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你不必勉強自己那麼「合群」

人天生有結群的本能。

與群體中的大多數人保持一致,會給我們一種安全感,會讓我們相信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

合群能夠幫助我們更快地融入一個群體。

但是有時候,合群意味著違背了我們的初心。而時間也會證明,我們原本的想法沒有錯。

這個時候,我們還要不要努力合群?

< 為什麼合群會讓人變傻? >

作者 | 脖子

跟朋友聊天的時候,她說了這麼一件事:

在choker(頸帶)還沒有那麼火的時候,她曾經買過一條來做日常搭配。但是第一次戴出門,就被幾個朋友嘲笑了:你怎麼戴個這麼丑的東西?好像狗掛的項圈。

開始她也沒放在心上,但是被好幾個人打趣之後,她開始懷疑:他們都覺得丑,是不是我的審美出了點問題?然後乾脆扔掉了那條choker。

現在choker流行得不得了,有一天她刷朋友圈的時候發現,曾經嘲笑過她的朋友也曬了一張戴choker的自拍。

她的心情很複雜:自己好像被「多數人的觀點」給耍了一頓。

朋友的不爽,其實就是:為了合群而放棄了自己的偏好,順從了大多數人的觀點,結果發現根本不值得。

當初越努力合群,現在越覺得自己傻。

為什麼我們總是難以避免地被大多數人的觀點牽著鼻子走?

1 | 不合群有多難?

社會心理學認為,人天生有結群的本能。

在群體中,對於同群體保持一致的成員,群體的反應是喜歡、接受和優待;對於偏離者,群體則傾向於厭惡、拒絕和制裁。

也就是說,「不合群」是一件很冒險的事。如果你選擇不從眾的話,群體可能會拒絕(嘲笑、打擊、排斥等)你。

所以當你想要逃離整齊劃一的群體,做點與眾不同的事情時,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打壓你的這種念頭。

我有一個做銷售的朋友,身邊的同事基本上都是靠請客戶吃飯、喝酒、泡腳來成單。但他不喜歡這種方式,堅持通過正常途徑來談生意,他的同事都孤立、嘲諷他:我們都是這樣做的,你裝什麼裝啊?

想要不合群?你所在的群體可能不會那麼輕易地放過你。

不合群的人,需要承擔被孤立、嘲笑、打壓的風險,也許要經歷很長一段難捱的時光。熬過去了,就能證明你的選擇是對的;妥協了,就泯然眾人了。

2 | 「合群」帶來的安全感

獨立性低的人,會更容易放棄個性,選擇「合群「。

一個獨立性低的人難以堅持自己的觀點,對自己的選擇沒什麼信心,做決定時總是需要參考旁人的意見。

假如再加上高情緒性,他會很敏感,在意外界的看法,依賴他人的評價或看法來完成對事情的認知和對自身的認識。

我的朋友阿lan跟我說,他現在看完電影不上豆瓣等網站看看別人的影評就會很焦慮,生怕別人問他覺得這部電影怎麼樣。不知道大家是怎麼評價這部電影的,他心裡就很沒底,不敢輕易發表意見。

其實很多人都有去看影評的習慣,不過像阿lan這種「不知道多數人的想法就覺得焦慮」的狀態,其實是獨立性較低,對自己的想法不太有自信,覺得合群才有安全感。

對於獨立性低的人來說,你讓他獨立,他會覺得自己被孤立。「不合群」的自由對他們來說不是饋贈,而是負擔和焦慮的源頭。

埃里克·霍弗在《狂熱分子》里說:有些人根本無法獨立做出明智的決定,只有在群體中才能獲得最大的安全感:弱化責任感、無能感。

給他們選擇、做決定的自由,他們會時刻擔心做出錯誤的決定。而合群,正好將他們從自由中解救出來,獲得一種「免於自由的自由」。

合群帶給我們的,究竟是什麼?

下面我來說說合群的壞處是什麼。為了避免誤解,首先要說,在某些條件下,群體智慧當然存在,而且會高於個體智慧。

本文所說的「合群」是指:喪失自我主見地隨大流。而「合群」中的「群」指的是:價值取向高度相似的人的集合。

這就意味著:

獨立性的消失:

當合群成了習慣,人們在做決定的時候往往很猶豫,無法自信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而其他人的意見就成了一顆定心丸。

我們在說話之前考慮的不是「我對這件事情的真實感受如何」,而是「別人對這件事情的感受如何」。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被強調,我們越來越沒有態度了。

合群也成了我們為自己開脫的借口:「他們都是那麼說/做的,所以我也……」責任感被弱化,所以即使有些觀點看起來明顯是錯的、荒謬的,我們也會去接納。

所謂「法不責眾」,跟隨著眾人的腳步,好像做什麼都有了安全感。

想一想,你是真的覺得這個明星很醜嗎?你是真的覺得這部電影很好看嗎?你是真的覺得這個事件的主人公很可恨嗎?

我們不敢大聲說出自己喜歡的看法,怕被嘲諷被排擠。還會進行不必要的自我懷疑和批判

但其實,人們的偏好本來就可以是不同的,沒有高下之分。

如果失去了獨立性,失去了獨立思考的習慣,我們會不斷扭曲自我來迎合多數人的觀點。

有的時候你覺得自己不合群,很痛苦,其實是沒有找到適合你的那個群體。

◆ 群體中累加的偏見與恐慌

人們在群體里互相影響,最終達成一致的意見。但是有時候,我們互相分享的不是信息,而是偏見。並且,交流會加深人們的條件恐懼。

每個群體都會有自己的偏好。而擁有不同偏好的群體之間很容易彼此產生偏見。

常見地,某個網站的用戶和另一個網站的用戶可能會互相瞧不起,人們在與另一個群體的對比之中,會不自覺地貶低另一個群體,而加深對本群體的認同。

就像有一句話所說的:加深友情的最好方式就是在一起說另一個人的壞話。

但是,這種「聚在一起說別人壞話」的行為中,可能伴隨著個人偏見的植入和誇大甚至臆測的成分。

我們本來覺得,某件事情很正常。但是附和別人的次數多了,我們就真的開始討厭那個事物了。

比如,有些人喜歡看韓劇。本來你的態度是:韓劇?還好吧。然而這又關我什麼事呢?

但是當你身邊有很多人認為:韓劇好low啊,多看點美劇充值智商吧。

你可能會漸漸這麼想:哦,看韓劇的人好傻啊。

其實,並非所有韓劇都是無腦愛情劇,也有一些很優質的韓劇。

形成了一個「整齊劃一」的群體意味著什麼?當你發現你的身邊完全沒有不同的想法出現,是一個挺可怕的事。

拒絕多樣性的群體,是危險的群體。

歷史上出現過不少因群體性的盲目或瘋狂而導致的悲劇。人們會在恐懼感的煽動下,將差別當作威脅。而這種恐懼與焦慮、這種視角的扭曲,也時刻在我們的生活中擴散。

所以,合群一時爽,擔心回過頭來打臉啪啪啪的啊。

毫不要臉地向你推薦以下文章:

臉盲患者的世界是怎樣的?

做人不能吃吃吃,還有什麼意義?

為什麼有些人明明看起來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想拒絕就直說,磨磨唧唧地幹什麼?!

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作者

關注我們:搜索微信號「大五人格」(ID:the_bigfive)

推薦閱讀:

心流(身心合一)的 5 個條件是什麼?
以「不抱不哄,讓寶寶哭累了就睡覺」的方法對待 1 歲以下的寶寶,是否恰當?
深入解讀:強迫症治癒後會複發嗎?
我希望你自由且快樂,所以我們需要了解控制力可能產生的影響|心理實驗室
你為什麼殺人?

TAG:合群 | 心理学 | 嘲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