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第一步,自覺穿秋褲

中年第一步,自覺穿秋褲

鄭寶玟 撰文

中年人既要面子又要里子,西裝是面子,秋褲才是里子。

做面子的西裝或挺括或紳士,做里子的秋褲卻只追求保暖實用,哪怕它們丑得千篇一律。

所以,預防中年危機,往往從不穿秋褲開始。

中年危機總是來得很突然。

熬夜真的會禿,就算是燙染吹洗一起來都不怕的鈦合金頭皮,也會因為過了25歲後的某一天通宵熬夜而禿掉半塊頭皮,讓人開始擔心中年危機。

只因步入中年有三個徵兆:脫髮,長肚子,睡覺打呼嚕。只要沾一樣都算中年危機。

但這隻能算徵兆,真正開始的一步,體現在秋褲上。

過了25歲,在時間奔三字頭撒歡而去時,老寒腿、關節炎的前兆悄然而至,這是對早些年「不穿秋褲最時尚」的懲戒,也是對優雅中年已經到來的最好證明。

這種時候,不用催,優雅的准中年人也會自覺穿上秋褲。

為了向「時尚時尚最時尚、秋褲秋褲我不穿」的00後妖艷賤貨抗衡,90後在冷風中打著哆嗦咬著牙,也要穿著roll-up、板鞋、船襪,試圖證明自己是個不怕冷的年輕人,可能就是對中年危機最初的抗爭了。

這種抗衡不是當代中年危機的發明。

北宋初年的大文學家徐鉉,第一個史書記載抗衡秋(棉)褲和中年危機的人,為了裝成當代青年沒裝成的不穿秋褲的逼,更為了證明自己不服老,從來不穿棉袍秋褲,看別人穿還要禮貌性的嘲笑一下。

僅僅是為了證明自己還不老,他付出的代價是凍感冒了,然後死了。

「初,鉉至京師,見被毛褐者輒哂之,邠州苦寒,終不御毛褐,致冷疾,書訖而卒。」

淚中帶笑之餘,中年人對秋褲的需要,由此可見一斑。

數據統計顯示,每年雙十一熱銷商品中,秋褲類產品一直高居榜首,儘管在街頭採訪時,很多人依然倔強的說自己能不穿就不穿。

嘴上說著不要,身體卻很誠實的准中年人,和秋褲總是劃不開界限。

可能是因為徐鉉的悲情故事,在穿不穿秋褲這點上,即將中年的當代准中年人滑頭多了。

不參加聚會的時候,他們總是把秋褲偷偷穿上,默默地揉了揉得了關節炎的老寒腿。

甚至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說自己還是個女孩的老姑娘,穿了七八層秋褲還裹上了大衣;喊著自己是真男人永遠不會軟的中年男人,換上了棉褲,還備好了二兩酒暖身。

連看見光著大腿凹造型的姑娘,也沒能馬上勾起保溫杯男人的邪念,第一反應是「光著腿怪冷的,這些年輕人啊」。

然後,他們說出了和每一個中年人同樣的話,在這樣的寒風中,把秋褲扎進襪子,是對冬天基本的尊重。

這麼怕冷的中年人,其實怕的不是冷,而是受寒生病後的秩序感失衡,也是無處不在的焦慮感擠壓。

在很多焦慮來襲的時刻,他們下班到家後,還要在車裡停幾分鐘吸一隻煙;甚至會把孩子送回老家,在每天躺在身邊的純潔的開始像兄弟的另一半出差時激動的跳起探戈。

有時候,也會嘗試對著鏡子里的自己抿嘴笑一下,直到發現笑不出來。

無處可逃的焦慮和隨時要扛起的責任,早已經磨平了他們最後的稜角,他們的任性停留在煙里、酒里、聚會裡,其他時刻,他們往往克制而冷靜,不穿秋褲的「絕症」沒有治就好了。

面對不穿秋褲的95後凹造型黨們,自覺套上秋褲的人話也變得多了起來,梅長蘇寒疾而死,都能被他們說成是不愛穿秋褲、喜歡披各種斗篷凹造型凍死的。

這樣的抖機靈過後,自覺穿上秋褲的人們,終於忘記了公司新來的領導比自己還小三歲,也暫時忘掉了上個假期隨了七桌份子、去了八場相親的晦氣。

先是遲疑,再是毫不猶豫地自覺穿上秋褲之後,很多年輕時候的偏執也就不再堅持了。

挑選攜手還貸、瞎過一生的伴侶時,當年顏控的男男女女終於開始改變,哪怕再遇上貌若天仙俊比潘安,另一半是否像秋褲一樣溫暖貼心,才是更加重要的事情。

而那些曾經逼著穿秋褲的眾位媽媽,聽說曾經的熊孩子早就套上棉褲、端起保溫杯的時候,沉默了一會,繼續和姐妹們去暴走團蹦迪了。

又是平平無奇的10月份的一天。

早上起來脫了一把發的准中年人,自覺地穿上了秋褲,端著保溫杯,踏上了通勤的地(公)鐵(交),對著光腿擠胸的18歲姑娘,暗暗罵了聲「小騷蹄子,總有你不穿秋褲後悔的一天」。

看的不過癮,咋整,來咋整公眾號(howtozheng)看咋整~

推薦閱讀:

90後都玩哪些應用?
80後、90後們最終會丟失中國傳統習俗嗎?
現在的90後都覺得自己老了?
有人說80、90後是垮掉的一代,你怎麼看?
如何評價銳波科技創始人孫宇晨?

TAG:90后 | 中年危机 | 秋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