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淺說《莊子》中的神仙形象

(首發於騰訊道學)

《莊子》做為先秦道家思想的代表,在其被研究的歷史中,一直被認為是非常具有哲學性的思想巨著。其深邃的哲學思想與達觀的人生態度一直構建著中國人內在精神中隱逸出世的一面。但是以往的研究總是過於強調《莊子》的哲學性,而忽視了它在論述其哲學思想時所內含的宗教信仰。其實在《莊子》文中,就有大量的當時人們精神信仰的痕迹遺存,其影響最大的,是《莊子》中有關神仙形象的論述。本文準備從《莊子》文本中的神仙形象談起,來側面分析《莊子》內含的神仙信仰,探討《莊子》中的神仙形象對中國人的精神信仰的影響。

我們知道,中國古代的神仙信仰源遠流長,是後來中國的本土宗教——道教的思想淵源。從古到今,無數的煉養之士都在追逐神仙,希望自己能夠獲得神仙的青睞而獲得修仙的資格。在傳統的人們對神仙的認識中,長生久視是神仙最為根本的特徵,神仙是一直存在於世間的高等級智慧生命。但是在更早的文獻中,我們無法找到更多論述神仙的內容。明確的神仙形象在漢代之前的早期文獻中,除了燕齊一帶所產生流行的古代方術思想有所涉及外,其他如《山海經》等類似於神話彙編的古書更偏重記錄人們所想像的奇異動物與奇異國度。道教思想中超凡入聖的神仙形象在這時並沒有真正形成。只有到了《莊子》出現之後,那種能夠自由逍遙並不以外物內傷其身的神仙形象才真正地深入人心,成為人們追逐和信仰的對象。

以下就對《莊子》思想中神仙形象的幾大特徵進行分析:

1.「不以外物內傷其身」,即阻斷自然界對自身生命形體的侵害,不被外物所侵害生命。

在《莊子·齊物論》中,王倪對做為神仙的至人有所評價,認為:「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飄風振海而不能驚。」在這裡,王倪強調至人所體現出的「神」,即神仙最基本的神聖能力,就是對自然規律的突破,這是神仙所有神聖能力的基本出發點。在這裡,至人是人類理想中自由人格的最高化,他的神聖性就是能夠突破自然對人的影響,突破自然規律的外在限制,而能夠得其生命的自足與常態。能夠突破外在環境對生命的侵害,才能夠長生不死,而得永生。這是中國人信仰中神仙形象最為基本的特徵。而在《大宗師》中,莊子繼續形容了神仙不被水火所侵的神聖能力。「何謂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謨士。若然者,過而弗悔,當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慄,入水不儒,入火不熱。是知之能登假於道也若此」。甚至發展到後世,神仙能夠避水火而不死成為了很多神仙展示神通收徒救人的主要手段。在種種的仙傳中,都能看到類似的情節。

2.呼吸飲食與常人不同

在《逍遙遊》中,有對藐姑射之山神人的論述,尤其強調其不食五穀,吸風飲露的飲食方式。「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神仙的飲食與普通凡人的飲食有著天壤之別。神仙之為神仙不光光是其永生的生命,還更體現在與凡人不同的生存方式上。這種吸風飲露的生活祛除了對物質資料的依賴,比之要依靠食物維持生命的凡人,神仙更具有自由的可能。而在《大宗師》中,「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機淺」。神仙與凡人的不同甚至體現在呼吸方式的不同上。也就是說,人所基本的需求如飲食呼吸等,在神仙那裡都不是必要的。客觀上限制人生存的種種條件,在神仙面前並無意義。而後世的很多養生家更是認為「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是最早的服氣之術的記載,認為在莊子的時代就已經出現了服氣之術。

3.能夠參破大道,駕馭萬物而為己用

在《齊物論》中,王倪認為至人可以「乘雲氣,騎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至人通過對雲氣與日月的駕馭,從而可以使自己的形體能夠在四海之外遨遊。這樣對萬物的駕馭可以說是神仙形象的第三個的重要特徵。因為只有能夠駕馭外物而得自由逍遙,神仙才真正被凡人所信仰與羨慕。否則即使擁有了外物不傷其身的神聖能力,獲得了永恆長存的生命,但卻被種種的外在所限制而不得自由,那麼這樣的長久生命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在莊子的思想中甚至還隱含著這樣的一種判斷,即人的自由無限的精神甚至要比永恆不死的生命更寶貴。而神仙形象所擁有的參破大道駕馭萬物能力,在莊子看來,有時也是存在內在不足的,這種內在的不足就是神仙依舊對外物有著依賴。在《逍遙遊》中,莊子談到了列子可以御風而行,但是這種看似逍遙的御風之術卻還是需要去依靠風來飛行,失去了風就難以行此術。「夫列子御風而行,令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即使是列禦寇這樣的神仙能夠御風而行,雖然免除了步行之苦,但是還是對風有所依賴。莊子在這裡並不是為了說明神仙也得依賴外物,其目的更是為強調無論是人還是神仙都還是需要依賴外在之物,只有在精神上也做到不依外物而自得其真,才是真正的超脫。所以,中國人精神信仰中的神仙形象並不是一種簡單的具有法力的存在者,這樣的存在者必須也在精神上有所超越才真正得稱神仙。在內在和外在的雙層修鍊中而得真道與解脫,是道教一直強調的修鍊哲學,甚至到後來亦是被歸納為「性命雙修」之道。

總得來看,中國傳統信仰中的神仙的形象在《莊子》一書中才真正得以顯現。而莊子的對神仙的描述與認識更是讓尋求仙道之人明確了何為真仙,更是激起了千百年來人們對神仙的追逐和渴望。莊子強調為仙要超越外在束縛而求其精神超越,更是影響到了後世的道教修鍊。本文用兩句話總結其思想:世上豈有仙人哉?只向靈府方寸求。

推薦閱讀:

身心靈,靈修,寶瓶氣,印度瑜伽是否是同一淵源的,互相有什麼關係?
為什麼道教沒落而佛教的香火很好啊。什麼都是佛教的。。。。?
在別的地方看到一個說法,道教是廣義上的無神論,不知道這個看法是怎樣的一回事?
道符,不同顏色,各有什麼含義?

TAG: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