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以前虔誠的基督徒,後來脫離教會,也不再對基督教感興趣,到底是背叛的負罪感,還是解脫的自由感更多一些?

我個人經常在這兩種感覺中搖擺,有沒有其他人有類似的經驗


沒人邀請!!!但是我必須要答!

解脫,無比的自由!具體改變:

一、對生命的意義有更多的思考。

學過馬克思主義原理之後,(對的,不是進化論)我才理順了我和世界的關係,在此之前,我的思想是很混亂的,一方面相信上帝創造了人,另一方面不理解聖經中和事實相悖的地方,導致我不明白人類存在的意義。現在明白了人類生命的卑微,懂得珍惜個人人生的寶貴。

二、對自己有了不一樣的評價方式。

以前總是因為自己做錯事而感到痛苦,在痛苦中禱告懺悔,同時貶低自己。現在意識到,我自己的品德優劣和我的宗教信仰無關,我做好事的時候不是因為宗教對我的教化,而是我有個好媽媽,我做壞事的時候也不是撒旦的誘惑,而是我自己自制力差。這讓我更用於承擔責任,而不是推卸給魔鬼。

三、改變了對周圍人的看法。

以前看到不信教的朋友總是為他感到惋惜,同時覺得他愚昧,現在不再著眼於一個人的信仰,而看重了每個人的行為和品質。

四、有了更多的夢想,對世界有了更多渴望。

我現在明白,人的一生是為自己而活的,不是為了榮耀上帝。就算是創造了我的上帝也不能讓我一出生就背負上原罪,而在悔過中渡過一生。(禁果不是我吃的,憑什麼怪我!欺君罔上最多才株連九族!這都多少代了!!!掀桌子!!!)明白了個人奮鬥的價值,基督徒的一生是為主奉獻的一生,但作為共產主義接班人的一生是為全人類奉獻的!&>ω&<

好吧,其實從個人角度來說是為了自己更好的生活,世界這麼大,我要看的要聽的還有很多很多,我不能讓一個無法證明確切存在的上帝蒙蔽了我的雙眼。

總之,信基督的時候,有信基督的樂,不信的時候有不信的樂。你讓我選一種的話……鬼才願意聽你胡編亂造啊!那不是真正的快樂,你的笑是你的保護色……歪了,那樣的快樂現在看起來很傻,更沒有活著的意義


完全可以用一首歌表達,這首歌是《Let it go》.

一、

內心的風暴正在孕育,再怎樣也壓抑不住。

比誰都更希望上帝真實的存在,然而我內心的聲音說,God is an illusion。

二、

藏住自己的動搖,抑制內心的聲音

儘可能做一個優秀的基督徒,一個團結上進的弟兄。

三、

鼓足勇氣,離開教會。

隨他們評頭論足,怕什麼上帝責罰。

放馬過來。

四、

衝破一切的心理枷鎖,是時候面對真正之我。

五、

感受令人陶醉的自由,令人振奮的倔強。

上帝不能令我下脆,地獄也不能使我屈服。

I am the master of my fate,

I am the captain of my soul.

視頻地址:冰雪奇緣 Let It Go 原版片段


前面幾個基督徒的回答非常扯,只會拿聖經裡面的話唬人,誅心之論。

虔誠不虔誠,諸位和題主又不熟,哪裡來的依據進行指責?難不成你們基督徒只認可聖經連「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也不認可嗎?

誅心之論,毫無意義。

只要能從信到不信轉變,就不是真正的基督徒?

我想問,汪精衛刺殺攝政王,當時的汪精衛不是一位赤心報國的愛國者嗎?按照你們基督徒的邏輯,既然汪精衛後來做了漢奸,他就沒愛國過,他就從來沒有真正的愛國。

我只能說你們這是讀聖經讀傻了。

你們的質疑缺乏力度毫無根據,只能從兩千年前的古書上抱【神聖的】句子,要不然你們沒話說。

我相信這個問題的目的不是看你們一句就事論事的話不說就知道抱聖經。

諸位基督徒的回答讓我想到一個詞:

腐儒。

有類似經歷。

在父母要求全力學習不搞別的破事的環境下義無反顧追隨基督也算虔誠吧==

本來是信的,後來越讀聖經越壓抑不住不虔誠的念頭:【好扯啊】。

可能我骨子裡就是無神論者。

反覆了好一陣時間,其實最開始接觸的是新時代運動的神的理論,參見《與神對話》一書。相比聖經,這本書更讓我接觸,只不過也是這部書讓我想去接觸基督教接觸聖經乃至信的。

覺得扯並不是讓我不信的原因,覺得舊約寫的扯不代表我覺得新約扯。

不信大概有兩個因素,一個是一種想法:人終究靠自己,嗯,靠自己。滿滿這個想法很成熟後其實就不信了。

第二個,後來讀了尼採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不敢說看懂,但是讀的心潮澎湃感覺意志力高的炸裂,算是幫我確定了:

我不信基督教,我是無神論者。

話說在接觸基督教大概兩年前,一首歌就在我腦子裡刻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創造人類的幸福

全靠我們自己

我覺得信不信不涉及背叛,無非骨子裡到底是無神論多一些還是有神論多一些。


非宗教相關人士。但我始終認為無論信教,不信教,始終相信的是自己。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我信上帝,我認為上帝存在。但我不是上帝,故而我不明白上帝原本的想法。甚至上帝根本沒有「想法」,或者說不能用「想法」去解釋其神跡。無論舊約、新約,都不是我看著、聽著上帝留下來的。既然是人傳下來的,就有可能出現偏差,就有可能不是上帝的福音。所謂信上帝,不過是信我個人理解下的基督教義,更深層次而言,是信我的內心。

若我不信上帝,行事,亦憑一心。

故而不才以為,題主不必為脫教而感到背離,也無需為脫教感到自由。因為你既沒有背叛,也沒有解脫——你始終相信的,都是你自己的內心。


以前是「虔誠」的基督徒,後來脫離教會,也不再對基督教感興趣,到底是背叛的負罪感多還是解脫的自由感多一些呢?那麼,基督徒的定義是什麼?基督徒不管在初代還是在現代都是「耶穌的門徒」,因為門徒被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起首的(使徒行傳11:26),不再對基督教感興趣,準確地說就是不再對基督(耶穌)感興趣,那麼,到底是負罪感多還是解脫感多?我想告訴題主,你不必有負罪感,因為你從來不是一個真正的基督徒,請不要侮辱「虔誠」這個神聖的字眼,為什麼這樣說?請最後再看一次看你曾經讀過的《聖經.路加福音》5章31~32節:耶穌對他們說:無病的(身體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身體的)人才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良知的)悔改,乃是召罪人(良知的)悔改。因此,你有生以來從未有過任何的良知上的負罪感,你就不需要耶穌基督作你個人生命的救贖主,不知道你是什麼原因去信的,既然事已至此,現在你又知道你並不需要救贖的原因了,那麼,只能說,你自由了。


我是基督徒,我想對題主說:

愛信你就信,不信就不信。

但你看,有些人就是信過後離教又天天來說一堆壞話的……這是啥心態?

分手後要青春補償費的心態。

另外,記得把宗教派系和個人信仰這倆概念分清。


類似經歷——但我沒啥感覺,只是人生道路上的選擇和感悟而已,沒準過幾年我又信回去了呢?再說了,彼得還三次不認主了不是嗎?


以前和女朋友很恩愛,後來沒感覺了,就分手了,現在回想起以前,是自由多一點還是負疚多一點


背叛的負罪感多過自由感...

所以又基本上走不遠就又回去了... 只是不是回到教會,而是還會堅持某一部分信仰...


虔誠這個詞通常理解為刻苦己心,用各種要求,儀式,奉獻等限制自己的行為,你如果之前是這種狀態,就會有你現在說的負罪感和自由的矛盾

人是賤骨頭,自我約束不自由,但是有優越感,自由了就覺得沒追求。我估計你是這種心態。基督教里常說的律法主義就是這樣的,對不起,如果是這樣,你根本就沒信基督,你信的是一套規則。真正的信,是一種愛的關係,就像你和你的父母一樣,他們從小就限制你不能這樣不能那樣,你也還是會觸犯,但你沒有懼怕,隨著成長,你會逐步約束住自己。信基督也是這樣


被你的簽名打動,所以留言一下。

看到教堂里很多人只會照本宣科,或看到外面的人無知地走向大言不慚,然後變成可恥噁心人都是不好受的。

但你不也沒有停下腳步感受那和睦與相愛的氣息,不是嗎?

其實,信耶穌不是做僅僅求安慰的善男信女,而是借祂的力量成就真理作為,使這世界變得如同天堂。

也許當你真正追求真理到極峰時,就會認出那真理原來就是祂......

你自己本身就是一個教會,可是卻沒有靜下心向神扣門,單單跑去看其他教會是如何聚會的。

自己沒聽見沒看見神,沒有經歷神話語對自己生命的改變,就以為祂不存在了。

教堂不是真理所在地,基督教不是真理,聖經不是真理,神的話語才是真理。


離迦南去埃及,棄埃及返迦南的時候,雅各也是這麼回答眾人的。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信仰更重要是自己與上帝的關係吧,不是受制於哪個個教會,或者什麼律法主義,或者為了讓自己變成「好人」。

自己也離開教會一段時間,當時的想法就是上帝愛我的話就應該給我更多選擇,其實上帝就是給我們完全的自由了,我們才有犯罪悖逆的能力。而不像造個按你程序跑的機器人。。

信仰跟宗教是有一定的區別。如果你確實感到束縛,而不是自己願意去嘗試去努力,那確實會有點累。

論到那些已經蒙了光照、嘗過天恩的滋味、又於聖靈有份,並嘗過 神善道的滋味、覺悟來世權能的人,若是離棄道理,就不能叫他們從新懊悔了。因為他們把 神的兒子重釘十字架,明明地羞辱他。 (希伯來書 6:4-6 和合本)


同樣的經歷,現在感覺是個掛名的教徒


你倒是說說你從虔誠到脫離教會,之間發生了什麼?


我覺得這個現象很正常吧,人因為罪性,常常想從神身邊離開,所以我們需要不斷的思考和成長啊。

而你如果真正的討厭這份信仰,真正的想從上帝的慈愛中逃開,又為什麼感到糾結呢?其實這應該就是靈和肉的爭戰了吧。但是不要放棄,好好思考一下當初為什麼信主,重新反省內在,聽聽自己內心的想法。

而你說離開就可以自由,也是不對的吧。我認為我的信仰沒有帶給我束縛,只有自由。難道自欺欺人的宣布自己不信主,肆意的沉浸在罪惡里就是自由了嗎?人生活在世界上,就算沒有神的管教,也有法律道德的制約,但是這並不會令我們不自由,這是必需品。只你要還想做一個道德純良的人,就肯定會有自我約束,以及接受社會約束。

最後,所有因素都會在這個時候一邊倒的動搖你,我不建議你到底是聽信誰的,這個時候我希望你比起參考各種各樣的人都意見,更希望你自己好好思考。


推薦閱讀:

牧師、神父有什麼區別?能結婚嗎?
伊斯蘭教如何看待無神論?
應該相信有神論還是相信無神論?
想問問大家對科技和宗教之前的聯繫和矛盾?

TAG:基督教 | 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