過也無不可,對於季康子這種很把自己當回事的人,裝就裝一下吧(關於裝逼在《學而篇第一 8 尊重的力量》中曾經討論過)。

其實要想贏得他人的尊敬,只需在尊重自己的同時也能尊重別人,然後再有一點值得人敬佩的地方,就可以了。尊重是互相的,沒有理由你尊重別人的時候,別人不尊重你,除非那個人根本不懂得尊重。老子說:「將欲取之,必先與之。」這樣得來的尊敬是自然而然的,不是靠端架子硬要來的,還不用那麼辛苦去裝蒜。

再者,孔子說要想讓人們忠於你,就要先培養人們尊老愛幼的風氣。這個主意不錯,先把民風培養好了再說,至於忠不忠就另當別論了。尊老愛幼的確能培養大家的愛心,使民德歸厚,不過並不能解決忠誠度的問題,不是這個邏輯,否則歷朝歷代就不會有那麼多人造反了,這只是孔子的一廂情願罷了。

其實想提高忠誠度,還是要以德服人,沒有點人格魅力,別人憑什麼忠於你?靠錢買不來忠誠,該背叛還會背叛;靠威壓也得不到忠心,人家肯定暗地裡憋著勁干你呢。所以想當好老大還是得從自身下功夫才成。

最後,加強教育,唯才是用。這也是好主意,教育是立國之本,大力提高民眾素質,同時重視選賢用能,自然就會社會繁榮、民心安定。民心安定了,自然就歸順、服從了,於是也就便於管理了。

可見,想樹立權威,靠蠻力不行,還是得提升自己的修為才行。修為到了,人們自然就會喜歡你。也別光想著當權威,如果修為沒到,就拿自己當權威,民眾才不會把你當回事兒呢!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自然文化發展

推薦閱讀:

什麼才是真學問|儒學辨義 論語 學而篇第一 7
儒家思想真的是阻礙科技發展和民族復興的絆腳石嗎?
如何看待第24屆世界哲學大會於2018年由中國承辦?
怎麼樣反駁「中國古代信奉基督教」的觀點?

TAG:文化 | 国学 | 儒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