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華軍:帶你去看這個星球〡輕芒人物

本周「輕芒人物」是公眾號「星球研究所」創作人 @耿華軍。想要看到開屏上磅礴而壯美的自然風光,快去更新「輕芒雜誌」App。

當時決定邀請「星球研究所」的原因很簡單,首先是我自己對山川、星空和宇宙很感興趣,它們隱藏了那麼多秘密、又展示了最宏大、最磅礴的景象風光,但卻是人類有生之年都無法得窺門徑的,我覺得我們寄託其上的好奇心,幾乎就是一種生物本能。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個年初才開始更新的公眾號,發了接近 60 篇文章,篇篇都是 10 萬+,這看似冷門的興趣,卻得到了這麼多的關注,不得不讓人感嘆原來對世界有好奇心的人竟然這麼多。

採訪中,我們聽了創始人自己的故事,還有很多「地理粉」的故事。更多的,是以「上帝視角」呈現的大畫幅照片,每一張都給我一種「被完全震撼和徹底打開」的感覺。比如耿華軍分享的這個然烏湖星空延時攝影作品,來自攝影師柳葉刀。

然烏湖星空延時攝影 | 攝影師柳葉刀_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cover/f0541wbnz80/f0541wbnz80.html

深夜十一點的喜馬拉雅山,曲子華拍攝

耿華軍

(知乎 ID: @耿華軍 )

做過傳統出版社的編輯,

搶過互聯網創業的風口,

在做「星球研究所」之後,他才發現,

這個世上原來有那麼多的地理粉,

因為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最終聚在了一起。

用一句話概括你在做的事?

做一個地理知識的新媒體。就像微信公眾號上說的,「一群國家地理控,專註於探索極致的自然風光。」

努子西峰月亮升起,拍攝點位於卡拉帕塔前方的高樂雪 Gorak Shep,攝影師老 J,選自文章《環珠峰景觀群你了解多少?》

對地理的興趣是什麼時候有的?

上大學時最喜歡看地理類知識,現在能看到的好文章很少,索性就自己來試著寫。

資料來源一般是論文、文獻,還有可信度高的書。不使用百度百科。

我們有 100 多位合作攝影師供圖,其中有人 30 多年專註拍青藏高原,這本身就是一個傳奇。

北京司馬台長城上觀銀河,選自文章《走,去最黑暗的地方》,攝影師趙振昊。

描述一下你現在每天主要的工作內容?

看資料。找專家聊主題。再就是寫稿。聽起來挺無聊的吧?

西藏第一神山岡仁波齊峰,選自文章《西藏第一神山,為什麼是岡仁波齊》,攝影師馬春林。

用你經歷過的一件事,來描述「星球研究所」給你的非一般感受。

做「星球研究所」之後,才知道世上有這麼多地理粉。他們經常在留言中分享故事,一次我們寫蜀山,有位飛行員來寫他開飛機時看到的蜀山的特別之處,獲得點贊無數。我在後面回復:好好開飛機,不要玩手機。

第三代蜀山——貢嘎,選自文章《從盆地到天庭,到底什麼是蜀山》,攝影師唐僑。

第三代蜀山——央邁勇,選自文章《從盆地到天庭,到底什麼是蜀山》,攝影師唐僑。

巴塘縣被姊妹湖簇擁海子山,選自文章《從盆地到天庭,到底什麼是蜀山》,攝影師曹鐵。

你私下裡是個什麼樣的人?

私下有點無趣,除了地理,其他沒什麼特別感興趣的。這跟自己的人生經歷有關。我的經歷比較雜,從最傳統的行業到創業風口。保持理性、保持思考,這是我一直在意的事。

你最初的人生理想是什麼?

現在做的事情就是我的理想。我寫過一篇文章,關於美國 1970 年代發射的「旅行者一號、二號」和人類未知的命運,裡面有我看《三體》時的一些想法,很多「三體」迷在下面留言。這背後,是人們對未知世界的共通的好奇心。

最為知名的高山湖泊——賽里木湖,海拔 2000 多米,選自文章《伊犁:遙遠西部的一個角落?》攝影師李文博。

當把「星球研究所」當成事業時,你希望能在其中獲得什麼?

過去做出版時,銷量最好的也就是十幾萬冊,現在微信公眾號有 25 萬粉絲,從開始到現在發的 50 多篇推文,篇篇 10 萬+,最高的閱讀量有 260 多萬。可以影響到更多的人。

做這件事後,最大的成長是什麼?生活上又有什麼變化?

寫作技巧的成長、對地理知識深度和廣度的積累。我之前去過洞庭湖,就覺得水面臟髒的,岳陽樓也是新建的,平淡無奇,但寫過湖南之後再去,就知道幾百年間洞庭湖對湖湘文化形成的重要性,那種格局和視角完全不一樣。

羅霄山脈茶陵縣雲陽山的大霧,選自文章《為什麼是湖南?》,攝影師羅銘。

什麼樣的人或事情,給過你比較大的觸動?

我們寫珠峰那篇時提到,珠峰上現在還有很多遇難的登山者遺體。就有企業家找到我們,說願意出錢把遇難者遺體運下來,幾千萬都沒問題。當時覺得這是好事,諮詢了一圈才發覺它的複雜。比如搬運的安全問題;是否要徵得家屬的同意,如何一一確認?遺體下來後又如何處理……遠遠超過了我們當時想像。

要做成一件事不能想當然,需要付出更多的智力、時間和金錢。

努子峰,著名登山者「瑞士機器」 Ueli 今年在此落崖身亡,攝影師曲子華。

日落中的珠峰,當時依靠另外兩人扶著相機,才在狂風中完成拍攝,攝影師曾勇前。

三五年後希望自己是什麼樣的生活狀態?

我們有一個實現難度很大的夢想:希望有一天,我們可以出版地理教材,可以讓地理課堂變得更生動。也希望我們有自己的地理研究機構,非商業化的,做出更有獨創性的內容。

描述一下你心目中最好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我不喜歡有太多身外之物。比如在一個簡潔空曠的空間里,做自己喜歡的事,我會享受這種感覺。

然烏湖星空延時攝影,攝影師柳葉刀。

岡仁波齊,攝影師孫岩

發現地理、宇宙的更多樂趣 ,點擊訂閱「星球研究所」雜誌。

策劃、採訪:肖海生

設計、製作:崔瑾、黎彥彤、陳恆

圖片提供:星球研究所

出品:王俊煜

17/08/07

「輕芒人物」這個欄目是一個會客廳,我們邀請了那些認真對待自己的興趣而光芒萬丈的人來聊聊「興趣」這件小事。如果你也想述說你的故事,歡迎隨時聯繫我們 :)

——————

輕芒雜誌〡讓理想生活的樣子清晰可見。

在線高品質雜誌平台

微信公眾號:關注「輕芒雜誌」(qingmangzazhi)

榮獲 App Store 精品推薦

iPhone 用戶可 點擊此處 下載輕芒雜誌 app

Android 用戶和 iPhone 用戶歡迎體驗「輕芒雜誌小程序」

推薦閱讀:

為什麼海拔越高溫度卻越低?
假設世界足夠和平,拋開其它問題,在N多年後,一個國家(比如中國)是否會因為地殼運動分裂成很多塊?
為什麼徐州處於便利的交通位置,但是並沒有發展得很好?
國內風景最美的地方是哪裡?
為什麼西藏是戰略要地?

TAG:地理 | 摄影 | 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