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該不該為國捐軀?

對邱少雲等英雄的宣傳是否是國家機器為了某些人的利益而對軍人的洗腦?把軍人的犧牲崇高化,騙取他們的生命以保證另一些人的安全,這樣對軍人是不公平的。


一些聰明人痛苦地意識到,自己被當作了無用的犧牲品。他們有這種想法毫不奇怪。


——《澳大利亞官方一戰戰史》

我以前把戰爭按照目的來區分性質,以此來判定軍人的價值。但是在看了很多戰史後,我不得不承認,哪怕是目的完全正確,背負神社的使命代表正義一方作戰,照樣要考慮手段的問題。


戰對士兵的心理造成了難以描述的損害,戰爭後期士兵們厭惡戰爭公開抗命的故事在現代廣為人知,但是在大戰早期,士兵們被愛國熱忱和榮譽感驅使,絲毫不害
怕死亡。一位參加凡爾登戰役的軍醫回憶到,雙方士兵異常狂熱,戰鬥已經脫離正常範圍,更像是精神病人間的鬥毆。沒有人因傷退場,受了傷的士兵就好像正常人
一樣繼續作戰,直到失血過多而休克。所有傷員都處於癲狂狀態,大聲喊著戰鬥口號,眼裡噴射出怒火,最恐怖的是,他們失去了痛覺。有一段時間,因為麻醉藥斷
供,只能在無麻醉狀態下進行截肢手術。但那些士兵連一聲呻吟也沒有,他們一邊看著自己的腿被鋸掉,一邊抽著香煙,詢問戰鬥進展情況。

然而
士兵們的愛國熱忱被軍事家和政客們像垃圾一樣成噸的傾倒在下水道里,最典型的一個例子是奧匈帝國的統帥康拉德,此人無能卻又冷酷無情,如果他要求部隊翻過
雪山,而部隊發現雪山腳下有條公路,可以直接繞過去,那麼他堅持部隊要按照指令運動,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在他的指揮下,擁有
數百萬兵力的奧匈帝國幾乎在戰爭一開始就損失了大部分兵力,而他卻不斷策划出一個比一個宏大的戰役計劃。協約國的統帥們比他強一些,但也沒有太大的區別。戰爭開始以後,英法聯軍和德國最高層的決策就充斥著這樣的內容——某年某月末日,我方將發動一次戰役,預計傷亡X萬人,可以給敵方造成X萬人的損失,我方人口還剩XXX萬,敵方人口還剩XXX萬,預計XX次戰役後,敵方人力將被耗盡。

如果我是一個一戰的士兵,得知自己在軍事統帥和國家領導人那裡只不過是一個數字,被拿來與腌鯡魚,硝石,軍裝等物資一樣計算,我也會感到非常悲哀。


理,無論是在偉大的衛國戰爭還是在大東亞戰爭還是在抗美援朝,彈盡糧絕後被俘,堅持立場沒有投敵,回歸祖國後卻被定為叛徒和賣國賊,即使沒有流放西伯利亞死在集中營里,也
被剝奪所有榮譽和權利,只能作為賤民生活,家人親屬也受到影響。那麼我覺得無論這場戰爭的目的多麼神聖,至少其中有一部分內容是非常卑鄙可恥的。巴頓鎮壓退伍老兵好歹是等到戰爭結束很久以後,人沒走茶就涼,我覺得這樣的軍隊不配得到士兵的忠誠。


「戰爭就快要開始了。雖不是愉快的戰鬥,但不打勝則毫無意義。我們已經勝算在握,請各位輕鬆地作戰,別太勉強。這場戰爭只關係著國家的存亡,和個人的生命,自由及權利相比的話,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人會死,星星也有壽命。連宇宙這種東西也不知什麼時候會停擺。不可能只有國家能永久存在。如果國家一定要有巨大的犧牲才能存活下去的話,那麼這個國家還是馬上滅亡的好,誰還會在乎它?」

「人類各種行為中,最為卑劣無恥的是什麼?-權力的擁有者和諂媚權貴的人藏身於安全的地方,歌詠國家的偉大,用愛國心和犧牲精神等名目,強制將與自己無關的人作出犧牲,這種行徑最為無恥!」

「國家是將市民的福祉與民主共和政治付諸實行的一種具體化手段,應切記國家本身的存立,除此之外絕對沒有其他目的。自古以來,將國家視為神聖之存在的人一定是寄生在國民中的人,但是為了要拯救他們而來發動另一次流血事件是一點必要都沒有的。」

楊提督千古!


國家的存在,理應保護本國人民不受傷害,而非教導他人以死亡換取榮譽。


為國捐軀背後是為了避免更多戰友陣亡,迫不得已犧牲自我。不要把有血有肉的戰士們的選擇都道德化。為國捐軀是種國家宣傳,在戰爭年代,這是必然宣傳的。但在前線陣地上,沒有那麼多道德概念,當一個戰士面臨要麼犧牲自己要麼犧牲眾多戰友的殘酷境地時,他選擇犧牲自我來掩護隊友。這種精神無論在何時何地都是無比崇高的。

你以為,單憑國家宣傳,就可以衝破人性本能。就可以讓一個懦夫變成直面死亡的勇士?


我給 @楊文理提督的答案點了贊同,在此補充一下我的觀點。

自己躲在安全的角落去煽動自己的國民為國捐軀是可恥的。

但是我們必須去尊重那些為國捐軀的人。

我們活在和平時代的人,沒有權力懷著惡意,去揣測那些為了爭取和平而死去的人。


沒有應不應該,國家想讓你為國捐軀,你就會開開心心的為國捐軀,國家讓你好好活著,你才會問為國捐軀對不對。因為,人所珍視的一切都是來自於教育,而國家掌握著教育的能力。自己心裡有數就好,別自尋煩惱,人不能和自己的靈魂過不去,儘管你的靈魂會被別的東西左右。

這個問題困擾著我很久。我認為所謂自由思考,就是自己不考慮別人的評價主觀的判斷一件事的對錯是非。仔細思考卻覺不對,我們的主觀意識是由自己的所受教育和人生經歷決定的。所受的教育里已經將愛國滲透進了靈魂,就像善良,勇敢,誠信一樣。如果打斷了愛國這個自小塑造的性格基礎,那麼其他的善良,勇敢,誠信等是不是也要三思呢?整個人還是之前那個人嗎?

人本身沒有自由決定自己要不要愛國,就像人本身不能決定自己要不要善良,看到暴行要不要反感,看到無辜者的血是畏懼,狂熱,噁心還是氣憤。所謂不受干擾自由思考本身就是偽命題,因為人就算不考慮輿論,自身也是受到外界干擾的。就好像老師叫你去談話,談了整整一下午,最後來了一句,你自己想想吧,我還能想什麼?

所以,人愛國還是不愛,會不會為國捐軀恐怕不是自己能決定的,是會受到多方面影響的,後天形成的,就連國這個概念,在人和人看來也是不一樣的。有人認為國是政治之國,有人認為是理念之國,有人認為是民族之國,有人認為是主觀之國。有人願意為姓資姓社大義免親,有人願意為皇恩浩蕩自身殉國,有人願意追隨主公鞠躬盡瘁。這都是愛國,愛自己認定的國。所以笑談渴飲「兄弟民族」血的岳飛愛國,為了黨國破壞革命死硬不改的「楚雲飛」們也是愛國,追隨主公負隅頑抗阻礙大統的關羽張飛也是愛國。但是換一個角度,換一個立場,這些人又都是不知國為何物的愚蠢之輩,何談愛國?但是,這些人都是值得尊敬的。以為他們為了自己所愛之國奮鬥不息。

愛國,其實不是一種立場,而是一種純凈的執著。一種為了自己認定的大義,甘願奮戰到底的精神。那些在上層煽動下,瘋狂沖向戰場的戰士們,現在我們的角度上可以嘲笑他們,沒有自我意識,可笑愚蠢,但是現在他們自己的立場是就是愛國並且願意為了自己的赤誠奮戰到底。這不可笑,這很好。

愛國與否,沒有意義,因為國是什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每一天你的看法都可能會變。歸根結底,是否為國捐軀這個問題有兩個考量,第一,國是不是你心中最重要的東西,高過其他一切的總和?第二,你有沒有勇氣,為了你心中最重要的東西,拋開一切?

第一條決定了方向,第二條決定了深度。

有沒有第二天,這個不用討論,這是一個人的素質問題。沒有第二條,人可以當愛國的漢奸,打人罵人的好女孩,有良心的王八蛋,講誠信的騙子。因為這種人一輩子就是慫。

那麼,對第一條而言,國應不應該是一個人心中最重要的東西呢?那就要看國是不是和一個人的核心價值重合了,一個從小被教育偽儒家思想,忠君之人,生於共和之國,可能愛國嗎?一個納粹主義者偏居於多民族之國豈不煎熬?一個大日本皇軍鐵杆分子,身處現在的日本恐怕就是個恐怖分子何談愛國?

所以歸根結底,愛不愛國得看你心裡國是個啥。值不值得為國捐軀,得看你受到的教育怎麼導向,你信不信,信到什麼程度。所以,這是一個主觀題,沒有正確答案,就算是一個人,今天和明天,答案也是不一樣的。

對於國家而言,國家什麼樣子,就告訴你什麼樣子是好的就好了,國想讓人愛國,人就會愛國!

但是現今的中國卻沒有大力鼓吹為國捐軀,就算是黃繼光邱少雲也是在文章中寫明了,他們是為了自己的兄弟手足考慮。而不是大力鼓吹他們受到了馬克思之光的普照,毛澤東之火的洗禮。這就說明,國家自己也不是很願意培養一些把國家當做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的人,而是願意培養一些把人性,兄弟,親人當做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的人。因為這樣的人有牽掛,不極端,老實。

歸根結底,你是誰,你怎麼想,你願不願意為國捐軀,不是由你,而是由這個國家的思想和你的家庭教育決定的,而今天,中國不需要你為國捐軀,中國需要你好好活著。相信我,歷史無數次證明了,有一天國家需要你為國捐軀了,口風一轉宣傳機器一啟動,你會乖乖聽話的,而且大笑著走向死亡,除非你是個慫貨,否則你會寢食難安,因為你會「自由思考」!

但求國家在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之後能記得自己的責任,讓壯士死後含笑九泉!


對約翰·巴斯隆等人的宣傳是否是國家機器為了某些人的利益而對軍人的洗腦?

把軍人的犧牲崇高化,騙取他們的生命以保證另一些人的安全,這樣對軍人是不公平的。

去米國吧,1882條款已經放的很寬了


祖國利益高於一切,有國才有家,有家才有我千千萬萬的子孫後代。但是,當祖國和我只有一個可以留下來時,我一定選擇自己,因為自己活下來,才可能有子孫後代,為國捐軀後,留下的只是別人的子孫。


不該,戰爭是為了勝利不是為了死亡。


有亡國與亡天下之別,日寇入侵,即為天下興亡~為國捐軀,義無反顧~之後的內戰嘛,呵呵,呵呵……


推薦閱讀:

TAG:生活 | 情感 | 軍事 | 價值觀 | 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