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家庭財富管理

何為理財規劃?何為財富管理?

先看看百科的解釋:理財規劃是指運用科學的方法和特定的程序為客戶制定切合實際、具有可操作性的包括現金規劃、消費支出規劃、教育規劃風險管理與保險規劃、稅收籌劃、投資規劃、退休養老規劃、財產分配與傳承規劃等某方面或者綜合性的方案,使客戶不斷提高生活品質,最終達到終生的財務安全、自主和自由的過程。

通俗地說,財富管理包括 : 現金儲蓄及管理、債務管理、個人風險管理、保險計劃、投資組合管理、退休計劃及遺產安排。

財富管理一直被用於組織企業財務活動的領域,近年來,隨著中產階級的崛起,家庭財富管理也被越來越多的提出。

理財市場,牛人輩出,各類財富規劃層出不窮。在我看來,單純的投資理財或者單純的保險計劃都不能稱之為理財規劃和財富管理。如果說基金定投負責進攻和提供彈藥,保險負責防守,那麼這兩者是各司其職,缺一不可的。

從家庭需求來看,資金基本可以分為三部分,實現三個基本職能。

第一部分資金,是修建家庭的「防火牆」。

這個功能只有保險才能實現。諸多金融工具中,沒有任何一個可以媲美保險的防守功能。

為什麼是保險?

很簡單,儲蓄型的壽險有著20-30年的繳費期,可以藉助槓桿,以小資金撬動大保障。消費型的意外險則可以將不確定的大額風險損失變成小額的確定的財務成本。

投保首先要考慮是意外保障,因為意外是最不能預料的,也是最突然的,意外的後果往往是不可挽回而對家庭又有毀滅影響的。小到有驚無險、大到人身傷殘甚至是傷亡,意外可以說無處不在,最應進行保障。風險事故的發生會造成直接損失或帶來間接損失。

比如意外事故造成殘廢,不但產生治療費用,還會影響未來收入。保險學有個詞,叫「風險自擔」。所以保險的配置應該結合三類,重大疾病、意外身亡和消費型。重大疾病保險採用儲蓄型,其他兩類配置消費型。保險金額100萬起,有實力者,多多益善。

以一個35歲男性,20年繳費為例,假設上述提到的保險類型對應的保險金額分別是100萬+100萬+300萬,每年的繳費合計不超過3萬。這樣,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的防火牆就穩穩噹噹地築建起來了。

第二部分資金,應該形成一個「蓄水池」的功能。

一來,可以滿足家庭日常資金流動性的需求,二是為「防火牆」和後續的資金增值提供穩定的現金支持。這部分資金配置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標的內容是債權或者受益權轉讓,產品形式可以是信託、資管計劃、契約型基金、網貸產品。

按照最近三個月的行情,年化收益在8-9%之間大概率是可以實現的。收益基本是半年兌付一次,全年還本付息。

這個蓄水池大概要建多大?因家庭而異。

在珠三角地區,400-500萬的蓄水池容量會比較令人愜意。意味著每年蓄水池可以向家庭提供45萬元左右的流動性支持。相當於兩個成年人的年工資水平。也就是說,即使我不工作,那麼家庭理財每年產生的現金流將保證家庭生活維持在一個正常水平。

如果我還在工作,自己解決家庭日常開銷問題,那麼蓄水池產生的現金流就有了用武之地。要麼增加家庭成員的保險金額,要麼繼續投入到蓄水池擴充容量,要麼投入到浮動收益產品,作為資金進攻的「武器」。

第三部分資金,就是以資金增值為目的的進攻「武器」。

這部分資金配置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股票、信託、股權基金等標的。市場經濟下,不同融資主體的信用等級是不同的,這也就形成了差異化和層次性的市場利率水平。

金融生物鏈的每一層,仰望其風險層次高一級的融資業態,都會覺得風險太大。P2P從業人員認為民間高利貸動輒每月10%的利率太高;銀行從業人員覺得信託和資產計劃產品利率高達年化12%太不可靠。

有句老話,坐井觀天。

小結

家庭的財富管理,說白了就是既要穩,又要進可攻,退可守。

保險金額管理是一個動態過程,每過2-3年就要檢視家庭保單,看看保額是否與當前的資產情況和風險偏好匹配,及時調整,需要就從蓄水池汲水。

如果不想擴大蓄水池,也可以將每年產生的固定收益投向浮動收益產品,比如股權基金或者證券投資基金。如果虧損,甚至一文不剩,不怕,蓄水池還在,青山還在。如果盈利,要麼可以用於擴充蓄水池,要麼可以繼續加大進攻力度。

前者情況下,是典型的結構化理財思路,有攻有守,將損失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後者情況下,印證了一句經典:截斷虧損,讓利潤去奔跑。

蓄水池利在當下,功在長遠,不可視而不見,不可淺嘗輒止。防火牆在前,蓄水池在後,進攻有度,高枕無憂可矣。


推薦閱讀:

什麼是被動收入?
1%家庭佔有三分之一財富,中國貧富差距有多大?
一夜暴富只屬於少數人嗎?
實踐:怎樣才能賺到錢系列(三)

TAG:财富 | 理财 | 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