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周末隨筆 | 交易與投資,我需要多「專業」?

有幾年了,基金哥以自認為還算坦誠的態度,與各位朋友聊ETF,聊投資,聊市場觀點,也有些信任的朋友曾經找過我,「要不,幫我管錢吧」。對於這種信任,我是感動的,但是進而是拒絕的,為什麼?能力所限,特別是交易能力欠缺。

如果以百分來算,我的分析能力我不知道能得多少分,但是交易能力可能及格都難,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別人把錢交我手上,我還真不敢接手,總不能投資美股,一個季度後,問我什麼倉位,回答,「滿倉SPY!」。是的,要是你自己投資,可以定個市場基準收益的小目標,出現了問題盈虧都是自己的。要是做基金,那是別人的錢,人家不買指數來投基金當然是喜歡獲得同類資產,扣除認購/申購、管理費、提成後,還獲得超越市場的收益,這壓力多大?何況碰到市場下跌,甚至2008年的美國,2015年下半年的中國A股,面對投資者的電話轟炸,甚至大筆基金贖回,心理上如何吃得消?

是的,市場分析和交易是不同的,個人投資和代人管錢是不一樣的,你可以發現市場趨勢,可能近期又很多個機會,但是具體什麼機會合適?什麼時機進入?什麼方式進入?這是門道。至於過程中,市場漲漲跌的,甚至出現特別情況的時候,如何冷靜判斷,果斷處置,更是交易的能力和藝術。所以,交易不容易啊,你自己投資可以率性一些,保守一些,要是靠這個吃飯,本來盯著市場就費神了,還有應對投資者的種種問題,有時候甚至是質疑,這就是考驗心智的事情。

提及交易,就要提技術分析,就如經濟學早期有邏輯推理和分析的流派,慢慢數據積累多了,數理分析流派也興盛起來。有人也問過我,這技術分析靠譜嗎?我覺得你換個角度思考,經濟學獎根據歷史數據分析經濟周期和現象靠譜不?氣象學家分析歷史數據,結合最新氣象數據預測未來天氣靠譜不?可能你也認為準確性有待商榷,但是基本都會認為這是科學,既然這樣,為啥用股市數據,結合當前情況分析接下來的走勢,就不靠譜呢?是的,我覺得技術分析當然是有道理的,只是就如數理分析的經濟學家、氣象學家有門檻一樣,成為技術分析方面的交易高手自然也是門檻不低的。

遇上些痴迷技術分析的人士,你聽他們說話是會感到蒙圈的,一堆不明覺厲的話出來,讓你有時候感覺,「這人怎麼神叨叨的」。不過,但凡有門檻的手藝,真的到了高手階段那必然成「神」,可能是「神仙」的神,也可能是「神經病」的神。最近幾年,我看霍金的言論就感覺神經兮兮,但是也可能是他已經到了一個我理解不了的高度。同樣,圍繞這看起來好像就是股票價格、交易量這樣的基礎數據,技術流派長期發展,衍生出了N多方法,這些數據也不停從空間到時間維度排列組合,形成多種解讀方式。

相信接觸股市的人,多少開始都有意學習下技術分析,找本書研讀蠟燭圖的。但是,和很多技術入門到進階過程一樣,到了一些坎兒就過不去了。比如你要是學計算機編程的C語言,可能開始學的都很順暢,一到「指針」就開始撓頭。在我N次用各種知名書了解技術分析的過程中,一般到MACD啥的還算舒暢,但是一到什麼「頭肩頂」就開始吃力。是的,技術分析有個特點,就是它需要從時間上對未來判斷,結果就是看教材,那些案例,圖形都無比經典,什麼雙頂、雙底、頭肩頂,都好清晰啊。但是,實際過程中,這就不容易了,看這隻股票走勢好像往上要來個彎,但這個時候我他媽怎麼知道是頭,是肩,還是個浪?所以,學習這些東西,需要耐心,實踐,直到最後甚至形成直覺。而這個過程中,也真跟人的習性和偏好相關,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大部分人都是成年後炒股,所謂三觀已定,學習能力和偏好基本也難以改變,那些正好脾性搭調,學習能力和心理素質俱佳的人方才容易成才,你可以想像這種概率有多大。所以,大部分人還是只能如我一般,學個基本,一些基本規則可以了解下,但是,在市場瞬息萬變的交易中,也很難用上,就如市場下跌時,到市場真的開始反彈,這個過程中,你可以看到不同時間段,都有人拋出一堆不明覺厲的技術分析話語,然後告訴你:市場即將反彈。

所以,做個交易好手不容易,需要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還要戰勝一些心理的猶豫和遲疑。在交易領域,利弗莫爾是符號級人物,他的《股票大作手》也堪稱業界聖經,在這本帶有個人自傳性質的作品中,他沒有講解技術細節,但是其充滿帶入感的寫作,也是容易讓人對這個職業和其中的技術產生興趣。然而,即使是利弗莫爾這樣的高手,結局也是飲彈身亡,令人唏噓。由於需要集中精神,技術分析往往是個做好了也投入很深,難以自拔的過程,投資本身就是一個讓人容易固執,甚至偏執的事兒,交易更是如此,特別成功的經驗往往容易成為一種負擔,讓你難以擺脫一種思維定式,甚至陷入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盲區。所以,有時候,在基金操作中,講究市場分析要和交易搭配,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兒也是這個道理。

正是因為交易不容易,所以,在理財領域,衍生出了兩種路線。一種就是專業化路線,即主動投資,具有市場判斷能力和交易能力的個人和團隊,專門發行基金,將操作過程形成黑盒,將業績展示出來,吸引投資者。

但是,這個路子我們都知道,不容易,特別長期持續的保持好的業績更是不容易。在A股在2014到2015年初牛市洶洶的時候,大量的私募發行,其中不少也是活躍於投資論壇的人士,在牛市的財富效應中,也發行基金,遇上接下來的市場暴跌,最後也是一地雞毛。可見,很多時候,個人也容易分不清,我最近炒股牛,是因為自己水平高,還是站在了「牛市」這個巨人的肩膀上呢?

而近十年,另一種路線就是降低專業性的被動投資路線,正如我過去介紹的,這樣的投資方法,沒法拔高你的投資上限,但是可以提高你的投資下限。它的流行絕非因為能讓人賺的多,而是操作性強,其中涉及交易的環節,就是在你買入賣出指數基金或者ETF的時候,頻度很低,自然需要勞心費神的地方很少。說白了,誰有那麼多時間去盯盤啊?誰有那麼高的天賦成為交易高手啊?有多少人看K線圖更看五線譜一樣愉悅啊,哦,對了,這樣說也有問題,實際上,大部分人看五線譜也會感覺:這什麼鬼?專業領域常常就是這樣涇渭分明。

所以,在投資中,認清自我的能力邊界很重要,很多時候,我們費盡的要去學交易中的看點描線,就是一種對交易在投資中角色的誇大。我們常常說投資理財,常常說投資大師,但是很少說「交易理財」,交易簡單來說,就是「買」和「賣」。但是,交易高深來說,又不止買賣,而是判斷買賣的過程,這可比玩大富翁難度高得多。好在,交易不是投資的全部,甚至不是「投機」的全部,就如火熱的比特幣,可能交易型選手一天折騰沒賺多少,一些人就是早期試試,然後「傻傻的」放那,結果還發財了。

利弗莫爾曾經的傳奇看上去令人神往,但是他是專業人士。而投資是個特別的領域,是個現代社會大部分人都必須去做,但是不可能「專業」的去做的領域。所以,主動思考,低頻交易,更多資金採用被動投資,依然適合大部分的你我,至於專業的精神,還是留給咱們的事業吧。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人理論一大堆,交易還是一塌糊塗?
全國性的投骰子遊戲:關於互聯網+最犀利的分析
8月1日澳聯儲利率決議維持不變
全球頂級交易員推薦的17個外匯交易技巧

TAG:投资 | 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