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有什麼機制把早期的一些高質量問答推薦給新用戶?

我偶然發現幾個半年前的問答,從答案數量和投票看,當時的討論非常熱烈,質量也很高。如何讓新用戶發現這種早期的好問題和好答案呢?有的問題其實是值得不斷討論的。


感謝邀請。

能否解決好這個問題是知乎和以往論壇的價值差異所在的十分關鍵的一點。

主要的渠道Amy講得很好,Amy說到最後有句話我覺得挺關鍵,即「發現社區的優質內容,聰明的人有無數種方式,但我們會努力,通過產品形態和技術,更好地呈現給大家。 」

聰明的用戶自然能從無序的信息中發現有價值的信息,如果你提供的工具能讓他們比在其他地方效率更高的管理自己的信息,他們中總有人會樂意花一點點閑暇來做這件事情——對他們自己的知識積累有益,也順便幫到了其他人。這樣長期下來聰明人為自己方便而標記的優質信息會慢慢融入演算法,比如機器會從聰明人的行為中學會一些辨別信息質量高低的方法,舉例Raymond Wang常去看的法律專家的頁面。

聰明人一開始只能是創建者早期聚攏來的,前幾十位用戶非常重要,之後從運營到產品再到演算法,周而復始的迭代。


  1. 首先我們相信高質量的內容是有長久有價值的,會被反覆不斷地被搜索到,被瀏覽到,被人投贊同票,被分享,被傳播??
  2. 知乎的呈現不同話題的高質量內容的形式,會不斷地完善,現在更多地是通過話題頁面的「最佳問答」來按贊同票數排序來呈現所有好的內容,但未來一定會在知識結構的組織、內容的相關性上做改進,以便讓好的內容打破時間的限制,通過一個好內容發現另一個相關的好內容??
  3. 新用戶註冊的引導流程會改進,我們會更好地通過用戶提供給我們的信息,更好地推薦優質內容,這些內容,都是經過時間沉澱的好內容

發現社區的優質內容,聰明的人有無數種方式,但我們會努力,通過產品形態和技術,更好地呈現給大家。

同時,我也相信,聰明的人們,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們,也可以發揮你們的特長,將社區的知識組織得更好,知乎,只是需要努力給你們提供更好的工具。「收藏」功能會改進的。


隨著註冊門檻逐漸降低,發現精品答案,甚至「精品」用戶的難度是越來越高了。

11年我剛來知乎的時候,一篇千贊答案,甚至是抖機靈答案,只要足夠機智,都能讓你收穫上百個follower。而現在,幾千贊的回答遍地開花,關注者比例卻不斷下降。

知乎的生態系統其實主要是靠著用戶互相關注+點贊完成,輔以少量的編輯推薦。一個優秀系統中,用戶質量,活躍度,投票的嚴謹性共同構成了良好的答案篩選機制,其中任何一環作用下降,都會導致整體生態系統變差。加上大v集團逐漸穩固,關注度本身就碾壓小透明的各種機構入駐,進一步惡化了這種自循環生態。

而知乎變大之後,和微博等陣地最大的不同在於,以前的系統中,你關注了一個人,等於關注了他最擅長或者是致力耕耘的領域,也不存在大範圍的價值觀衝突。而在知乎的生態下,一個精通音樂的普通用戶,關注了一個歷史領域大v,卻很有可能被該v推送了一堆不著四六的音樂答案在自己的timeline上。隨著生態規模不斷變大,這種催動用戶取關的逆流將隨之變大。而一旦用戶間缺乏足夠的關注鏈,僅僅靠編輯篩選優質答案,又是遠遠不夠的。

就我本人而言,每次我寫了一篇答案,收穫了一些follower,我都告訴自己這些人是看了這篇答案的內容而來,而不是認同你的個人水平,甚至是價值觀而來。答案代表一個人的知識與閱歷,而投票代表了價值觀與好惡。因為自己的好惡判斷來決定別人的timeline,這樣真的好么?

說回到用什麼機制解決有價值問題石沉大海的現象吧。也是我自己最近正在思考的問題。

1.提升搜索質量,如果用戶真心想要討論一個話題,勢必會使用搜索功能,而能夠快速精準的將最「優質」的問題直接推薦給用戶,是關鍵所在。這裡所說的快速,是指一步到位,而不是通過搜索後再查看相關問題,或者在該領域,某個明星用戶下進行二次查閱就能完成。

2.引入用戶編輯,這裡並不是用戶充當小編的意思,目前知乎的收藏夾推薦機製做的並不好(其實也很難做的很好,質量實在沒法精確評測)。這裡我的構思是引入某種自動化編輯機制,目前知乎實驗室在測試這種模式,具體描述如下

首頁動態的改進主要包括:

  • 來自用戶關注話題下的內容會進入首頁動態
  • 動態中的內容會根據用戶間的關係、用戶對話題的興趣和內容的質量進行調整,不再嚴格依據時間排序
  • 對不頻繁登錄的用戶,訪問時會顯示過去一段時間用戶可能錯過的優質內容
  • 已經看過的內容,不會反覆多次在動態中出現
  • 回答展開顯示時,可以在首頁動態中直接查看問題詳情

在新版首頁動態中,同時來自關注用戶和關注話題下的內容會在更顯著的位置顯示,更容易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和回答。被活躍用戶刷屏的問題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你也無需擔心自己連續贊同、關注會給其他用戶帶來困擾。

總結一下,核心思想是:

1.會顯示關注話題中的熱門問題

2.熱門的定義是問題質量(總票數或導數),你關注話題,你關注用戶三者的加權值

3.系統推薦給你一些系統「認為」你錯過了的答案

目前在這個機制運作下,老問題僅有很小概率被計算成熱門問題。

3.定期的掃地機器人,這個原理簡單,可能只是想不想做而已。

以目前知乎的活躍度來說,很可能官方已經不覺得這是一個問題,老人,老問題,老答案,不管再高質量,也已經完成了知乎建站之初冷啟和引流的歷史性工作。

可能官方的思考是,歷史的東西,就讓他湮沒在歷史中吧。


1、個人感覺不需要這樣的機制,因為他削弱了用戶探索發現的樂趣。在現有架構中,我們只要稍加用心,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找到這些內容。

2、高質量的內容,經常要面對個人不同的喜好,很難通過統一的標準來區分(可能又會涉及協同過濾,容易讓簡單的事情變複雜)

3、針對於行業現狀的問答具有一定時效性,過兩年回頭看也許當年的經典問答其實也挺不靠譜。

4、問答除了可以讓知識更完善,還要達到讓用戶交互起來這個目的,那些陳年老帖,甚至被鎖定了的問題,無法滿足這方面的要求。


對領域進行分區,每個分區按照 Amy那樣做一個總結答案,譬如「經濟領域值得關注的對象」然後這個問題被做在所有新成立用戶的默認收藏夾裡面,既可以做知乎的收藏夾功能引導(看見一條新收藏,用戶會去點擊)。也可以在新用戶階段了解到這些人與這些沉澱的內容。

而到底推薦給用戶收藏哪個領域,按照用戶註冊流程中所選的領域來匹配。


很有意思的一個問題。

澄清兩點:

1,我理解這個問題的本質可以描述成「如何發掘已生成數據的價值?」這個問題可以算是和互聯網伴生的一個基本命題。題主,然否?

2,這裡討論的有價值的內容應該是指那些具有普遍價值的內容,即不只對我一個人而言有價值,否則直接搜索關鍵詞就可以了。

我相信互聯網發展早期時的高質量內容的密度一定比現在要高。越往後高質量內容的密度只會越來越低,這是一個絕對熵增的過程。按理說當高價值的信息被低價值信息層層包裹掩埋後我們應該是越來越難以找到需要的高價值信息,好比掉在沙灘上的金子是很難找回的。然而事實卻是相反,今天上網的人能夠獲得信息一定要比20年前坐在電腦前面的人所能獲得的更豐富、更符合個性化的需求(也就是說更有價值)。

可能有人會說:「你這不廢話嗎?技術進步了、網路提高了、電腦都換了好幾代了。」是的,客觀原因正是技術進步了,但是但是技術又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它是什麼?技術的背後又是什麼?

網路技術有一個其他技術都沒有的特點,它可以算是一種人機技術——我杜撰的一個名稱,所以解釋一下——就是說這種技術發展進步的源動力不基於對客觀物理規律的應用(比如我們可以研製出新型的分子結構來獲得更高強度的材料、可以研究提高燃油效能來為發動機增速),而是基於人,基於對人的研究和基於人的參與,在這種技術中人不是完全獨立在外部的使用者,他是技術實體中的一部分。

真正完成擇優篩選的不是機器而是人。一旦有了對自己負任的人的參與,優質的內容就會自己浮出來,這和技術和軟體無關。因為既然是有價值的內容,那麼就不會是只對一個人有價值而是對「相當數量的人」都有價值,而「相當數量的人」一定是分布時間的不同位置上的:今天張三關心這個問題,明天李四查找了相關內容。每一次該問題的出現,都是對都該問題的重新提問。只要這個問題還是一個具有普遍價值的問題,——當它不再是問題時誰還關心它的答案呢?——對於該問題的答案優質答案就不會被滿沒。時間之所以是最好的裁判,其原因在於今天的人關注的根本問題和兩千年前的人所關注的並無二致。

所以題主不用為一些現在看似很有價值的問答會被埋沒而憂心。我個人倒覺得也許最後事實會證明知乎給認真使用了的個人帶來的最大收穫並不是具體的哪個問題或答案本身,而是我們變得更會發現問題、更會提出問題了。我實在不敢相信別人的答案看一遍看兩遍之後我們真的就能記住很多,即使是那些「cant agree more」的答案。

囧rz,講了這麼多,好像我並沒有答題,而是在解讀題設···

說點貌似答案的吧。不論這種機制的具體細節如何,建立它們的基礎之一可以是「一般的人是如何尋找問題的答案?」 對這個問題的本質進一步挖掘,我認為是如何增強人對信息的可及性的問題。順著這個思路我先拋兩塊磚:

1、會解決問題的人在找別人的答案之前都會先自己思考,至少也會先設想靠譜的答案是個什麼樣子。會提及哪些關鍵詞?會有多大的篇幅?等等,不論他多麼迷惑他都應該要有一個預期。如果我們恰好能夠在產品形式上提供一條符合他找答案之路的地標,當他要喝水時,及時的遞上杯子,那不是很好嗎。我們增強了用戶搜尋答案的能力也就增強了信息的可及性。

我的建議是,①在答案旁邊做一個自動篩選出該回答的關鍵詞的窗格,當然關鍵詞是可以編輯的;②當回答數超過100,你讓我去爬樓?我沒興趣,再有趣的問題,看三頁已經是我的極限了,所以越是後面的新增的答案越不可能冒頭。所以除了按有用程度來排序外,按回答先後、瀏覽量、答案篇幅(篇幅通常是可以說明回答質量高低的,至少他代表著回答者的態度,一個認真的寫了很多話但發現這個問題有些晚了的人是不應該被忽視的)等也是可以考慮的。③

2、問題往往比答案更重要,不同的人對同一問題的提問方式很可能是不一樣的。所以在注重「答」的時候也應該適當的關心下「問」。知乎現在允許對問題進行在編輯和討論,並保留不同版本的信息。但是大家在對問題進行修正精確的時候是有一個默認的共識的,即最終是要把題設打造成唯一、確定的形式。這個潛在的共識必然導致排除其他問法,我們不可能也不應該要求其他人使用同樣的形式來產生疑問,這是專制。事實上也不可能存在最好的問題,而只會有更好的問法。知乎上可以做到像數學命題那樣精確的問題應該很少吧。

我的建議是,在題設(主問題)下面設一個可收起的窗格來裝其他用戶給出的其他問法(輔問題)。這樣或能增強信息的可達性,也就自然增強了對內容的篩選。


到這兒沒幾天,應該算個新用戶,說說我的感受吧。1)找到高質量的回答真地不容易;2)有很多人的回答很情緒化,但沒看到對應的預防/處理機制;3)話題討論出火花需要有一個好的規則,現在沒有看到。


感覺很雜很亂,對答案和問題應該有更準確的分類導航,這樣才便於搜索查找,是不是操作起來很困難?


我覺得,是該把一些資深潛水員或其他老用戶的精華收藏夾在首頁或其他地方推薦一下了。


就像大部分的網上論壇都會設置有精華區,知乎應該考慮優化推薦機制,比如推薦問題最相關的經驗的人啦或者曾經被討論的類似問題等等。


推薦閱讀:

TAG:知乎 | 推薦 | 知乎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