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17)落幕

瑪格麗特.撒切爾政治生涯的死亡披著一層黑暗的光澤,就像是古代故事當中的情節一樣。她的首相任期充滿了鮮明而切近的自我戲劇化,她將自己打造成了戰爭與和平時期的雙重英雌,她在煤礦與街頭艱苦奮戰,在黨代會上一路唇槍舌劍過關斬將,長江流水一般抨擊對立黨派的領袖,日復一日她永遠讓人感到嶄新的歷史篇章正在創作當中。這也正是為什麼如此之多針對她的攻擊往往都會被扭曲成有口無心的讚美——鐵娘子、特權女旗手、不可違逆之婦人、大英雌、天佑的瑪格麗特、甚至還有巨雌象。在她血跡斑斑的胸甲上,八十年代倒映的影像比起任何一個當代時代都更加光怪陸離,金融城新增財富金光刺眼,蘇聯倒台的色調明朗溫暖,國內衝突與暴力又抹上了一把慘淡的暗色。撒切爾根本不知道自己有極限。世界在她手中煥然一新。她的倒台也在所有方面都配得上自己之前的表現。偉人傾頹之際,按照詩歌要求原因必須是個人弱點,而決不能是因為她在地毯上絆了一跤,或者因為精力不濟、年老體衰。這個故事的結局從任何方面都配得上早先的跌宕情節。

  導致最終大爆炸的導火索有好幾條。有一條是人頭稅,還有一條是經濟問題,最後還有幾乎等同於經濟問題的歐洲問題。之前我們已經見到了勞森如何試圖將英鎊與與西德央行的反通貨膨脹經驗以及信譽聯繫在一起,在歐洲匯兌機制中緊跟德國馬克。他的打算是在新興全球金融市場這片混戰不休且令人暈眩的泥沼里找到一塊堅實的施政基礎。撒切爾表示反對。她認為貨幣應當自由浮動。撒切爾好比《暴風雨》中御風而行的精靈愛麗兒,而勞森在她眼裡就是粗蠢的卡利班。她還知道歐洲匯率機制將來有一天打算推行歐洲統一貨幣,這是歐共體主席雅克.德洛爾打造固若金湯的歐洲聯邦化國家體系計劃的第一步。蠻牛一般頑固的勞森無視撒切爾的反對,還是將德國馬克當成了英鎊的追隨目標。兩人在公開場合全都否認這一點但其實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撒切爾在報紙上跟隨這這一做法的進展。當勞森跟隨政策的成本開始高到難以承受時她終於下旨號令勞森收手。勞森氣鼓鼓地聽從了她,但是從那以後兩人就再也沒說過話。

  比利時的布魯日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小城。海底隧道與廉價航班使得大批英國人蜂擁而至,享受浪漫情調、啤酒、藝術與巧克力。不過當撒切爾於1988年御駕親臨時,上述這幾條都不在她的日程之內。她此行的目的是發表一篇決定性演講,迎頭痛擊正向她大舉逼近的聯邦主義。外交部曾試圖將她的講稿修改得柔和一點,但她在最終個人定稿時再次將所有的尖角與利刺又裝了回去。她告訴自己的聽眾們,她並沒有「成功地控制國家在英國內部的許可權」(這一說法前文已有分析)「但卻僅僅是為了看到這些許可權在歐洲範圍再次得到推行,看到一個歐洲超級大國通過布魯塞爾實行規模空前的大包大攬」。類似這樣難聽的話她還說了很多。這種無所顧忌的態度不僅觸怒了歐洲的政客,也惹毛了外交部的豪爾。接下來她又重新任命了一位個人經濟顧問,氣質陰鬱且直言無忌的貨幣主義學者阿蘭.沃特斯。此人一貫鄙視勞森的匯率政策且不止一次出言抨擊。就這樣撒切爾一下子同時扛上了勞森與豪爾這兩位革命時期的財長。政府上層出現了十分危險的分裂跡象。她看上去一點都不擔心,依然像平時一樣對豪爾出言輕慢。此外所有人對於她聲稱自己「完全地、快樂地、毫不動搖地、無私地、……完全地、完全地、完全地、完全地」支持勞森作為自己財長的說法都不以為然。人們常說撒切爾不懂幽默,他們錯了。撒切爾的幽默只不過有點怪而已。

  然後尖刻且堅定的法國社會主義者雅克.德洛爾帶著一份內容充實的經濟及貨幣聯盟計劃再次回歸到了這個故事的主線當中。他的計劃最終將導致歐元的問世。為了走到這一步,所有歐盟成員國首先都要將自己本國的貨幣納入歐洲匯率機制從而使其聯繫得越發緊密——這正是勞森的意願,也正是撒切爾所不想見到的。於是乎豪爾與勞森走到了一起。他們告訴撒切爾她必須立刻宣布英國將會很快加入歐洲匯率機制,哪怕暫時先不談論單一貨幣的問題。她先是糾結了一會兒,然後就發動了反擊。在一次馬德里峰會的前夕——英國將不得不在這次峰會上表明立場——豪爾與勞森一起私下造訪了撒切爾,和她大吵一通並威脅說假如她不讓步兩人就一起辭職。她一臉兇相地後退了一步,於是這場危機總算是過去了。但是她只不過是在戰術撤退而已。1989年7月,峰會結束4周之後,撒切爾還手了。她發動了一場大規模內閣重組,時人將其比作1962年的麥克米倫「長刀之夜」。豪爾遭到貶黜成了下院領袖。她勉強允許豪爾保留代理首相這個維護顏面的頭銜,但是在她的新聞官伯納德.英厄姆立即告訴記者這個頭銜不過是個擺設之後這一讓步也化為了浮雲。接替豪爾的是當時還相對不為人知的前任秘書長約翰.梅傑。勞森這次之所以躲過一劫只是因為經濟情況正在惡化,當時就搞掉他過於危險。

  於是劇情就這樣推進了下去。下院就如同充斥著硫磺與腎上腺素那樣一點就著。勞森四面受敵,工黨的影子財長約翰.史密斯尤其讓他不好過。當撒切爾的顧問沃特斯就他的歐洲匯率機制再次發表抨擊後,他終於忍無可忍地於10月26日辭職,並且告訴首相大人今後應該善待自己手下的的大臣。撒切爾假裝沒聽懂。接替勞森的人依然是梅傑,對於他來說這個秋天可謂妙趣橫生。與此同時世界也正在轉變。上述事件發生幾天之後,東德向西德開放了邊境,歡欣鼓舞的柏林人立即將柏林牆拆成了一堆瓦礫。然後捷克斯洛伐克的共產黨政下台,再接著羅馬尼亞的獨裁者齊奧塞斯庫也淪為階下囚。幾周之後的1990年2月,一度曾被撒切爾貶斥為恐怖分子的納爾遜.曼德拉在全世界的歡呼聲中重獲自由。在這各色戲碼輪番上演之際,下院里卻發生了看似逆歷史潮流而動的一幕。一位安東尼.梅爾爵士(1)站出來挑戰撒切爾的保守黨黨首之位。這位默默無聞、年事已高的親歐洲后座議員被嘲笑者們稱作「尾行之驢」。這就好比羅尼.柯博特(2)在拳台上挑戰邁克爾.泰森一樣。但是令撒切爾大感不祥的是,投票結果表明居然有60位托利黨議員投票支持尾行驢或者棄權。與此同時,赫塞爾廷這頭更加危險的凶獸正隱藏在威斯敏斯特走廊的陰影中,匍匐身形往來於各個保守黨團體之間。四年前自我放逐脫離撒切爾內閣之後,現在他看上去越發精神煥發。不少托利議員都向他低聲抱怨人頭稅政策給他們帶來的麻煩,他則一概表示同情,同時儘力掩飾自己舔嘴唇或打磨利爪的動作。

  內部小圈子裡的鐵杆撒切爾主義者們一個接一個地撤出了陣地。她那位滴酒不沾的環境部長尼可拉斯.雷德利由於在接受雜誌採訪時對德國人出言粗魯而不得不辭職——令人絕倒的是,他的繼任者恰好就是勞森的兒子多米尼克。梅傑也最終顯露了其令人擔憂的親歐洲立場。撒切爾最密切的私人夥伴之一伊安.葛(3)也在離開政府之後被愛爾蘭共和軍在家中謀害。在國際上一系列大事還在陸續上演,不肯為撒切爾首相生涯的最後時光留下片刻寧靜。薩達姆入侵了科威特,而她則力主老布希總統發動第一次海灣戰爭——「不要動搖,喬治。」德洛爾的計劃在羅馬舉行的另一場峰會上繼續加壓。撒切爾又一次發現自己被人連推帶拉地陷入了聯邦主義的詭計中。她在下院發泄著自己的怒火與輕蔑,一面將她痛恨的提案撕成碎片一面高叫「絕不……絕不……絕不!」。也就在此時,一個誰都沒有意料到的人突然出手,徹底了結了她。

  許多年來,傑弗里.豪爾一直在撒切爾手下逆來順受,她的輕慢,她的急躁,她的嘲諷,她的怒吼,一切的一切豪爾都本著三錐子扎不出血的宿命主義忍了下來,就像一位飽受河東獅吼折磨但卻從未想過離婚的受氣丈夫。現在眼看著撒切爾在反布魯塞爾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他終於下定了反抗的決心。最終導致他忍無可忍的直接原因可能是因為撒切爾在某些時機尚未成熟的立法問題上粗暴且不公平地對待了他。1990年11月3日,他一臉凝重地在下院對撒切爾出手了。他在自己的辭職聲明中對唐寧街十號方面說他無事生非的指控予以了回擊。他對滿屋聽眾坦誠自己去年曾與勞森一起以辭職來要挾撒切爾,還指責撒切爾將大臣們打發到布魯塞爾談判的方式就好像讓板球隊上場打比賽,但是在更衣室里先把他們的球拍折成兩截。豪爾堅稱撒切爾對於歐洲問題的看法是錯誤的。他接下來說的話不可避免地導致了接下來的黨內領導權之爭,「其他人現在也應該考慮一下,如何應對彼此矛盾的效忠所導致的悲劇性衝突,這個問題已經糾纏我太久了。」此時攝像機剛剛獲准進入下院,於是全國上下的觀眾都看到了豪爾的表現,看到了勞森在他身後點頭,看到了赫塞爾廷冰冷而專註的神情,自然還看到了臉色蒼白的首相本人。第二天赫塞爾廷就聲明自己要挑戰撒切爾的黨首之位。撒切爾告訴《泰晤士報》說赫塞爾廷骨子裡是個社會主義者,他所持哲學的極端形式剛剛在蘇聯遭受撤離失敗,自己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將他打倒。

  托利議員的投票機制要求撒切爾不僅要贏取議會黨的多數票,還要取得15%的領先票數,這樣才算擊敗赫塞爾廷。隨後一場巴黎峰會期間,她在眾多舊日仇敵環繞中得知自己差4票未能滿足第二項要求。這意味著還要進行第二次投票。作為公共生活中為數不多的能以一人氣場營造出人多勢眾之勢的政客,撒切爾人多勢眾地衝到外面,找到一具BBC的話筒發表聲明說儘管失望但自己還將繼續奮戰下去。然後她以大無畏的鎮定做派返迴音樂廳繼續和其他沒那麼面目可憎的國家元首一起欣賞芭蕾舞。正在她觀賞芭蕾之時,威斯敏斯特內部的托利黨議員們也一個個手舞足蹈,或是出於憤怒,或是因為興奮。這是一個支持軟化而心腸硬化的夜晚。許多關鍵的撒切爾主義者都認為她大勢已去,如果繼續戰鬥將會徹底被赫塞爾廷擊垮。這一來托利黨將難免一分為二。最好是她自己辭職,讓其他人來對刺客下殺手。

  即便就在此時,假如她在整個危機期間都呆在倫敦並集結所有內閣人馬來支持自己,她依然有可能挺過這一關。但是當她返回英國並向黨務秘書們詢問意見後發現情況很不妙。她很可能犯了一個戰術錯誤,決定在自己的下院辦公室里逐個接見內閣成員。道格拉斯.赫德與梅傑都已經勉強同意提名她參加下一輪選舉,但是剩下的大部分其他大臣所傳達的信息卻一致得有些反常。他們願意以個人身份支持她繼續戰鬥,但是實話實說她一定會輸。這也就意味著赫塞爾廷的上位。對首相而言更好的做法是主動讓位並使赫德與梅傑擺脫支持許諾的束縛。事後這一過程令她陰鬱地忍俊不禁。看上去就好像所有人事先對過台詞一般。黨務秘書們也是一片附和之聲。內閣通過的動議是如果她堅持他們就支持她。但是他們這麼說完全是心口不一,或者並不打算讓她相信。她已經失去了內閣的支持。只有寥寥幾名特別忠心的人士還在敦促她繼續鬥爭下去,這些人基本上都身處內閣之外。其中有一位頑劣的日記作家兼右翼獨行俠阿蘭.克拉克(4)勸說她不惜一切代價繼續戰鬥,「不幸的是他接下來又說就算我註定失敗也應當戰鬥到底,因為充滿榮光的失利總好過悄然無聲地消失在黑夜之中。鑒於我對於瓦格納式的結局並沒有特別的好感,他這番話也只不過令我暫時振作了一小會兒。」*29*

  就這樣一切都結束了。儘管表現各不相同,但是她的內閣已經筋疲力盡,無法進一步支持她了,而議員們則害怕人頭稅將會在選舉中帶來的報復。撒切爾返回唐寧街十號,向丹尼斯坦誠了一切,睡了一覺,然後在第二天早上7點半向自己的內閣秘書宣布自己決定辭職。她和那些她認為背叛了自己的內閣大臣們進行了一場令所有人都很不舒服的內閣會議,覲見了女王,給其他國家領袖們去了電話,然後獻上了她在下院里最後的精彩表演——「我很享受這一切!」——為自己的政績進行了充滿激情的辯護。有一位托利議員忍不住哭喊道請她回來。當撒切爾眼含熱淚離開唐寧街時,她很清楚自己剛剛成功完成了最後一場政治活動,保證自己的接班人將會是梅傑而非赫塞爾廷。她向自己最緊密的支持者去電話為梅傑鋪好了路。不過他們都覺得這個人多少有些扶不起來,她本人也有自己的顧慮。但不管怎樣,當代英國歷史上最非凡也是對國家改變最大的一屆首相任期終於結束了。

  (1)tSir Anthony Meyer, 3rd Baronet

  (2)tRonnie Corbett - Wikipediagoogle.com/search?

  (3)tIan Gow - Wikipedia

  (4)tAlan Clark - Wikipedia
推薦閱讀:

中國愛國群眾的反美/日/韓活動是否也被當作一種外交籌碼?
我應不應該爭取入黨?
「內務府」和「安史之亂」
如何看待軟體美圖秀秀Meitu被指種族歧視?

TAG:英国 | 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