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已死

2016年10月18日,華爾街日報頭版發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叫做《炒股已死》(The dying business of picking stocks)。

這篇文章讓我感慨萬千。大約四個月前,我開始開設知乎專欄(伍治堅證據主義),和大家分享一些投資和其他領域的觀點看法。在這個專欄中,我發的第一篇文章就叫做:傻瓜才炒股(zhuanlan.zhihu.com/p/21)。

在這篇文章發布以後,我收到了很多朋友的鼓勵和讚美,但也收到了不少冷嘲熱諷(其中有不少來自於水軍)。大家去這篇文章下面的評論區就可以看到,有不少人對我提出的「傻瓜才會選擇炒股」的觀點無法認同,或者充滿質疑。

但是我相信,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還是理智的。他們可以在網路上口無遮攔,滿嘴跑火車。但是到了投資自己辛苦掙得的真金白銀時,很多人才會真正拿出主人翁的精神,通過精打細算為自己選擇最合適的投資策略。而我一向提倡的被動型指數投資策略,恰恰受到越來越多變聰明的投資者的青睞。

那麼回到本文的主旨,為什麼說「炒股已死」呢?這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選股的專家們,即那些主動型基金經理,他們的收費太高。因此廣大投資者們無法通過投資主動型基金來提高自己的回報。

在美國的基金行業中,主動型基金的平均費率大約為每年0.77%,而被動型指數基金的平均費率大約為每年0.1%。也就是說,主動型基金的費率大約為指數基金的8倍左右。基金的費率從投資者腰包里流出,進入基金經理們的口袋,因此費率越高,投資者回報越低。

如此高昂的收費,也導致投資主動型基金的投資者回報慘淡。截止2016年6月30日,在過去的25年中,美國所有的主動型股票公募基金只有20%左右戰勝了指數基金(Vanguard 500 Index Fund)。換句話說,如果我們的投資者去選一支主動型基金進行投資,那麼有差不多80%概率,他的回報會比簡單的購買一個指數型基金得到的回報要更差。

有些朋友可能會不服氣的指出,你這個說的只是市場平均情況。我認識一些非常出色的基金經理,他們每年都可以保持在表現最出色的10%的基金行列。投資這些基金,穩賺不賠。

很可惜的,天下沒有這等免費午餐。

上圖顯示的是從2000年到2013年每一年晨星評選出的年度最佳基金經理的業績,以及該經理在接下來兩年的業績。我們可以看到,這些明星基金經理的業績沒有絲毫的穩定性。一般來說他們成為炙手可熱的年度最佳之後,在接下來的兩年的業績回報就一落千丈,甚至無法超過市場平均回報(標準普爾500指數)。也就是說,投資者如果跟著那些明星基金或者明星經理去投資,那麼有很大的可能性會失望而歸。

像這方面的證據我還可以列舉很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翻閱我的歷史文章。但我也理解,有些朋友可能會覺得這些分析太過專業化了。絕大部分的投資者都不是來自於金融背景,因此要他們以比較專業的眼光去分析基金和選股,確實有些強人所難。

那麼我們不妨分析一下市場上的那些大型機構對於這個問題的態度。像美國的養老機構和大學基金會之類的機構,是市場上的「聰明錢」。他們一般都有非常職業的研究隊伍,在廣大菜鳥投資者還沒有意識到風吹草動之前,搶先一步做出更佳的選擇。因此去研究這些「聰明人」的投資方法,對於我們個人投資者來說也有很大的價值。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美國第三大養老基金,CALSTRS( California State Teachers』 Retirement System,加州退休教師基金會)宣布將從他們投資的主動型基金中撤走200億美元。這和我倡導的「聰明的投資者不選主動基金(zhuanlan.zhihu.com/p/21)」的投資理念完全一致。

CALSTRS成立於1913年,截止2016年8月份的資金管理規模為1930億美元。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CALSTRS的CEO,Jack Ehnes說:最好的提高你的投資回報的方法,是降低你的投資費率,而不是尋找更為出色的基金經理。

在我之前的歷史文章中,我反覆強調這個看似簡單的道理。在五福資本的公司網站(woodsfordcapital.com/zh)上,我提出投資者需要堅持三大原則。其中最重要的原則之一就是控制成本

事實上,CALSTRS絕不是退出投資主動型基金的唯一的「聰明錢」。其他大型機構還有:美國阿拉斯加養老基金(Alaska Permanent Fund,管理規模550億美元),丹麥最大的養老基金ATP,瑞典的養老基金AP2。他們都不約而同的宣布退出或者減少對於主動型基金的投資額度。

即使是主動型基金他們自己,也在進行變革。美國的富達集團(Fidelity)是世界上最大的主動型基金集團之一,曾經產生過諸如彼得林奇這樣的「股神」。截止2016年9月,富達集團旗下規模最大的兩隻基金是:Fidelity Contra Fund (管理規模:1080億美元),Fidelity 500 Index Fund (管理規模:1030億美元)。也就是說,富達基金管理的被動型指數基金,其規模和它最成功的主動型基金規模相當。

投資者們顯然也不是傻瓜。很多先知先覺的投資者早已看到了這個趨勢,並在多年之前開始就加入了被動型投資的陣營。

比如上圖顯示,從2006年開始,每年投資主動型基金的投資者越來越少(上圖黃線),而每年投資被動型指數基金的投資者越來越多(上圖黑線)。這個現象在我的一篇歷史文章《夕陽西下》(zhuanlan.zhihu.com/p/21)中有詳細的分析。

最後,讓我用諾貝爾獎得主尤金法碼教授的話來結束本文吧。法碼說:在我看來,那些選股的所謂專家就像占星師一樣,但我不想玷污占星師的名聲。這句話其中的意味,留給廣大朋友們去體會吧。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據來源:

wsj.com/articles/the-dy

wsj.com/graphics/passiv

ft.com/content/1f1e396c


推薦閱讀:

該怎麼對待你的錢
如果突然去世,投資理財的錢咋辦?
理財清單系列3:投資理財需實現的目標清單
自己動手:海外資產配置基礎知識
現金貸浩劫,這5類平台成了P2P行業的避風港

TAG:投资 | 炒股 | 理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