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那麼多年書,你應該明白為什麼而讀書

前些日子推出一篇講網路時代我們為什麼需要讀書的文章,不過因為談的東西概念很大,難免流於空泛,所以我們今想談一個很小的問題:你為什麼而讀書?

1

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最如雷貫耳的莫過於上世紀一個少年的答案: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說出這個答案時,這個少年只有十二歲。幾十年後,此人成了中華人們共和國第一任總理。不用我說,你們也知道他是誰。

誠然,有人認為這是偉人的事迹,只能屬於特例。不過,特例中總是蘊含一種普遍性。周恩來事迹的普遍性就是知道自己為什麼而讀書的力量。

由於一些人不懂這種力量的妙用,以至於江湖中流傳著一種讀書無用的言論。這個問題,很值得一說。

在應試教育之下,我們一切讀書的原因和目的基本奉獻給了考試,目的簡單明確,結果就是中國學生是世界上最會考試的學生。暫時看來,這確實是一個優點。

而到了大學之後,當考試變成只在期末舉行,目標不在那麼明確和緊急的時候,就形成了一種很奇特的現象:大家在考試之前瘋狂的玩,上課玩手機,下課打遊戲,隔三差五翹個課。到了臨近期末時,整夜整夜的讀書,一時間校園內出現一群群「熊貓」。可喜的是,通常這種做法是奏效的,可悲的是,這種做法一屆一屆傳承了下來。

但是,這種臨時抱佛腳的讀書,只能應付考試,又怎能應付不斷變換的世界呢?這種讀書當然只能無用。不過,我們無需太過悲傷,因為其中包含令人可喜的一面:在極短的時間內,大多數人都能通過考試。由此可見,當你讀書有了明確而急迫的目標後,你的學習能力會有飛速的提升。正因為如此,我才認為,人有必要明白自己為什麼讀書,這樣能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畢竟,讀書只是手段,學習才是目的。

2

關於為什麼而讀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回答聽來固然引人深思,不過最深入人心的還是「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一句。

我本人是很贊成這一句的,這倒不是因為說這句話的是一個皇帝,而是因為這句話很貼近人們的生活。這世界上人很多,但想做偉人的人如同鳳毛麟角,而能成為偉人的更是屈指可數。世界上最多的還是普通人,「顏如玉」、「黃金屋」才是他們真正追求的。所以,儘管現在讀書的人不多,但是關於投資理財和成功學方面的書一直賣得很火。

或許有人會說,為錢為女人讀書很俗,不過如果讀這些書能夠改變他們的生存困境,難道不是好事一樁么?再者,歷史上幾個文人不求功名利祿呢?

為了了解人們為什麼而讀書,我特地在網上搜了一下,除了為了顏如玉和黃金屋之外,我還得到了令我驚訝的答案:為了排解孤獨。

這個答案之所以令我驚訝,不是因為我懷疑他的答案,而是驚訝天底下有那麼多孤獨的人么?

作為一個內向到被稱為「老鱉」的人,我在人群中的時候一定處在最邊上,有時和別人聊天很容易冷場。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沒什麼朋友,只能靠讀書來排解自己無法融入他人的孤獨,正因為如此,我很早就喜歡上了閱讀。即使在高三,我也時常在晚自習抱著課外書看。

不過,我並不喜歡孤獨的狀態,雖然我理解為了排解孤獨而讀書的無奈,但我更喜歡排解孤獨後的讀書狀態:一步一風景,怡然自得;每有所獲,便歡天喜地。

正是在這種收穫的積累中,我明白了自己為什麼而讀書,兩個字:真理。

3

曾經我認為自己聰明非凡,如果世上有天之驕子那一類的話,那我一定屬於那一類。不過,隨著讀書的積累,原本不知道的東西,現在可以理解了;但是也有一些原本理解的東西,現在不能理解了。比如:家長不讀書,卻叫孩子認真讀書,以前認為家長什麼都懂,現在卻不這麼看了。比如:以前認為愛情應該是天長地久,但現在愛情基本是隔三差五分個手,甚至還有約炮這種神奇的東西。

不知道是因為讀書多了,思考的東西就多了,還是因為年齡增長,見識的東西多了,總而言之,我發現自己錯得很多,對世界越來越不能理解。不過,越是這樣,我越想理解這個世界。這就是我為什麼而讀書的原因和目的。

我知道,很多人不是不想讀書,而是讀不下去書。我大學舍友,人稱「X屌絲」,大學四年基本沒見過他讀書,但是為了畢業,為了工作,他還是在畢業之後用了半年時間學了編程,要知道他原本學的是物理。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行業,他也成功跨越過去了。

所以,如果你心裡有一點點想讀書的願望,那就給自己一個讀書的理由和目的。儘管我不能保證你達成你最終的目的,但至少你在前往目的地的路上。

4

或許有人會說,讀書的目的性太強不利於讀書,不過泛舟於茫茫書海,如果沒有目的地,最終只能迷失方向。不過,持有這種觀點的人很多,其中大部分是文藝青年。雖然有人稱我為文藝青年,但是我不喜歡。如果你觀察這些人讀的書,你就會發現他們讀的大多是詩詞歌賦、小說散文,而且偏愛其中抒發情感志向的文章。

儘管這些書從古至今都被看做是藝術品,不過他們的功用只在陶冶人的情操和品格。如果你的目的僅止於此,那麼喜歡是最好的閱讀狀態,因為在這種狀態下,你很容易體會到作者的情感。但是,如果你想通過此對自己的人生、對現實世界產生影響,那麼還需很長的路要走。

縱觀歷史上的大詩人,如屈原、李白、杜甫、蘇軾等人,哪一個不是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但是,他們投身報國的政治抱負,無一例外的,全部失敗。屈原自投汨羅江,李白浪跡天涯,杜甫一貶再貶,唯有蘇軾還好些,但是最後還是不得重用。

你不能說他們沒有才華,只是他們的才華大都只在詩詞歌賦上面,而官場實行另外一套準則,這造成了他們在官場上失敗的必然性。除卻杜甫,屈原、李白、蘇軾三人都曾得到皇帝的青睞,即使有皇帝罩著,也保不住他們。換句話說,不是他們的才華配不上他們的理想,而是他們的才華與理想不配套。別人想鋪地板,即使你把元青花拿給他,他也鋪不了。假使這些人一開始重點學習的是為官之道,為政之道,以他們的天資難道不能在官場取得成就么?

從這一點來講,只要你的人生還有所求,那麼你讀書時就應該有所求,並且你讀書所求要與你人生所求一致,不然讀書只是一種浪費生命的方式。

本文首發自微信公眾號:書淵(ID:Shuyuan101)


推薦閱讀:

巴菲特合伙人查理·芒格的思考方法是怎樣的?
不浮躁的社會是什麼樣的?
有一種忙叫感動自己的忙
人生如果不以時間來衡量,還有什麼可以作為計量單位?

TAG:读书方法 | 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