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告訴孩子,不要和別人爭「第一」!這樣做才是正確的

作者:毛志傑(「射鵰」中的育兒心經)

導讀:學習排名「第一」是好是壞?這真是個問題。建議您這麼看問題。

第一次華山論劍,王重陽力挫群雄摘得第一寶座。

這種「第一」是天賦、運氣加努力。

第二次華山論劍屬於非正式的,各大高手在半山腰就開始了比武。最終走火入魔的歐陽峰技高一籌奪得冠軍。

這種「第一」 是強求。

其實,無論哪種「第一」,可想而知,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旁人所無法體會的代價。

王重陽的後半生均在鑽研絕學中度過,耗盡精力引發久疾仙逝。

歐陽峰則落個瘋瘋癲癲,性情大變,最終還是死於比武。

其實,無論是黃藥師、洪七公、裘千韌,都曾為這「武林第一」的寶座付出大量心血。

「第一」向來只有一個,這也註定的絕大多數人的努力都是無功而返。

而從古至今,諸如「武林第一」似的排名都能激發人們互相攀比的興趣,美其名曰「在競爭中才能進步」。

殊不知,這種只看別人、不看自己的排名競爭,往往會使人不顧自身實際,而枉費心血,還難以達到自己的人生目標。

就像現在不少學校中盛行的「排名」,的確激發了「你爭我敢」的氛圍。但是,也使很多家長和學生忘記了自己的真實水平和實力,反而在競爭「排名」的過程中迷失自己。

記得中有這麼一個賽馬的故事:一個賽馬老手和一個新手比賽,當然賽馬老手贏了,問其原因,他對新手說:我賽馬時專註於我自己的馬匹的狀態、軌道和精神,發現不對立刻調整。而你總是在比賽時在看我,不注意你自己馬匹的狀態,自然會輸。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就可以知道,人最該找的標尺是自己。

與其和別人競爭「排名」,不如和自己競爭「排名」。

這是什麼意思呢?

首先,我們應該承認人與人之間的天資、智力等方面都存在著或大或小的差異,殘酷的現實就是這樣,有時無論你如何努力,都無法取得別人的成績。

還有,在激烈的競爭狀態下,即使有好的天資,「第一」也不是輕易可得的,需要付出超出別人成倍的努力、耗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用在與考試成績緊密相關的課本知識上。

記得有位老師這麼說:做一百道題的學生一定比做10道題的學生成績好。

對於學生來說,多做題是必須的,但是超負荷做題就有待商榷了。因為這樣的「第一」會使學生失去接觸課外豐富知識、自主思考、發展興趣的時間和機會。

王重陽和歐陽鋒幾乎都是半生浸淫於武學中,才有了「冠軍」的成績。而讓一名學生沉迷於題海之中,學出來的「第一」也可能是個書獃子吧。

所以說,作為學生來說,最好的狀態是和「以前的自己」相對比。

對比「現在的自己」是否進步、分數是否提高、精神狀態是否變化等等,在這樣的基礎上,就很容易在不斷的進步中得到滿足感,形成一個進步的良性循環。

如果在這樣的狀態中,「順便」再取得好名次,才是值得擁有的。


推薦閱讀:

大家如何看待「都是為你好」這句話?
重要的是和你在一起
如何看待傅雷對傅聰的家庭教育,和傅聰出走英國對傅雷結局的影響?
初一的孩子不想讀書。覺得活著沒有意思。作為家長該如何引導?
為啥丘處機被評為「射鵰」中最失敗的師傅?啥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

TAG:家庭教育 |