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銅鏡到明清開始走下坡路了?

求解答很急很關鍵


明代銅鏡其實是一個小高峰,相比遼、金、元來說,工藝得到了改進,產量也提高了,造成刻板偏見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兩點:

1.與宋代相較,明代沒有宋代那樣嚴格的銅禁(《宋會要輯稿·食貨》「嘉泰元年五月三日,臨安府言,承降指揮禁戢銅器數內該載官民戶,除目前見腰帶鐵鑻及鞍轡作子照子外,應有銅器,不許使用。」),對工匠的管理也沒有宋代嚴格,所以民間造鏡比宋代發達,但是民間造鏡對質量的追求有限,所以有人以這部分鏡子比照前朝的官方造鏡認為明代工藝衰退,其實是不對的。

2.由於民間造鏡發達,所以明鏡出現了吉祥紋樣、生活題材等「接地氣」的裝飾風格,可能會被認為不如古鏡典雅。其實不然,銅鏡是實用品而不是藝術品,不能單純以藝術風格來考較高低。

清代特別是中後期銅鏡的衰落,可能和玻璃鏡子的出現以及和銅鏡的競爭有關係。


銅鏡可不是到明清才開始走下坡路的。自從五代以來,翻砂法鑄鏡取代了范鑄法,銅鏡的質量就開始下滑地厲害。金代銅鏡迴光返照地掙扎了一下,到明清以來逐漸被西方傳入的玻璃鏡所取代。

先看看宋以前的鏡子

戰國鏡

西漢鏡

新莽鏡

東漢鏡

唐鏡

以上都還很正常。到了宋代畫風突然就變了

雖然不能說是垃圾吧,但明顯和漢唐鏡掉了好幾個檔次。

金代的人物故事鏡和雙魚鏡,也算是銅鏡史上最後一個小高峰。高浮雕鏡

明代的多寶鏡。也是夠難看

清鏡。不忍卒視

所以在我看來,自晚唐五代以來翻砂法逐漸取代了范鑄法,銅鏡的藝術性就算是死了,但鑄鏡成本也大大降低,真正深入到了民間。題主所謂「明清開始走下坡路」,估計是與金代銅鏡相比吧。工藝的改進與審美的世俗化,加之有西方傳來的玻璃鏡對銅鏡的打擊,使明清銅鏡逐漸走向了末路。

上面某位仁兄「唐代的銅鏡發達也是受了西方鑄造技術的影響,比之前漢代的活潑多了」這個說法我真是醉。你媚外也要按照基本法好么。唐代銅鏡的鑄造工藝完全繼承了戰國兩漢以來的范鑄法,我猜他大概是想說「唐鏡上出現了從西方傳來的葡萄、海獸等紋飾」。出現一些西域傳過來的葡萄就活潑了?只能說唐代社會的審美偏好奢華與胡風。然而我對這種世俗的審美並不感冒,反而偏愛西漢與新莽鏡上那些神獸羽人規矩紋的神秘高冷。不是說唐鏡貴,紋飾就一定超過便宜的漢鏡好吧!

應美女的要求上了個鏡面。新莽規矩鏡


也反映了從奢侈品向實用器的轉變過程,正常正常


講道理嘛,這波不虧


看成明鏡了,本想進來看看說什麼,算了………


因為玻璃技藝流傳開來了。


推薦閱讀:

TAG:歷史 | 考古 | 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